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0月20日至22日,由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司马相如研究会主办,中共蓬安县委、蓬安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讨会”在四川省蓬安县举行。省内外专家学者和来川留学生,中央和四川省、南充市多家新闻媒体,南充市有关领导,蓬安县四大班子的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司马相如研究会会员120多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上,  相似文献   

2.
关于司马相如的籍贯,历来多认为是蜀郡成都。我们在大量查阅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司马相如的故里当在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成都为相如最后落藉之地。  相似文献   

3.
蓬安县为古代相如县地域,其命名为"相如县",是因司马相如有故宅在县境,这个史实有着众多史籍记载证实.这与<史记>记载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之间的矛盾,是由于对籍属理解的时代差异所致.南朝粱代始.设相如县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主要在于南北军事对峙、文化争衡导致相如县设置及其命名具有巩固边境、夸耀文章诗赋、激励地方人士等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4.
"子虚"和"乌有"原是两个人,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杜撰的两个人物. 司马相如在《子虚赋》里写道: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齐王调遣了国家所有的士卒,准备了众多的马车,带着子虚一起前去打猎.打完猎后,齐王问:"你们楚王的排场比得上我吗?"子虚回答说:"我只不过是楚国的山野之人,哪里见过什么世面.幸而当了楚王十几年的侍卫,时常跟随楚王一起出游,猎场就在皇后的后园,即使这样我还没有看完,楚国那么多的大泽胜景就更别提了!"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编辑部: 接到四川省蓬安县教研室同志的来信,称《中学作文教学的回顾和展望》一文中把作文思维训练序列的提出者的名字弄错了。这个作文思维训练序列是蒋洪波同志提出的,井一直受到蓬安县教研室的支持和帮助,现已编出教材,进行了四年试验,效果良好。由于我的孤陋寡闻,造成了文章中的疏漏。我谨向蒋洪波同志、蓬安县教研室有关同志以及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相似文献   

6.
从现有史料看,司马相如赢得不朽文学地位的原因之一,是其作为对象的文学接受活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司马相如的接受活动入手,系统探究司马相如与中国文学题材、主题、体裁、语言、艺术表现、艺术风格、文学批评之新变的密切关系,从而构建起"司马相如之影响研究"的基本体系,对"‘文学的自觉时代'当始于司马相如"说的系统论证,对历史文化名人与中国文学、文化之互动性影响的研究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马相如作为汉代辞赋大家,是刘勰《文心雕龙》讨论较多的作家之一。刘勰《文心雕龙》对于司马相如的批评与前人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截然不同,前人以"依经立论"为原则,而刘勰《文心雕龙》却是以"衔华佩实"为准则,对司马相如的作品从"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两个方面进行批评。其一,对"有韵之文"辞赋作品因其过于华丽,而提出批评和指责;其二,对"无韵之笔"诏策文、檄移文和封禅文等作品给予了肯定。刘勰《文心雕龙》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显示了刘勰对汉魏以来文学过于追求形式华丽的一种批评。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计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刘勰列司马相如为十大"辞赋英杰"之一,推其为"辞宗",对司马相如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勰以"繁类以成艳"、"断而能悲"、"气号凌云"、"丽而不典"等分评相如之《上林》、《哀秦二世》、《大人赋》及《封禅文》诸文,揆情度理,衡鉴精当。此外,《文心雕龙》还对司马相如赋偶对、夸饰、事典、练字等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征引和剖别。刘勰的论述,对于后人正确认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万泽教授     
朱万泽,男,1953年1月生,四川省蓬安县人,教授。 朱万泽教授1977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原南充师范学院)外语系,曾先后执教于南充师范学院和泸州医学院,曾担任四川师范学院外语部副主任、泸州医学院外语部副主任、泸州医学院外语学院院长,四川省高职高专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兼外语学科组组长、四川省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外语学科组成员。2006年由泸州医学院调入绵阳师范学院,现为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0.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自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的史事以来,历代诗人在阅读《史记》后感慨赋诗,咏史事以抒己情,产生了大量的描写司马相如的专题性咏史诗,其中清代诗人咏司马相如的咏史诗数量繁盛,吟咏角度多样化,可谓是蔚为大观,而这些咏史诗为我们了解清人对司马相如的认识、评价以及对《史记》的接受情况,提供了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11.
朱大银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63-64,68
司马相如、阮籍和庾信是杜诗中论说最多的三位前代作家,杜甫歌咏他们并非是为了赞誉他们的作品,而是为了抒发自己身世穷通之感慨。换言之,杜甫借歌咏司马相如之"献赋"与"消渴疾"、阮籍之"途穷"以及"庾信宅"等故事抒发了自己仕途偃蹇、漂泊失所与生活困顿等现实情怀。  相似文献   

12.
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方案四川省蓬安中学校李斌贝四川省蓬安县教研室熊进之一、教材1.教材简析本部分教材重点讲述了Al2O3,Al(OH)3的主要化学性质(两性),结合Al2O3,Al(OH)3的物理性质介绍了Al2O3,明矾的重要用途,以KAl(SO4)...  相似文献   

13.
重评司马相如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辞赋家,然而在赢得"辞宗""赋圣"美称的同时,其道德品行似乎不被人看好,不少人指责他为"无行文人".文章力图从历史事实出发,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评价司马相如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汉代为儒学独茸和大赋创作兴盛的时代,而司马相如正处于汉代崇重儒学和赋创作最兴盛的时期.作为著名的大赋作家,司马相如身上自然会出现儒学的印记.分析司马相如时期四川地区的文化、教育及儒学接受的情况、汉武帝时期儒学情况及其与赋创作的关系、司马相如作品中表现的儒学思想,可知司马相如与儒学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叙了西汉武帝时期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生平事迹,成为后代文人了解司马相如其人其事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过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阅读与接受,历代文人感发赋诗,创作了大量吟咏司马相如的咏史诗。文章以唐代诗人咏司马相如诗为切入点,试图勾勒出有唐一代诗人对司马相如事迹的接受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捐出一本书,打开一扇窗”活动从 2004 年 10 月 15 日至 12 月 10 日,这期间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共收到捐书5000余册,所捐书籍已送往: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茸安乡中心小学、四川蓬安县诸家乡小学、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营盘中学。现将捐书者名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最近,四川省文明委在四川大学隆重举行了四川省"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颁证仪式,21名四川大学川籍2000级受助学生领到了中央文明委颁发的证书和资助卡.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是我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创办于西汉景帝末年,发源于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石室精舍",迄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王羲之、宋祁、岑参、苏轼、王安石、王维、张爱萍、舒同、季羡林等曾为石室吟诗题字:谯周、彭端淑、何其芳、曹葆华等曾在石室任教;司马相如、扬雄、陈寿、李密、李调元、郭沫若等曾在石室求学。石室中学学风卓荦,学校继承"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的校训,坚持"继承优良传统·打好素质基础·培养创造能力"的办学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1953年被四川省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中  相似文献   

19.
宋诗话中涉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材料有40则左右。这些材料分别对司马相如的思想行为、作品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粗略勾勒了宋人眼中的司马相如。在宋代,对司马相如的评论不但对前代的观点有所继承、发挥或补充修正,更有一些新的见解,表现出宋代文人研习司马相如的独特体会和心得,亦可见出宋代文人不同于前代的审美取向和文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德阳市从2000年开始实施了一项为"三农"服务的"2112"教育富民工程(以下简称"2112"工程),经过4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