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元祥 《湖南教育》2007,(11):41-42
当一个诗人的神性与世俗碰撞的时候,受伤的总是诗人自身;当一个诗人的纯粹自我与物质世界交锋的时候,受伤的就不仅仅是诗人的内在良知了。世俗世界的繁华与追逐,喧嚣与躁动,冷漠与热烈,远远不是诗人自身能够明了或者能够把悟的。在此前提下,诗人自我的真正意义就不仅仅是内在神性,更明显的却是体现出大众的融化意志:  相似文献   

2.
当诗人回归自身的时候,就是喧哗诗潮的落幕之时。自1990年代以来,以自身为模板进行诗歌创作,成为仍在摸索诗歌艺术的诗人们,在竭力证明着我们这个时代尚有些微神性的着力点。坦率地说,以语言延长生命,或者以生命验证语言,都不可能概括出这个时代的诗人们在自省与自迷的氛围中抽离出的精神线索。在以诗的方式塑造精神内核的证明中,奔走  相似文献   

3.
比较阅读《荆棘鸟》和《沃斯》,《荆棘鸟》在神父的爱情故事里展现的是人性外在表现的世俗欲望与神性的冲突,《沃斯》则是从人性内在的邪恶与弱点凸现其和神性的冲突。两部小说把人性与神性的冲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都以人性复苏作为冲突演变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元代文人在雅集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和充分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当他们充分享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以后,便从内心真实地忘怀于世俗的权贵势利。考察元代文人的雅集之凤,对于了解元代文人生活状况,进而透视他们的心灵,把握元代文人精神世界,就成为元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别去问生活值不值得,你当时愿意,便是值得。用得失来衡量的,只属于世俗世界,不属于情感世界。只有世俗世界才问成与败、有用与没用;情感世界只负责爱与憎、喜欢还是不喜欢。一个人的心有两颗:趋世俗的心以及为情感的心。你会发现,当一颗心为情感而九死一生的时候,从来都不世俗。  相似文献   

6.
墨一般的夜,被掺入了新的元素。一个身影,一盏孤灯,一杆枯笔,一张白纸。他是一个诗人,他在思考。当所有灵动的声音湮灭在这无尽的夜里,人在彷徨中渐渐学会冷静。正是诗人们,尝试用超脱世俗的灵魂理性地思索,思索人生中最单纯的疑惑。诗人在无数个夜里苦苦地书写着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只为能够迎接第二天的光明,只为让更多的人看穿人生这层雾。  相似文献   

7.
约翰·邓恩和埃德蒙·斯宾塞在十四行诗的创作上都别具匠心,独具魅力,有着很深的造诣.两位诗人以迥异的创作手法,深刻地诠释了文艺复兴时期世俗与神圣相和谐的神学美学思想,巧妙地将世俗的意象融入神圣的理念,实现由人性向神性的提升,并分享上帝的恩典.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现代诗人瑞特克“在一个黑暗的时候”一诗进行初步的艺术剖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寻找自我,探索性灵的苦难历程。瑞特克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精神崩溃,这首诗所讲述的是诗人在绝望和孤独中坠入心灵的黑暗,人格发生裂变;为寻找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的灵魂与追求光明的灵魂搏斗,诗人终于从疯狂的边缘恢复到理智状态,灵魂进入自身,人格由分裂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9.
对美国现代诗人瑞特克“在一个黑暗的时候”一诗进行初步的艺术剖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寻找自我,探索性灵的苦难历程。瑞特克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精神崩溃,这首诗所讲述的是诗人在绝望和孤独中坠入心灵的黑暗,人格发生裂变;为寻找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的灵魂与追求光明的灵魂搏斗,诗人终于从疯狂的边缘恢复到理智状态,灵魂进入自身,人格由分裂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一滴水想在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那里寻找自我。因为他常听其它的一滴水谈起这件事,说只有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才最了解一滴水。啊……一看见这个“啊”字,一滴水知道它找到的是诗人。“啊,一滴水里也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这话多好,一滴水有那么大的本事,太阳的光辉!多么伟大的一滴水啊,一滴水感叹自我的时候也用上了“啊”字。当一滴水想到自己也是太阳的时候,他有了一种天才般的悲哀:天上那个太阳也太骄傲了,好像世界上只有它一个太阳,不,还有一个呢,还有“闪耀太阳光辉的一滴水”。为了让太阳  相似文献   

11.
实体是海子诗学观中的重要概念。海子早期的诗歌以实体的眼光看待一切,把土地、水和东方精神看作永恒不变的实体,麦地诗歌带来了诗人独一无二的神性抒情。实体的涵义是为信仰者许诺另一个世界,当海子在现实中伤痕累累,超越性的精神诉求又面临困境时,诗人对实体的拯救性质绝望了,主体开始觉醒。通过对原始生命力量的呼唤,诗人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太阳史诗的幻象化生存之中。  相似文献   

12.
杜甫诗中的诗人自我形象常常出现在某种对立关系中,形成对比性,显得异常孤立、孤独。其根源正在于诗人心灵与现实的矛盾。在杜诗中,这种矛盾常常外化为自我形象自身的比较以及自我形象与外部世界的比较。其自我形象自身的比较分为早期即青少年期与中老年期的比较和自身处境与理想抱负的比较两个方面。其自我形象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包括与社会的对立和与自然的对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教师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进行分析,认为身份认同是一个持续变化且与社会认同相互作用的过程。当教师能够较好调适自我或当教师自我认同能够得到社会支持的时候,其职业生涯韧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一滴水     
一滴水想在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那里寻找自我。因为它常听其它的一滴水谈起这件事,说只有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才最了解一滴水。啊……一看见这个“啊”字,一滴水知道它找到的是诗人。“啊,一滴水里也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这话多好,一滴水有那么大的本事“,太阳的光辉”,多么伟大的一滴水啊!一滴水感叹自我的时候也用上了“啊”字。当一滴水想到自己也是太阳的时候,它有了一种天才的悲哀:天上那个太阳也太骄傲了,好像世界上只有它一个太阳,不,还有一个呢,还有“闪耀太阳光辉的一滴水”。为了让太阳尽早地知道这一点,一滴水早早地趴在了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之贡献与局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乃至整个民族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本文拟通过价值观的透视,来窥探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主要特质,并分析其贡献与局限。一、重世俗而轻神性重世俗而轻神性是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第一个重要特质,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处即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一滴水     
一滴水想在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那里寻找自我。因为他常听其他的一滴水谈起这件事,说只有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才最了解一滴水。啊……一看见这个“啊”字,一滴水知道他找到的是诗人。“啊,一滴水里也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这话多好,一滴水有那么大的本事,太阳的光辉!多么伟大的一滴水啊!一滴水感叹自我的时候也用上了“啊”字。当一滴水想到自己也是太阳的时候,他有了一种天才的悲哀:天上那个太阳也太骄傲了,好像世界上只有它一个太阳,不,还有一个呢,还有“闪耀太阳光辉的一滴水”。为了让太阳尽早地知道这一点,一滴水早早地…  相似文献   

17.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乌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主题。在艺术探索中,他集中展示了自我独特的人性诗学:人性是“魔性”与“神性”的统一,“神性”的核心是“爱”与“美”;现实世界的危机实质上是人性危机的显性表现。以文学的审美方式可以净化人心,重造人性,调适现实矛盾和冲突,抗拒现代中国的危机,而且能够引导人们向人类的远景凝眸。  相似文献   

19.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鸟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大地乌托邦是海子诗歌的第一心理时期。诗人试图将麦子与诗歌、物质与精神统一于村庄、河流之中,构建一个“健康的麦地”。诗人坚信通过艰辛的劳动,人类最终能够诗意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大地乌托邦中,诗人立足大地,歌颂生存的艰难与劳动带来的慰藉,同时仰望天穹,感受神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