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洪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51-54
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文化热 ,客观上打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相对沉寂的局面。文学的文化批评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阈 ,但同时也相对地忽略了文本的细致分析等传统文学研究较为关注的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化批评以深刻的回望与反省 ,而实现对文学的文化批评进行再批评 ,以期昭示科学研究之精神 ,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97-99
本文分析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被逐渐边缘化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生态批评的语境下进行英美文学教学,使文学与社会接轨,发挥文学课程的思想导向作用,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最终使文学课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近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广泛的传播,它把文学批评放到生态环境这一背景之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评论视角,也体现了文学研究领域内生态意识的觉醒.本文主要探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形成的原因,意义以及近年在我国文学批评界所取得的一些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四个方面论析京派批评的文化特征:群落构成的文化内涵、文学本位的话语立场、东西整合的文化思维及浓厚的文化启蒙色彩.这构成了京派批评的群落标识. 相似文献
5.
6.
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新时期文学心理批评的发生发展,是由时代机遇、创作牵引、理论推助等诸多动因促发促进的批评现象。在批评实践中分延出了三个主要批评范式:以探究个体无意识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分析式、以探究集体无意识为主要特征的原型批评式、以探究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心理现象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析心式。新时期心理批评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批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文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活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畅广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1):37-42
文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活动。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物,总是以不同的形态体现着、建构着一种文化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所追求的目的是人的自由,所体现的价值是人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作为创造物与创造活动构成的整体,具有传播与教化的功能;而更其重要的,是它要建构先进的个体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8.
读者反应批评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飒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1):130-132
笔者借鉴西方文论中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正如文学批评已由注重文本转向了注重读者 ,文学教学的重心也应该由课本转移到学生 ,由注重结果转移到注重过程。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多元意义的创造者 ;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推进者。 相似文献
9.
刘燕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2):167-168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具有突出成就,在诗歌上取得了辉煌成绩,而同时,小说上的成果也并不逊色。以简·奥斯汀为代表的小说家及作品的出现丰富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本文即主要以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爱玛》为例,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小说中女性形象以及叙事方式等方面具有的自然特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11.
宋家宏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17(6):81-84
本文在分析近20年来云南文学批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不急于建立云南文学批评流派,不单一张扬某一种理论批评大旗,正视云南文学多元化的现实,云南批评家应从多种批评理论出发,建立自己的批评个性,从阅读作品的基础做起,通过总结云南文学现象来发挥对云南文学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批评史”应正名为“‘诗文评’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书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中国的诗文评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迥异于西方的文学批评,二者似是而非。中西很似,好像就是;但若仔细分析,则非也——从外在面貌到内在神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中国诗文评同西方类似学问或学科存在巨大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往我们在引入西方文学批评观念和术语上之所以出现某些负面结果,问题症结即在于:一些学者多看甚至只看中西文论之同或通(可通约)的方面,即似的方面;而少看甚至不看其异或隔(不可通约)的方面,即非的方面。而后者则是关键和要害所在。不同民族的人文学科正是依仗着相互之间的异、隔和非,即自身固有的独特之点,而获得了在世界上生活的资格和存在的价值;也正是因为这异、隔和非,才使这多彩的世界文化(包括丰富多样派别林立的学术活动)在和而不同中相克、相融,互渗、互动,竞生、竞长,不断发展繁荣。我们不应再套用西方的学术名称和学科称谓硬是把文学批评加在我们古代文论的头上,郑重其事地还给它本来就有的一个称呼:诗文评;中国文学批评史,也应该叫做‘诗文评’史。 相似文献
13.
多元语境下的大众文化急需健康的批评,就大众文化批评的性质而言,它应具有批评内容的精神建设性、批评导向的人文指向性、批评方式和方法的文化兼容性.坚持以上性质是保证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前提,是进行大众文化批评必须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魏斌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44-47
梁实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批评家,在其文艺批评话语中,古典主义的理念贯穿始终。其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东方古典主义”即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为其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底色;二是“西方古典主义”即新人文主义的精神为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援.这两部分思想的交融互渗构成了其批评思想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德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23(3):15-18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及美学方面 ,庄子有诸多开创性的贡献。虽然他的理论本属哲学范畴 ,但后世文论家或艺术家多从中受到启发 ,尤其是他的寓言故事除了哲理意蕴 ,同时又有着丰富的艺术审美内涵 ,文艺家往往吸收其中的许多因素来谈文论艺 ,诸如道、气、言意、虚静、道进于技、天人合一、法天贵真等哲学范畴及艺术思想 ,在文学创作与理论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论编辑活动中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4):117-122
编辑活动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通过文化选择联系起来。文化选择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是编辑活动的基本功能。编辑活动中的文化选择促进文化的发展、融合及创新,并显示出主体性、历史性、客观性等特点。编辑活动中的文化选.择是建立在科学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基础之上的。正确的文化判断规定着合理文化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石万鹏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9(2):43-46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写作上却存在不少弊端既缺少学术研究的规范,又不注重批评文体的写作特点.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规范文学评论写作的要求,并从树立谨严的治学态度和加强学术训练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唐晴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49-54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建立在对西方女性主义横向移植的基础上的,但它对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思想资源、话语模式的借鉴,并非囫囵吞枣地全盘“拿来”,而是依据着中国批评者自己的本土经验有所辨析、有所选择地接受;它的精神品质、理论形态具有鲜明的西方后现代主义色彩,但它关注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式又带有强烈的本土性。它始终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经验和语境,以中国文学和文化为研究对象,审视和批判中国既存的性别文化秩序。可以说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已被有效地植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之中,成为一种新批评方法和潮流。 相似文献
19.
李西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9(1):43-49
文学精神是影响文学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在根据。文学史的演变表明,文学精神大致包括理想精神、拯救精神与批判精神三种基本的价值向度,它是文学具有人文价值意向的显著标志。同文化的演变一样,文学精神也始终处在重构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分析20世纪中、西方文学精神的变化,以及可资借鉴与利用的文化价值资源,应强调文学要发展,必须努力维护和重铸一种新型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