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新峰 《学周刊C版》2011,(1):172-172
课程改革后,教师将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理应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教学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情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重视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探讨教学方式的转变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新的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在新课程中,教育理念的变化主要有: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洪发林  赵彦 《辽宁教育》2002,(10):17-18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课程中,大家已看到教育理念的变化有:●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内容: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在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实施: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熟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相似文献   

4.
陈家尧 《今日教育》2007,(10S):41-43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制度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由此.课程内容除了有预先设计的静态的文本内容.还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新的内容。所以有人说.新课程的话语体系中“生成”成为一个高频词。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在积极尝试生成性教学.可是.由于对“生成”的理解有误,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出现了被“生成”牵着鼻子走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教材按照素质教育和新的时代要求,力求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改变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教材是死,但教学活动是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梳理,不断修改,逐步完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处理好教材体系与内容编排上的关系,要处理好知  相似文献   

7.
探求与创新:推进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操作模式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确立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要统筹考虑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直接体现课程的价值,它不但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明方向,指导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还为课程评价提供依据。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课程间的互动,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师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现状及对课程素养的缺乏,就新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课程教材、课程内容、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法、课程组织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中学英语教师课程素养的指导思想和提高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翠珍 《甘肃教育》2014,(17):84-84
正地理新课标中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理念。这也让我们看到许多新变化: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已经被打破,小组讨论、个别教学以及课堂外教学等已成为必要的教学组成形式。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与新课程不相适应,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课程师资培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和实践上的偏颇。培训目标过分强调教师对新课程知识的学习;培训内容过分强调技能训练与理念灌输;培训方法过分强调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模式过分强调校外进修培训。为此,新课程师资培训应重视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的态度与情感培养;重视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人格完美取向和实践性智慧取向;重视以案例研究、教师的经验交流和反思为主的培训方式;重视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与生活化原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改革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要“改革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其中蕴含有中外教育史上倍受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教育与生活之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蓝本”到“文本”:当代课程内容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本课程内容观强调作者或编写者的意图或原义;坚持作者或作品中心论,认为作品与读者之间是一种赐予和接受的关系;关注知识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调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注重学生的背诵、记忆和机械训练。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蓝本观导致师生生存交往的丢失;教学变成了规训,逐渐失去生活的意义;课程知识与人的精神自由走向对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和新教育理念的逐步确立,蓝本观必将让位于新课程内容观——文本。把课程内容定位于文本,不仅是新课程本质观的内在要求,而且文本也以其独特性对传统教学的蓝本观提出全方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廖英 《教学月刊》2013,(2):12-14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开放型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师不再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懂得思考和创新的课程资源开发者。时效性资源为众多课程资源的一种,是指学生生活中鲜活的,时效性、时代性兼具并可以为教学所用的事件或话题[1]52。多维开发时效性资源是高中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14.
朱玉侠 《学苑教育》2012,(12):12-1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课程凸显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当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期开始,自己从高三老教材走进高一新教材,明显感受到新旧课程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研究社会所必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余国红 《江苏教育》2008,(18):43-45
教材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发现: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不但图文并茂,而且没有了以往说教性的纯文本词句。以前一些家长也可以凭借教材文本弄明白孩子的所学内容,现在却可能看不明白新教材中一些知识点的处理。新课程教材中之所以不见了纯文本,是因为强调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开始,自己从高三老教材走进高一新教材,明显感受到新旧课程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研究社会所必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其中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实践性特别强。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感悟教材承载着的知识。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活跃在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去"接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或点化生命",从而让新课程焕发生命的活力。活动,是教学的基础。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只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课程也不再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决不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的适当改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和统领把握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耍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更要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较好的落实了新课程理念,才能算是真正理解。“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叶圣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以及学生发展之间的有效联系,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最近通过听课发现,某些教师在如何处理教材这一问题上尚须一场艰苦的“蜕变”,才有可能达到新课程设计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新教材的“新”,最根本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适应并掌握新教材,成了新课程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新课程标准的江苏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实验发现:教材内容的生活性,能引领教师转变课堂教学功能;教材文本的对话性,能引领教师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教材结构的开放性,能引领教师在教学即兴中超越。该实践证明:教学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规定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大方向。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教材,能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