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21,(5):101-108
在“刑事诉讼目的”概念的界定上,“刑事诉讼目的双重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刑事诉讼目的”缺乏清晰准确的界定,二是混同“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模式”。前者导致其结论的得出偏离前提,后者导致其错误吸收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相关观点,并最终得出“刑事诉讼法目的在于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个错误结论,该结论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刑事诉讼目的”之界定,应明确限定于“刑事诉讼法目的”这个范围,对该目的内容之确定,则应注意其与刑法目的的区别。刑法目的在于惩罚和预防犯罪,而刑事诉讼法目的则在于既查明案件真相、准确适用刑法,又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
国内在“刑事诉讼目的”概念的界定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界定不统一,界定含糊甚至错误。“刑事诉讼目的”是刑事诉讼领域的核心概念,其界定问题会对该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一是直接影响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如果界定不当,则会使该理论失去合理的研究对象和正当的前提;二是影响其它刑事诉讼理论和刑事诉讼实践,导致它们失去确定的、正确的理念指引。对“刑事诉讼目的”概念的界定,一要避免重复国内学者在该概念界定上的失误,二要尊重该概念在其理论来源中的原意,宜将“刑事诉讼目的”直接界定为“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谈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的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实现国家刑罚权,所提倡的人权保障只是刑事诉讼间接目的,具有间接性、被动性,因而仅指被告人的人权.被害人的人权保障实质包含在在直接目的--惩罚犯罪和根本目的--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安宁秩序中.然而,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在刑事程序中非常薄弱,已经违背了刑事诉讼的目的要求.所以,刑事诉讼法除了继续保障被告人人权外,目前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大被害人的一系列权利,以科学实现刑事诉讼的应然目的.  相似文献   

4.
法律程序依据其对司法正义的保障可以划分为正当程序与不当程序.在诉讼进程中,正当程序与不当程序亦因程序自身的设置目的的不同而呈现不同样式.基于刑事诉讼法的人权保障目的论,借由不当程序有害性等概念整合多样化刑事诉讼程序,以此推进研究进路的深化,最终达到阐释不当程序与人权的目的,进而从反面来揭示、论证正当程序对人权的重要性,据以保障刑事诉讼正义的趣旨.  相似文献   

5.
第十讲的内容中我们了解了美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原则——“正当程序”原则。那么所谓的“正当程序”在美国刑事诉讼制度中究竟包括了哪些程序步骤呢?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地位的衰落开启了一场从理论上和立法上"重新发现被害人"的运动。以此为背景,有别于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的被害人参与模式理论被提了出来,它纠正了帕卡的"两种模式"只看到国家或者被追诉人的缺点,为其增加了新的元素。被害人参与模式能纠正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控制因素过多、正当程序和被害人参与因素均过少的局面,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朝向更加良性的制度化发展,达至对被追诉人和被害人的均衡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7.
沉默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对沉默权作了规定,有些国家甚至直接规定在宪法中,便其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或者说对公民权利的一项宪法性保障,本文旨在探讨沉默权的基本含义,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沉墨权在我国刑事司法中将起到的意义及我国确立沉默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本章重点掌握的问题: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为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所进行的活动。 刑事诉讼法就是调整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它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刑事诉讼法专指成文的刑事诉讼法典;广义的刑事诉讼法则包括一切有关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 二、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关系 刑法是实体法,它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  相似文献   

9.
正式施行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订,是我国刑事诉讼模式发生转换的契机,也是诉讼民主得以发展的关键步骤。文章从诉讼构造的变革、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护、强制措施的监督、检察权的法律控制以及审判程序的完善等方面,对我国新刑事诉讼立法中的民主内涵作了剖析,为突破传统司法观念、正确贯彻实施新刑事诉讼法,提供了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追究犯罪和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这是刑事诉讼法必须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1997年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虽然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有了很大发展,但事实上还存在许多不足,被害人的权利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文章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刑事诉讼被害人权利和地位的现实状况,从对现行法规制度进行完善的角度。尝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者习惯于在西方的法律文化背景和语境下引介和探讨正当程序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正当程序在我国构建的困境。基于这种情况,应当在保留和援引正当程序理论精髓和实践内核的前提下,充分理解和尊重我国的法律传统与现实状况,对正当程序的法律渊源、诉讼模式和诉讼程序种类进行重构,为我国刑事诉讼的改革进路提供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四个缺陷:监督内容不完整、监督手段无力、监督时间滞后、监督机构分散,立法上的缺陷严重影响了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监督作用的发挥。为了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的刑事诉讼监督作用,实现刑事诉讼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必须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事人主义优于职权主义以及由当事人掌握取证权更易查清事实真相这样的认识,台湾于2002年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的修改将其诉讼模式转变为"改良式当事人主义"。但其实刑事诉讼的目的并不在于查清事实真相,而在于解决纠纷。审判所需要查清的事实真相程度,必须用"当事人主义标尺"和各方真诚的努力这两个因素加以衡量。因而由法院及当事人共同分担取证权则好于任何一方对此的独占。  相似文献   

14.
模拟法庭是一种在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中被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但传统模拟法庭模式重排练、轻实战,加上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的冲突,使模拟法庭的实际教学效果低下。我们应改革传统刑事诉讼模拟法庭模式,还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之实。  相似文献   

15.
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审议通过了《关于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使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更加完善、科学和民主,成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79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是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它施行16年来,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查明和惩罚犯罪,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民主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刑事诉讼的程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刑事犯罪日趋复杂,执法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司…  相似文献   

16.
控辩平衡是刑事诉讼模式进化与发展的产物,是刑事诉讼机制的本质要求,控辩双方的差距影响着诉讼结局。控辩平衡含有平等保护和平等合作两方面,我国刑事诉讼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控辩平衡:应基于控辩平衡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的诉讼制度与程序,保障被追诉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若干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试图对沉默权若干基本理论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对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制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免予起诉的废除与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赵云安牟海善一、引言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之争,是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一个争议颇大且最难决断的问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最终废除了免予起诉,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与完善。所谓免予起诉,其含义是指:对于被告人...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部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刑事诉讼现象,即国家在运用刑事诉讼手段解决犯罪与刑罚问题时所发生的各种程序法律现象,其核心是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部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至少包括下列内容:刑...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已于今年初收回死刑核准权并统一行使,本文力图从刑事诉讼正当程序理论入手,探讨在我国死刑正当程序建立之前,分析死刑复核程序客观存在的有限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