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时下,有人把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理解为当“导演”,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尽管“导演”也有引导的含义,但其目的是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剧情,引导演员放弃“自我”而去适应角色,演员表演得越好往往越没有了自我。教师教育的目的则恰恰相反,是根据现实生活,学生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自由发展自我,而不是让学生放弃自我去“演”设计好的角色。教师的“导”是一种点拨,一种启迪,甚至是一种暗示,一个眼神。   现实生活不是演戏,教师要在现实生活这个大舞台中为学生充分自由发展导航,必须要做个好观众而不是好导演。一个好的观众,…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演员”,但更是“导演”。一堂成功的优质课,与教师的“导演”作用发挥如何关系极大。现以高二《世界观、人生观》“事物发展的原因”的教学内容为例,对于发挥教师“导演”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意景,营造学习气氛──导人新课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要寻求学生的合作参与,寻求学生认识上的疑窦同教学内容的衔接。为使学生先入为主,进入角色,教师必须创设意境,从而既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调动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3.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4.
主导、主体、互动教学模式与创造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确区分教为主导(导演)学为主体(演员)的角色,“导演”在内容、方向上适时适度地引导,“演员”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照“导”萌发,发展自己个性化的思维,双方反复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如何正确定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语文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扮演好以下角色:一、导演。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他们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犹如戏剧中的导演,一部戏的成功与否,与导演有直接的关系,演员戏演的成功与否,导演幕后的功夫是关键。同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如何,其主要原因赖于教师“导”的水平怎样,而教师的“导”关键与“台下的功夫”即备课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因而备课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关键。本文就备课的认识谈两点新说。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广东饶平华侨中学许序修在现今的中学语文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已经取得了共识。但是,对什么是“主导”、“主体”,“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怎样,理解上却未必是科学的。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相似文献   

8.
笑话二则     
拒绝拍摄电影导演准备拍摄一个人与虎在一起嬉戏的镜头,可是演员坚决拒绝拍摄。“别害怕,”导演对演员说,“这头老虎是动物园里出生的,它是叼着橡皮奶头喝牛奶长大的。”“这能说明什么?”演员说,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结合本人试图使自己的教师角色由演员转而为导演的过程,对于如何“依标靠本”当好导演。在“导”字上下工夫,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一堂课好比一幕戏.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如同一个“导演”,学生就象“演员”.随着“导演”情境创设的深入和发展,“演员”要充分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逐步进入“角色”.作为导演,表达意境的方式可以不同,但要依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同样,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舞台”是教育圈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这句话又早已被不少同行奉为经典的教育教学理念,而这种理念已经或正在指导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也成为一些领导评判教师课堂教学的惟一的一把尺子。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好是坏,惟看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演员。  相似文献   

12.
演员与导演是两个不同的名词,代表着两个不同的社会角色。“演员(actor),是指专职演出,或在表演艺术中扮演某个角色的人物。”“导演(film director)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法,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师应变“教会”为“会教”,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戏外戏     
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一堂堂课如同一幕幕戏。好多“戏”常常会因“导演”(教师)或“演员”(学生)的节外生枝而派生许多戏外戏,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值得探究,当然也会存在败笔。如果“导演”善于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或运用,定会丰富和深化“戏”的“灵魂”。举例为证:——  相似文献   

15.
肖绮雯 《广东教育》2002,(12):28-28
在语文教学中,训导语言思维应以口语训练为手段,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为核心,借助语文课程训练这个载体,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说,以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使其准确释放自己的情感和理智,彰显审美品味。一、当好训导语言思维的“导演”,把主角地位还给学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的思维围着老师转,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练得少。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教师要当好训导语言思维的“导演”,把主角地位还给学生,自己少讲,让学生多说,将课堂内容设计成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大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内,启发…  相似文献   

16.
在全社会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语文教师就“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应以学生为主体”已形成了普遍共识。于是有“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提法。这确实是教学观念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要求.小学教师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是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可以把英语学习看成是“演戏”。在“演戏”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而学生们则是“演员”让学生们进入角色学习英语.不但学生们“乐演”.而且“导演”也会很轻松。  相似文献   

18.
《统筹方法》是一篇传统课文.不少名家也教出了不少的道道,我在这里重点来说说,作为新教材.怎样教好、怎样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既是导演,同时又和学生一样是演员。戏耐看与否.关键在于导演和演员的密切配合。只有师生共同参与,采用开放、合作的方式,才能真正走进作品本身,走进语文的大观园。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学提倡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让学生参与活动,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索研讨。但教师在充当“导演”时,要切忌按自己的意愿指挥学生统一行动。 教学《小电珠》一课,在探索如何使小电珠发光时,学生兴趣浓厚,有的用导线连接电珠的底部,有的连接电珠的螺纹,有的用透明胶布粘接头。可就在这时教师却让学生把导线连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理念案例教学是目前世界各国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会变得活泼、生动、快乐,因为案例教学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改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的课堂变为学生既当“导演”又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