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陶行知有言: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德育的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具体措施有: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师德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其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学生生活在一个现实世界里,构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化的德育格局是学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生活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丰富生活化德育内容、完善生活化德育手段是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5.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使得学校德育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在各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观的冲击下,学校德育面临许多困境。面对青少年基础道德滑坡、问题行为增多、违法犯罪现象上升的事实,传统的“强迫服从”式学校德育的缺点暴露无遗。只有变“强迫服从”为“教会选择”,才能使学校德育摆脱困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一、“强迫服从”的弊端培养服从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这种服从应该是自觉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是个体把外界的道德要求内代了的结果。“强迫服从”则是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  相似文献   

6.
德育"生活化"是德育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根本取向。然而,在我国学校德育实践范式中,却存在着普遍的去生活化趋向,德育因生活缺失而陷入形式主义、效果低下的尴尬境地。回归生活是学校德育改革的唯一出路。一、去生活化:学校德育范式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7.
德育生活化是指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体验道德魅力,培养德性,学会过道德生活。德育的生活化回归,有利于克服学校德育与社会发展相脱离的弊端,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德育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国家。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也经历了纷争与融合,几经重视、不重视与重视的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的发展与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对今天中国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通过对日本道德教育的嬗变、德育方法及内容和目标的变化等的探讨,指出:研究日本的道德教育并非是说日本的学校德育是无可挑剔的,而中国的道德教育是一无是处的,但学人之长,补已之短,这对于提高国人的道德教育的效果总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特征在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主要靠体验,"到生活中去"主要靠实践。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体验与实践"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为与同学和老师的接触、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则是在活动实践以及大量地了解生活事件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只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明显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而现代学生的成长素质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目前高中生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但高中的德育教育却并未形成自己的体系,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产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坚持以德治校,让学校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新的时代背景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学校在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论述了学校德育生活化的实施的必要性、基本含义、特征及其途径。只有将生活引入到校园之中。楚构生活化校园,才能使学生的校园生活保持完整性、丰富性和实践性。学校德育生活化是迈出德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小鲁  傅薇 《中国德育》2013,(10):15-18
当代的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尽如人意,与德育历来崇尚宏大叙事,重视普适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德育外在性有关,因此,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将学校德育生活化。近年来,广东省以地方性知识沟通国家意志与现实生活,通过生活化创新,拓展育人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对我们传统的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摆在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棘手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上网了,学校德育怎么抓?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论坛》2005,(2):71-71
1.“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的矛盾;2.德育生活化与德育政治化的矛盾;3.德育万能与德育无能的矛盾;4.思想统一与价值多元化的矛盾;5.“大德育”与“小德育”的矛盾;6.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的矛盾;7.规范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的矛盾;8.德育工作数量大与专业化程度低之间的矛盾;9.德育高要求与德育低投入之间的矛盾;10.学校“主渠道”与校外影响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中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教学重点也逐渐偏向于技术及文化课教育,而德育生活化教学逐渐被忽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就中职学校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德育效率低主要因为它脱离了现实生活根基,回避了生活世界中的矛盾与丑恶现象,失去了主体对象,片面追求理想道德.因此,改革道德教育就要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进行,在理论上可以考虑构建一种不完备的道德教育学说来取代现行的完备的道德教育学说;在实践上要回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确立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德育教师的主体性,力求找到师生心灵共通的契机,构筑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德育框架.  相似文献   

17.
根据杜威的德育思想构建生活化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德育思想全面而又系统地构建了生活化德育的合理本质与内核。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文章解释了生活化德育“回归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即把社会生活作为德育的本源与基础,在新课程的教材上体现了回归有意义的儿童生活的主题;“做中学”思想说明了“经验”和“活动”在生活化德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们是形成儿童道德品性的重要教育方法;“儿童主体性原则”确立了德育中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儿童主动性,培养儿童的能力和情感。文章从杜威的思想联系德育实际探讨了生活德育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学生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吕清 《高教探索》2001,(3):67-70
“以德治国”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创新,是新时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治国问题上的重大发展。以德治国的提出,既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效地抓好学校德育,又是落实“以德治国”的重要基础工程。要抓好学校德育必须注意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改进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能力,要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给予经费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周斌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2):27-27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教育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反观我们现实的学校德育工作,其德育目标只注重方向性,缺乏时代感而不切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弊端:教育错误地认为,只要讲授或灌输.受教育就必然会听进去,包教包办的意味较为浓厚,而受教育的参与性较低,出现精神游离现象:朱小蔓教授说:“任何国家,如果只是在课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德育需要重新洗牌。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考量德育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德育实施的效率、德育目标达成度等因素。因此,把德育作为一项实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