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图书质量管理中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质量(本文特指图书编校质量)管理一直是出版社出版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处理好图书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等对于图书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也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形成图书质量全员管理的局面。一、正确处理图书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既然是商品,那么必然要具备商品的两个属性,即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的有用性。对图书来讲,如果它的质量达不到图书质量的行业标准,它就是不合格产品,它的使用价值就受到了破…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而教辅图书能有效辅助青少年学生学习知识,它肩负着巩固教材知识、提升学生素养能力的重任。如何既保证教辅图书的时效性,又保障教辅图书质量,需要从出版社和编辑两个层面进行应对,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加强编校学习,提升编辑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对贯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一点思考赵钊当前,图书质量问题可算是个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关键在于质量是“软指标’,抓质量主要靠"自觉’,而实际上许多人把主要精力(甚至全部精力)放在硬指标—经济效益上。因为书的质量即使差一点,在市...  相似文献   

4.
精彩与无奈9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科普图书出版不论数量、品种、规模,还是质量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它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日渐显现,科普图书的精神、物质两个作用和社会、经济两个效益都得到较好的发挥,获奖图书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社要靠提高图书质量来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尽管提高核心竞争力涉及诸多方面,如优化结构、树立品牌、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宣传推广、优良服务,等等,但其中首要的是图书质量,而图书质量的保障体系有两个主体:编辑和校对。编辑清源,校对净后,共同构筑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下面笔就校对主体价值认知、校对职业意识提升和校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图书的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图书质量一般是指图书的外观质量,即图书的装帧质量、印刷质量.广义的图书质量则是指图书的综合质量,它包括这样几个要素:选题质量、写作质量、外观质量、价格质量、编校质量、市场质量,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7.
图书出版周期管理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出版周期管理浅谈周晓和图书出版周期,关系到出版社的效益和声誉,是衡量出版社经营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何谓"图书出版周期"?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出版"即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周期"即亭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其...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图书编校质量的几点看法姚洪芳当前,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什么目前这个问题显得如此突出?造成编校质量问题的原因何在?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一问题?这里,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目前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可以从编和校两个方面来看。编辑加...  相似文献   

9.
图书采购招标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红 《河北科技图苑》2011,24(5):38-40,37
对图书采购招标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质量如何进行控制进行了研究。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招标中应尽力做到"质量优先"的原则,务必对图书招标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标前质量控制,还要对标后的图书采购工作加强科学、合理、严格与规范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标题党"图书大致可分为两类:与畅销图书书名相近的图书、书名过度渲染的图书。这些图书虽然标新立异,能够带动阅读,为出版商增加商机,但是大多文题不符,给读者阅读带来困扰,实质是图书炒作。图书采访工作应谨防图书"标题党"陷阱,选择正规的出版社,提高采访人员业务水平,注重图书内容,要慎重使用书目选书。  相似文献   

11.
一条成功的编辑思路──评“企业人”丛书见明有人说,经济改革在发展,经济图书好赚钱;有个什么新政策颁布,有个什么新改革出台,配合出版的经济图书一下子就畅销起来。其实,在当今图书市场上,经济图书虽已占有了一席之地,但还并不是那么容易看好,"环境气氛"和"...  相似文献   

12.
在图书的营销策划中,我们经常说要找"点",这个"点"指的就是营销点。它是一本书呈现出来的最大亮点和优势,也是最能吸引读者关注的因素,我们也常把它叫做宣传点、新闻点等。营销点其实就是营销创意,它是引爆图书营销的启动键,有了这个启动键,再配合适当的资源投入,就能够迅速地提升图书销量与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和印制四个方面。根据图书的成书过程和图书作为一个物体的形态,我们不妨将图书质量的四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内容和编校属于内在质量,是图书的内涵,是图书的隐形的潜在的东西;设计和印制基本属于外在质量,是内容的载体,是图书的有形的显在的东西。图书质量的把握和提高必须从内在、外在质量两方面着手,科技图书作为传承科学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更应如此。内在质量的把握和提高新《规定》比1997年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增加了对出版内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图书出版的项目质量策划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图书产品满足其所执行的标准而进行的各个过程。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质量策划、项目质量控制等内容。一、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策划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策划是围绕图书出版项目所进行的质量目标策划、运行过程策划、确定相关资源等活动的过程。(一)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图书出版项目的质量目标有两项主要内容:图书产品质量和销售质量。关于前者,《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所谓图书产品的销售质量,指项目的营销推广人员在图书出版项…  相似文献   

15.
略谈图书质量的全面管理图书质量在出版社的出版经营活动中是第一要素,它决定着出版社经营活动的成败,决定着出版社的命运。一、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的要求出版社的图书生产过程是一个串联的系统工程,图书质量管理一定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正如新闻出版署新出图(199...  相似文献   

16.
图书质量是图书的生命力,图书作为一种知识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工具,其质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图书的内容质量在收到稿件之时即已奠定了基础。如果原稿质量太差,后期的编校、设计和印制质量再好,也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17.
图书,做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它的质量可分为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两部分。前者指书稿的“含金量”,如图书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它所蕴含的道德教化的力量,经世致用的价值,保存、积累和传播文化的作用等。后者是指图书在制作方面的优劣程度。如它的装帧设计,用工用料,各类符号的差错率等。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可想象,一本差错连篇的“高水平”著作能够成为精品;同样,一本内容平平,而无一字差错的著作能够得到读者的青睐。 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出效益,是出版社追求的最高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版社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关键是要有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即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确保质量效益的办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这种质量保障机制,按照图书生产的流程,应包括前期保障、中间保障和后期保障三个阶段。 ——前期保障,是指选题的策划,论证和确定阶段的运作。在前期保障阶段,主要是要把好图书的内容质量关。选题是出版社的灵魂,选题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图书的质量。近年  相似文献   

18.
一般物质产品,其使用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它也要经过流通领域,实现商品交换,因此它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具有商品属性。图书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上,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即人们从图书载体的信息中,吸取、了解著作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或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9.
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于图书质量的思考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于图书质量的思考之二黄海宁图书的质量是一个矛盾系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装帧印刷质量。其中内容质量与编校质量的矛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矛盾。这三个层次的矛盾,实质上可归结为图书的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图书作力...  相似文献   

20.
果阳 《现代出版》2003,(1):44-45
每一个出版社都会经常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内容包括图书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其中较多、反响较大的就是图书的质量问题。作为出版社来讲,必须高度重视这些读者来信,认真加以整理、分析、反馈和改正,从而为提高图书的质量服务。笔者认为,这是出版社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出版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界定的图书质量管理范围有四个方面:图书内容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编校质量和印刷装订质量。衡量一本图书的质量高低,通常一方面通过参加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及各省市优秀图书奖的评选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