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耕地1000元特殊券。这张特殊的耕地1000元券纸币,是"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上任董必武同志委托东北局代印的。本文对这张特殊券的表现与不同及发行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沈飞  徐世昌 《收藏》2008,(2):122-123
1938年3月20日,在山西省五台县石嘴村正式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经理关学文,副经理胡作宾。边区银行开始营业后,发行了自己设计印刷的壹元券(图1)和伍元券,接着又发行了壹角券、贰角券、伍角券(图2)。晋察冀边区银行的第一版纸币,角券采用竖式,背面有经理关学文、副经理胡作宾的中文签名;元券采用横式,背而有经理关学文、副绎理胡作宾的英文签名。  相似文献   

3.
周传芳  周国卿 《收藏》2006,(7):77-78
清末民初,各银行纷纷发行银元券。有趣的是,有几家银行所发行的银元券,采用了币中币的图案,即在银元券上印有银元图。  相似文献   

4.
罗词安 《收藏》2008,(10):97-97
2006年8月,笔者收集到一枚诸谱未载的民国2年(1913年)三月发行的赣省民国银行当十铜元拾枚券(见图)。经考证,该券是辛亥革命时期江西督都李烈均主政江西军政府时发行的军用钞票。  相似文献   

5.
陈桥 《收藏》2020,(5):122-124
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计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第三套人民币自开始发行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38年,是五套人民币纸钞中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在第三套人民币中有一个独特现象,就是其中的1角券在短短的3年内曾进行过两次大的改版,而形成了三种明显不同的版别(以色彩和主图内容为区别),即1960年"枣红"1角券(图1)、1962年"背绿"1角券(图2)、1962年"棕色"1角券(图3)。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票券在短时间内进行两次改版呢?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和时代背景,对此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民国3年(1914年),北洋政府为救济钱荒,统一币制,设立了一个专门发行铜元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其隶属财政部管辖,发行主要是为币制统一做准备,所发行的种类以铜元券为主,后为了补足财政的亏空,维持钱局的经营和政府的统治,又兼顾发行银辅币券和定期兑换银元券,本文分别介绍其中的发行情况。铜元券  相似文献   

7.
吴满平 《收藏》2012,(15):81-83
者藏有几张苏区纸币,横式长方形版,以镜框式图案为边,内有各种名胜风景、人物画像,正中印银洋金额单位,左右两旁印有"字第号"和纪年或行名等字样,正上方印"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壹角券(图1)背面注明"合成拾角光洋兑换",贰角券(图2)的背面印有苏维埃政府经济政策的布告,叁角券(图3)背面为"合成拾角兑换壹圆",贰百文铜元券(图4)的背面印有"实行革命经济组织,冲破敌人经济封锁"等口号。万载县工农兵银行银洋票,由万载县苏维埃石印局印刷,万载县工农兵银行发行。1931年1月  相似文献   

8.
赵方英 《收藏》2008,(8):144-145
近日,笔者偶得一张“邹平地方金融流通券”(见图),系从一堆民国老票子中翻捡而出,我知道这是难得一见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货币,即早期人民政权发行的货币。尤其是这种地方发行的流通辅币券更是稀少。  相似文献   

9.
赖晨 《收藏》2016,(5):98-99
自人民币发行以来,其面额系列中,唯独于1953年3月在苏联帮助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发行过3元券(见图),它只出现了一次。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细节呢?发行背景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已经逐渐恢复和基本稳定,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央政府决定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经过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后,中国人民银行聘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式廊、罗工  相似文献   

10.
国际回信券     
1906年在罗马召开的第6届万国邮政大会上,英国代表提出发行国际回信券的建议获得通过。国际回信券是万国邮政联盟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由邮联国际局用水印纸统一印制发行,分发给各会员国。回信券面值为0.74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为万国邮  相似文献   

11.
拜读刘肇宁先生于《集邮博览》2012年第8期发表的从杨立的—枚区票说起”—文,颇有感晤。刘先生在文中共提到了4枚以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于1942年发行的交通徽图代邮券1角券加盖5角的邮票。其中有《中国邮票全集咱翠放区卷》刊录的两枚:  相似文献   

12.
吴耀珍 《收藏》2008,(8):144-144
笔者藏有民国北伐时的“中央银行临时兑换券”纸币1张(见图)。该券票幅为131×78毫米,主色调为黄色。正面上方印有该券名称,中间及四角图纹中有“壹圆”面额,左右两个图景中分别为帆船和轮船,图景上方两边有相同的6位数红色号码,下两边分别为政务局长、金库库长的红色方形印鉴。下边中间框内有“中华民国十五年印”字样。背面印有发行布告,主要内容是:发行目的、  相似文献   

13.
龙泉 《收藏界》2013,(1):72-73
一、民国三年交通银行“五元”券上的“此票不买日贷”戳记 “此票不买目货”票券,是民国三年交通银行发行的火车图案,加盖“天津”的五元券,后盖上三枚“此票不买日货”戳记的货币。分别是:正面中间右侧竖排“此票不买日货”,左侧六字分右左竖排,每排三字“此票不买日货”,背面中间位置戳记与正面左侧戳记同(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14.
杨晓时 《收藏》2009,(7):128-128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在民国时期该行发行的钞票上,曾多次印有中行几座不同的行楼图景,尤其是在民国24年(135年)发行的5元券和1937年发行的5元券印的是同一座但层高不同的行楼,这里证实了一段中外楼高之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刘庆礼 《收藏》2015,(5):104-107
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简称关金券,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以中央银行名义发行的一种专门用于进口关税的票券。后来,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关金券由海关税收票券发展成为与法币并行使用的货币。  相似文献   

16.
王彦龙  王志琴 《收藏》2001,(1):47-48
1949年夏,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所发行的金元券完全丧失信誉,形同废纸,各地百姓纷纷恢复使用传统的银元交易。为了整顿金融秩序,国民党中央政府以中央银行名义发行银元券一组,并允许尚在国民党军队控制下的各省,以省银行名义发行地方性小额银元券。当时浙江、江西、甘肃、湖南、广东(包括海南岛)、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绥远、陕西、青海、宁夏、福建、新疆等省和地区银行,均在各地军政长官的授意下发行过银元券(或银元本票)。本文在此分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从1927年开始,英帝国回信券在英国及其海外领地发行使用,到1953年改名"英联邦回信券",1976年终止使用。根据不同的印刷公司、纸张水印和说明文字,集邮者对这些回信券研究细分,用缩略词加罗马数字编号,其中英帝国券分为Imp I-ImpⅧ型8种,英联邦券分为Com IX-Com XXI型13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11月18日在全国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中的5元纸币和5角硬币。新版5元纸币的主色调为紫色,券幅长135毫米,宽63毫米。正面图案是毛泽东头像;币的背面,可见泰山主图中的南天门、云海日  相似文献   

19.
我收藏和研究民国时期铜元、铜元券多年,发现铜元券收藏里的水很深。民国时期,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发行铜元券是当时币制改革的一个侧翼,为民国货币史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在中外货币史、钱币学的书中,介绍的铜元券实物很少,使得收藏和研究有了趣味性和神秘感。  相似文献   

20.
正四套人民币采用一次公布、分批发行的方法,从1987年4月27日首先发行1980版伍拾元券和伍角券开始,到1997年4月1日发行1996版壹元券止,前后历时整整10年才全部发行完毕。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时间,一般认为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7年。当年11月15日,财政部上报了关于设计新版人民币的报告。11月21日,中央政治局审查批准了这个报告。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发行工作就是从此开始的。实际上,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开始的时间,要远远早于1977年,其设计工作饱经磨难,最初三次设计方案,受"文革"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