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霞彪  王扬能 《档案》2014,(12):55-57
正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逐步加强,各博物馆所形成的陈列展览资料也随之增多。对此,博物馆应有目的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和开发利用,这将有助于总结陈列展览活动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改进与提高今后的陈列展览,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管理的体会。一、充分认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重要性博物馆档案不同于其他行业档案,有其自身的特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成都市县域博物馆陈列体系、县域博物馆建筑特征、崇州市历史和文化遗产资源、崇州市博物馆陈列体系的梳理和分析,以成都市县域博物馆陈列体系与建筑特征相比较的视角,探析崇州市博物馆陈列体系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从崇州市博物馆陈列体系设计这一具体案例入手,对成都市县域博物馆陈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进而促进县域博物馆陈列策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陈列内容研究是决定博物馆陈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久已引起博物馆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博物馆界传统的观点认为陈列内容研究,就是研究陈列所表现的内容,历史陈列就是研究表现历史的文物;自然史陈列就是研究表现自然史的标本;遗址陈列就是研究遗址等。而且,检验一个陈列内容研究水平时,也是用该陈列所属学科的专业科学认识水平来作为标准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它忽视了博物馆陈列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4.
陈列是博物馆实施教育职能的重要形式,任何性质的博物馆,都必须具备能反映自身特点的陈列。凡较为理想的陈列,自内容至形式,无不经过精心设计,最终做到运用博物馆的陈列语言,构成完整的陈列形象,并通过陈列形象的表达,将所陈列的内容有主从,分层次,循序渐进地介绍给广大观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风格应当既是“包容性”又是“多元性”的,龙其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陈列设计风格,应当并且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工作者追求的境界,甚至可以说代表了博物馆陈列业务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对我国部分城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考察和反思为基础,讨论了现代主义设计观、表现特点及其对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影响,从功能与形式、一体与多元、清晰与虚拟、高雅与通俗五组范畴的探究,就多元化陈列设计风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三维技术与博物馆陈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列设计形式,是陈列的语言,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博物馆观众之间进行交流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语言”正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复合传播媒体,它是博物馆所使用的最富特色的媒介。20世纪末,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陈列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一值此博物馆的陈列工作普遍进行改革之际,大家希望交流一些信息,介绍一些作法,研究和讨论一些有关的问题。为此,谨就所知,略述河南几所博物馆的改革及对一些问题的意见。抛砖引玉并求教于专家和博物馆界的同志们。二河南现有博物馆57所,其中历史类42所。已完成和正在进行陈列改革的馆占四分之一。由于各馆对改革基本陈列的要求迫切,工  相似文献   

8.
黄静 《中国博物馆》2001,(4):91-93,90
陈列是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个成功的陈列展览,必须要让观众了解和理解设计者的陈列意图,并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在哪里“等问题.而民俗陈列是博物馆陈列中较大的一个类别,它所反映的是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域的居民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它与博物馆其它的陈列,如历史的、文物的、自然的或建设成就等等的陈列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民俗陈列的时候,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选择最能反映出民俗特点的陈列语言.……  相似文献   

9.
陈列是博物馆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阵地。因此,每个博物馆都必须使自己的陈列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那么只办一个好的陈列,是不是就能达到最好的宣传教育目的了呢?  相似文献   

10.
一、临时展览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博物馆的陈列包括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种形式,临时展览是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补充,这在我们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已经是不成问题的认识.但是,博物馆学界还有一条十分强调的原则,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都要与本馆的性质和任务相适应.博物馆举  相似文献   

11.
一、文物为什么能成为博物馆陈列的基础这是因为博物馆是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的“三重性”决定了文物是博物馆全部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阐明这个问题,就要从博物馆陈列的特点、文物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以及两者的  相似文献   

12.
陈列是博物馆与观众进行沟通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媒介,博物馆的外在生命力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陈列展示完成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陈列反映着博物馆的终极追求。在陈列筹备过程中,策划起着首要的作用,它决定了陈列的主旨精神和基本框架。在分析博物馆藏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陈列主题及其架构,从而形成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的基本思路,这是陈列策划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复原”——博物馆陈列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藏品陈列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博物馆陈列设计作为一门艺术的特性受到了史无前例地关注。陈列的总体风格、方式、造型、照明 ,以至具体展品的陈列组合 ,装饰手法等都成为艺术性思维的终极产品。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愈来愈浓重地笼罩着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厅。然而 ,即使如此 ,各种各样的陈列依然可以用“复原”这个词汇来概括。复原 ,是现代博物馆陈列的核心概念。  一、概念的阐释众所周知 ,博物馆的参观过程是一个对知觉刺激体系所产生的感受过程。这个过程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一个原…  相似文献   

14.
景观陈列是博物馆陈列中重要的陈列形式之一,特别是在自然博物馆的陈列中的应用更为重要。今天,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陈列应用到景观陈列,其规模日益扩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有些博物馆将某些主题单元陈列展厅的设计成完全的景观陈列展厅。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例,1998年新馆Ⅰ期陈列开放的六个展厅中,有四个展厅的陈列应用了景观陈列。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陈列设计作为艺术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从宏观上看,这一信息由陈列艺术设计者通过对陈列展品的组织与设计,发送给观众并为之所接受,以奠定观众接受陈列艺术信息的基础。反过来,作为信息接收主体的观众,在其主动、积极的接受信息过程中,经过回输渠道又将在审美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感知、情感、想象等信息再反馈给博物馆职能机构和陈列艺术设计者,使  相似文献   

16.
一、陈列工作与科学研究博物馆的陈列,反映着整个博物馆的学术水平,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必然建立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这就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不同于商品陈列、文物库房和一般教学标本室的根本区别之处.陈列工作的科学研究内容究竟指的什么?常常被误解为一般的科研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陈列作为具有确定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客观存在,在体现博物馆组织性质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陈列是博物馆工作者主动创造活动的结果,博物馆工作者对陈列性质、特性和功能的认识,籽深刻影响陈列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样式,影响陈列与观众的关系。当前,中国博物馆工作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观众的素质和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奉献给社会的最主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陈列展览不仅是博物馆沟通观众、服务社会的手段,也是其收藏、保管和研究与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那么博物馆如何推出好的陈列展览,如何围绕陈列展览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以期推动博物  相似文献   

20.
李琴 《中国博物馆》2010,(4):104-109
<正>2009年11月17日,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完成改造。作为该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基本陈列是反映河南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心地域文明进程与重要文明成果的大型基本陈列。此陈列是在河南博物院原有基本陈列"河南古代文化之光"的基础上进行充实、提高与完善。这项提升工程架起了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我们陈列工作的参与者在博物馆建设中学习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