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之一,它对世界影响极大,对中国的思想界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不同的人对一战有不同的认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陈独秀就因其思想个性、理论素养和社会经历的与众不同,他对一战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龙国存 《文教资料》2009,(10):78-81
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曾在20世纪20年代来中国讲学,并对当时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生机主义哲学家杜里舒对当时中国的时代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后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的走向,与《新青年》群体的分化息息相关。分化后的《新青年》群体,其同人各自搭建起新的发言台,汇聚成不同的政治力量。只是,此时对思想派别的认识仍保持着鲜明的“文化色彩”、“思想界的联合战线”之议,即表明思想界仍维持“我们”与“他们”的区分。随着中国社会进行重新组织,“思想界”也被重新定位。思想界的“分裂”在1920年代后期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思想界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学东渐的加强,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化,导致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纷至沓来。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成为思想界介绍西方文化的大宗。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古希腊罗马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评述;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法律的评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比较。其中,希腊文化是被评述的主流,而梁启超先生则为评述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戊戌年间的严复是中国思想界的巨擘,而到了民国初年,晚年的严复已不再是"思想界盗火者"。随着辛亥前后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发生了重大的流变。曾经有"进化与之语,几成常言"巨大影响的严复进化论的话语体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衰落,而革命派所创制的中国现代革命话语体系最终成为主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胡适在《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中写道: "自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各种西文哲学,文艺思潮涌入中国,给中国的思想界和文艺界以极大的影响,在这些西方思潮中,尼采哲学颇盛行一时,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等思想界名人都介绍过尼采学说。在文艺界,尼采同样极受推崇。几乎各派的作家、理论家都赞颂尼采,从尼采思想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从世界主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影响是A.主权逐步丧失,沦为半殖民地B.中国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沦为半封建社会C.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西学东渐”趋势D.中国民主革命开始要正确回答此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世界潮流”“根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方法的指导下,结合世界史的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正确答案是B。“世界潮流”在近代史上共有三股:资本主义潮流、民族主义潮流、社会主义潮流,这三股潮流在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主潮流是资本主义潮流,它…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前后。以中国共产党内理论工作者为核心,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缘于抗战之需,并实际服务于抗战,对中国新文化发展和新国家的奠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荒原系列”小说的推出,可以视为杨志军小说创作一个阶段的结束。十几年来,他迈出的步伐是与新时期文坛同步的。集中呈现的文本,既是作者十余年来心路历程的坦露,也可以视为新时期文坛十几年来所走道路的折射。新时期以来,思想界进行了一次集体的迁徙──心灵的迁徙,被迫的迁徒。这一无奈的迁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在起作用,更多的是受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的影响所致。短短十几年中,中国思想界走过了西方思想界近百年来走过的道路,从风行一时的萨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到福柯、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从对人道主义的张扬,到对人道…  相似文献   

11.
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表面上宣布"中立",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弱势均衡"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根据两伊战争进程,分三个阶段对其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怎样通过外交和间接介入战争实现其国家利益。并指出美国对两伊的政策造成了战争延长,削弱了两伊实力,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改善了以色列安全环境,强化了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诱发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结束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人民以极大的民族牺牲,迟滞了日本的“南进”,对美英的太平洋地区作战给予了重大支援。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始终高扬团结一致、积极抗战的大旗,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是不容置疑的。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作用,并且认识到,正面战场在抗战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有变化的。战后60年来,日本政治人物对过去那段罪恶历史也不是没有表示过反省,但总是反反复复,羞羞答答,时不时地要作些翻案文章,对其发动的侵略战争拒不认罪,不肯作出真诚的反省,其目的在于企图掩盖侵略史实、摆脱日本在战后受到的各种制约、重温“大日本帝国”迷梦,这应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警觉。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是一位通晓兵略的历史学家,他对战争和军队问题有系统而独到的理性认识.他的战争观是其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迁对战争起源、战争定义、战争性质及民族战争等有深刻的见解.司马迁的战争现直到今天仍有其闪光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4.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毫无国际地位可言。抗战时期,中国以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以及政府的外交努力和外部力量的推动,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1941-1945年在广袤的苏联平原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场战争——苏德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可以说都是以倾国之力,动用了几乎当时世界上所有能够动用的战争手段,其战争的残酷性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但是在这场战争之前战争双方却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关系亲密期。  相似文献   

16.
在东西方各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早把战争纳入政治伦理道德视野中的民族 .中国古代战争小说深受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影响,作品中充满了"仁道"与"霸道"、"忠君"与"信义"等矛盾关系问题的艺术演绎.近代中国西风东渐,儒教的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出现了像<洪秀全演义>这样杂采天主教义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战争小说.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在给中国现当代战争小说带来新的政治境界的同时,也使几乎所有的战争小说都成为阶级斗争的一个工具.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战争小说创作才逐渐由单一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层面向"人学"的深层进军.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虽然不是纯粹的军事理论家;但他在对先秦军事思想充分吸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了独到的战争观.司马迁对战争人才、作战指导原则及战争目的也有自己的认识.司马迁的战争观涉及战争观的基本方面的同时,在理论性与系统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它通达而富有智慧,具有鲜明的历史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实现了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这从其对战争问题认识的嬗变中可窥见一斑.他对战争根源的剖析、"一战"性质的判别,以及对待战争态度的确定,分别经历着由人性恶到帝国主义、由公理与强权之争到帝国主义战争,以及由支持参加世界大战到主张尽力于国内阶级战争的认识演变历程.这是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知识学背景发生变化,实现由启蒙话语转换为阶级革命话语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德日两国政要对战争的认识,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及灭绝人性的屠杀三方面对比了两国对二战认罪态度的不同,并从战后对军国主义及纳粹势力的铲除,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民族文化传统及对战争罪责的清算诸方面比较了两国对战争认识态度不同的复杂原因,以揭示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的严重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在《红色英雄勋章》中,为了达到逼真的战争效果而大量使用了明喻、暗喻和拟人修辞以及颜色词汇的独特艺术手法。在这方面克莱恩不愧为语言大师,尽管他自己没有上过前线,也没有战争的经历,但他通过非凡想象力和使用比喻、拟人和颜色词汇把小说中的主人公亨利.佛莱明以及士兵们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达到了逼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