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审美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这一美学课题的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想象一般具有三种表现形式:遐想、理想、构想,并结合生动的审美实践作了具体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忠慧 《学语文》2003,(5):48-48
世界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是作为整体存在的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通常也是先整体后局部。我们阅读文章也如此 ,虽然文章是由字词句组成的 ,但我们首先得到的印象却是关于文本整体的———内容、主题 ,至于它的语言表达中哪个词用得最精彩、哪个句子最出色则要回过头来再去发现。也就是说人们对阅读对象通常是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 ,然后才谈得上细部的理解和欣赏。比如人们读李白的五绝《静夜思》,首先得到的是一个整体的感知———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然后才能去细细体味诗人通过月光意象牵连起的思乡情绪和仕途无着、人生飘泊的感伤 …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审美判断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作了详尽论述,进而认为审美判断过程虽然以直感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其本质上是一种求真、向善、审形式美的逻辑推理。另外,文章还对审美判断和审美判断过程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4.
审美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深入分析了审美教育中审美思维的内涵和形成,它从美育心理学和思维学等学科角度提出培养学生审美直觉思维、审美意象思维和审美灵感思维的教育特点及重要性,它评价了审美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美教育的感性内涵、审美直觉和审美想象和联想及情感教育的感性存在方式及其与创新内在关联等方面论述了审美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加强审美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论审美通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通感是感觉的转移,审美通感可分为感觉通感、表象通感和多重通感。审美通感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具有重要意义。审美通感的形成在于审美客体的相似相类和审美主体的各种感官的相通。  相似文献   

7.
表象联想是诗歌形象创造中最为普通的一种表象运动。在艺术形象创造过程中,人脑中那些具有力的结构的表象之间,彼此相互引发,由一个联想到另一个或者更多,使它们彼此联系起来,共同完成艺术形象的创造任务。表象联想一般可分为三类: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庾信的诗歌创造中具有丰富的表象联想内容,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表现才能。  相似文献   

8.
在审美感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不同。具有直观性。象征性,选择性,同一性,游戏性的特征。根据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歌唱中的联想与想象,是表达歌唱艺术形象、丰富歌唱艺术作品、提高歌唱技能技巧的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并强调了歌唱中的联想与想象,是歌唱艺术深化的重要因素,是歌唱艺术情感表现的必要条件。证明了歌唱中离不开联想与想象,没有联想与想象就没有歌唱艺术。  相似文献   

10.
想象在审美心理中的特殊功能,表现为它能够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的感知和理解联结起来。文学创作中大量运用想象这一艺术手法,或接近;或类似;或对比;或移觉;或创造性地想象,使文学作品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茅盾文学批评的审美批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审美批评所受到的限制。以及这种限制所以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中的“意象”概念仅局限于文艺理论而没有成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美学范畴,古代的“意象”理论虽则解释了诸多文艺问题,但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和体系上的不完备。用现代美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界定“意象”概念,研讨其本质特征及生成原因是很必要的,它不仅对完善古代“意象”理论有帮助,而且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也有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审美直觉与合情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审美直觉与合情推理及其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审美直觉强化合情推理的可靠性、审美直觉调控合理推理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的风云人物,爱因斯坦以他在物理学领域的非凡创造而为世人所瞩目。关于他的创新奥秘,多年来人们从众多的角度,进行过广泛的分析。章试图从审美直觉这一独特视角,就创新动力、创新方向和创新检验三个层面,全面剖析其在爱因斯坦理论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科学中的审美与想象的分析,说明审美与想象在科学中的推动作用及其受控特性;通过阐述艺术与科学有共同的基因并对科学审美想象力培养有较大助益效应,进而提出通过艺术培养科学审美想象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会根据个人喜好做出评价。而且经常是不假思索的,这就是审美直觉在现实中的表现。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中,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迅速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1750年第一次使用“美学”(Aesthetica)一词,这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Aesthetica的希腊文原意是“感觉学”,即研究直觉的知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早期美学探索的理论支架源于克罗齐的直觉论、并兼融了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在大量吸纳西方现代理论成果和理论方法的同时 ,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道、释的思想内涵溶于其中 ,最终形成自己的“审美直觉论” ,堪称当时美学研究的一种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8.
休闲审美是一种具有解脱性、自由性的审美活动.审美休闲活动中审美的心理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休闲审美心理准备、休闲审美心理观照和休闲审美心理效应三个阶段.休闲审美心理准备阶段是进入休闲审美状态前的心理预备阶段;主体休闲审美活动之前,有各种各样心理因素影响主体的审美期待和审美注意.这些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主体心理内在机制的活跃,影响休闲活动的积极性与丰富性的形成.休闲审美心理能与构成它的心理因素相契合,完成主体在审美休闲活动中的心理满足.  相似文献   

19.
"娱乐性"是阳戏表演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具体体现在阳戏喜庆娱人的表象、丰富的娱乐性内容、取乐逗笑方式多样三个方面。演出阳戏既为唱颂愉悦神灵,又为娱乐观众,有着娱神、娱人的双重功能。民众既能实现对民间神灵的祭祀,又能满足他们艺术审美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小说审美直觉的首要特征是突发性 ,或者说非逻辑性 ,高明的地方全在于借助作品那种颇具普泛性的生活内容的经验模式 ,在“情”字上大做文章 ,从而不让读者以耗费过多的思想精力作为解悟作品审美意蕴的代价 ;张恨水小说审美直觉的第二个特征是先见性 ,或偏见性 ,并在民众的审美直觉中谋求到合作 ,从而使作品的审美功能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