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文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魏颖 《海外英语》2013,(2X):134-135
中国武侠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笔。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作品形式,武侠小说中不仅包含中国古典文化要素,还有其独特的武侠文化特征,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的难度更大。该文在分析武侠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并且就武侠文化中的特有词汇,如"江湖"、"侠""、义"等词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对今后的武侠作品翻译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佛道文化与唐代武侠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武侠是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武侠,唐代武侠小说的模式预示了后代武侠小说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以写实为特点的侠客传记向以虚构幻想为特点的武侠小说的转变;唐代佛道文化的繁荣鼎盛,是这种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武侠小说书籍英译本数量少、涉及作家少,网络译本数量多、涉及作家多,但总体上翻译质量不高,中国大陆在武侠英译上还是空白。武侠小说翻译研究的文章数量少,中国大陆更少,尚未解决武侠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因政治制约、经济和文化生态的不同,造成了大陆和港台在武侠小说翻译与研究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中国当代武侠小说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时间上讲是指1949年之后的的武侠小说。当代武侠小说承继现代武侠小说之流变,以"侠义"为中心,以"江湖"为战场,着重写江湖中的人情、人性,同时又吸取了世界流行小说的要素,具有更为宽广的文化内涵。中国当代武侠小说主要分为"港台新武侠"与  相似文献   

7.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是包含于中国主流文化发展的框架下的。它继承了深厚的文化传统,但其发展又随着时代变迁而产生新的内涵。作为一种类型文学,武侠小说极有利于借鉴欧洲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尤其是普洛普的叙事学去阐释其内在的基本叙事语法。同时,武侠小说历时发展中的不断推移、演进又导致了叙事策略与整体结构的相应变动。而它运转的驱动力则是时代因素的变化与侠文化本身的演变。所以,语法、形态、历史、文化的解读应成为武侠小说阐释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方能寻找到“武侠”作为一种叙事类型所具有的普遍而特殊的规律与内涵。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运用现代的、民主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武侠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与改造,作者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能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反思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在塑造人物方面,打破传统正邪观念的壁垒,批判了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表现“官本位”思想导致的争权夺利对人性的扭曲,反思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其武侠作品大气磅礴、感慨遥深,把属于俗文学的武侠小说提升到与新文学同等的严肃文学的水准。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汉英意象的转换。而武侠小说中含有很多独特的武侠文化意象,这些文化意象则更具中国特色和武侠特色。在《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译者闵福德对于其中的武侠文化意象采取了独特的"杂合化"表达,文章拟从武功招数、绰号名称及帮派名称三个方面探讨武侠文化意象的传递方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武侠为主题的古典小说在中国的历史上绵延了上千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甚至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侠客这一群体是由中国古代特定文化及社会环境决定而诞生的。而武侠精神蕴含着的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主流文化相辅相成,时至今日,武侠精神仍具有警世作用。本研究将着眼于武侠小说中仗剑行侠、快意恩仇、凛然大义的英雄主义精神探讨其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尚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崛起的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群体,将武侠小说推进到了一个不同于“金庸时代”的新的武侠时代,虽然其特色明显,但其成就与金庸时代相比仍然存在着重大差距。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应该进人“后金庸时代”,其所表现的新世纪“当下经验”是前辈们所无法经历的,但文化素养和生活学识则应大力补充,也应有意识地进行武侠自身的媒体革新,才能不仅仅满足于畅销,而更要追求长销,形成经典。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中国大陆武侠史论著,可分为武侠小说史、武侠史、侠文化史、武侠小说鉴赏辞典,颇多创获,各有千秋。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深层原因离不开商业化的出版运作机制。新世纪最初10年,上述局面已经出现了改观的趋势,在多个方面的探讨都有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31  
“21世纪大陆新武侠”简称“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于2004年正式提出。大陆新武侠具有鲜明的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特点:一是大陆新武侠的“江湖”表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追求;二是女性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改变了武侠小说性别政治的固有格局;三是强调学养与智慧的武侠智性写作。丰富和提升了武侠小说的类型界域与体品位;四是大陆新武侠的广域叙事,从知识立场上拓展了武侠小说的体类型。上述特点,共同形成了短短几年来大陆新武侠创作的繁荣.表现着大陆新武侠巨大的类型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家中,朱贞木是一位重要作家,但多年来由于其小说散佚难觅,生平资料发掘甚少,对手他的研究一直滞后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等与他同时代的武侠作家。朱贞木是具有探索精神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尚未大成的武侠小说家。从还珠楼主到金庸,从民国旧武侠到港台新武侠,朱贞木是一位关键人物,其小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20世纪武侠小说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自新派武侠四大家之后,武侠小说的创作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在创作手法上,出现了具有较强现实主义色彩的武侠小说,大胆运用现代叙事方法,意识流手法,融人科幻、魔幻元素;在创作模式上,长篇、中短篇形式并存,运用网络互动进行创作;作家群体包括更广泛的多样性,出现女性作家群、“大陆新武侠”作家群、作家身份去职业化、高级知识分子、理工出身等等特点。出现了无厘头武侠、都市武侠等新的武侠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16.
港台武侠经历了一个高度发展、繁荣的过程,至今影响深远,其创作背景既有中国人源远流长的侠文化传统,又有民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创作实践和港台社会的独特环境,正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造就了港台武侠小说的奇迹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庸武侠小说侠义精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的武侠人物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侠义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表达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8.
漠小楼  颜颜 《当代电大》2006,(12):28-29
步非烟,新生代武侠小说代表人物,素有“武侠才女”之称,其写作风格以武侠和魔幻色彩交相辉映为长,是最具实力和号召力的新锐武侠偶像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陆新武侠小说自2001年兴起以来,经历了衔接、调整的第一阶段之后,到今天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就是“盛世武侠”。盛世武侠是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大陆新武侠自身面目的展现,其文化特征和价值指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盛世的包容性与盛世的宏大气魄;二是盛世的发达性与盛世的灿烂文明;三是盛世的昂扬性与盛世的中国英雄。  相似文献   

20.
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创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20世纪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变革。21世纪兴起的“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超越前人,达到武侠小说创作的新境界。当下中国武侠小说创作有一批很有实力的作家.但总体的创作实绩还不能说其“新”。应有进一步的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