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西弗碱结构是重要的功能性片段,含有这类结构片段的化合物显示出有价值的实际应用.以便宜易得的4-溴-1,8-萘酐为起始原料,与水合肼反应生成萘酰亚胺,再与水杨醛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2-(2-羟基苯亚胺基)-6-哌嗪基-1H-苯并异喹啉-1,3-二酮.其结构经核磁氢谱证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外消旋的2,2’-二羟基-1,1’-联萘为原料,通过酚羟基的酯化反应、磺酸酐与格氏试剂的偶联反应、甲基的溴化反应、二溴甲基的水解反应和Wittig反应5个步骤来合成2,2’-二炔基-1,1’-联萘分子,并用核磁共振波谱来表征所得到的4个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  相似文献   

3.
1,8-萘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四种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1,8-萘酰胺衍生物.测定了它们在氯仿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发现改变1,8-萘酰胺衍生物中酰亚胺基团上的取代基,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峰位变化不大,但其荧光强度随着取代基推拉电子能力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马来酰亚胺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论文报道在无催化剂和添加剂的条件下,以取代的2-氨基吡啶和马来酸酐为反应底物,硝基甲烷作溶剂,高效合成一系列N-吡啶基-3,4-二甲基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优化了反应条件,拓展了反应的底物.值得注意的是,马来酸酐同时作为酰基和甲基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以1,8-萘二甲酸酐、二乙烯三胺(DETA)、N-甲基哌嗪及丙烯基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季胺化、SN2亲核取代以及丙烯酰胺共聚合等反应,合成了水溶性1,8-萘酰亚胺高分子荧光探针。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它们在水、四氢呋喃和乙醇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考察浓度和溶剂极性及取代基对荧光性能影响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此高分子荧光探针的光稳定性及荧光量子产率明显提高,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波长红移;当浓度超过8×10^-4g/m L时出现荧光浓度自猝灭;该探针在水中能对Cu^2+在392 nm处进行高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6.
由双-(3, 4-苯二甲酸酐)二甲基硅烷、均苯四甲酸酐和4, 4'-二氨基二苯醚制备了含硅聚酰胺酸. 通过溶液浇铸方法制得聚酰胺酸薄膜, 经热处理将其转化为聚酰亚胺薄膜. X-衍射测量表明, 该类型聚酰亚胺具有非晶态结构, 且规整性随双-(3, 4-苯二甲酸酐)二甲基硅烷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含硅共聚酰亚胺与传统均苯四甲酸酐/4, 4'-二氨基二苯醚聚酰亚胺相比, 呈现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解温度, 但共聚酰亚胺中双-(3, 4-苯二甲酸酐)二甲基硅烷含量增加将导致薄膜的透光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喹吖啶酮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推拉电子结构且含二氢喹啉酮结构的化合物,并研究了结构改变和不同溶剂对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研究发现化合物中增大的共轭体系和增强的推拉电子基团会导致吸收峰和荧光峰产生大的红移;随着结构的改变,这些化合物的荧光从蓝色变成橙红色.这些化合物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吸收峰和荧光峰都表现出强烈的红移.并进一步研究了这类荧光化合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现象.它们作为一类新的荧光化合物在电致发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过酯化、氨解、关环和取代等四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1,3,4-噁二唑和吡啶基团的化合物2,6-二(2-乙酸甲酯基硫醚-1,3,4-噁二唑)-吡啶(4),利用IR、UV-vis、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4在281 nm激发波长激发下,354 nm处出现强荧光发射峰,化合物4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9.
以二芳胺和4-溴-1,8-茶酰亚胺体系为原料,经Cu I/18-crown-6/K2CO3催化制备了2个新的萘酰亚胺衍生物,利用FT-IR,NMR,EA等表征了其结构.并用UV-vis和PL测定了此类化合物在正己烷、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发光性能.在450nm附近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由于分子内的电荷转移造成的,并且其发射波长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中分别位于492和501nm,而在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中分别位于600和620nm.采用Lippert-Mataga方程计算出分子4-二苯胺基-N-(2-甲氧基苯基)-1,8-萘酰亚胺(DMN-1)和4-(2-萘基苯基胺基)-N-(2-甲氧基苯基)-1,8-萘酰亚胺(DMN-2)基态与激发态偶极矩差值分别为9.2和9.8D,如此大的偶极矩变化说明了该分子具有典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10.
在以3-硝基-1,8萘酐为原料的乙醇溶剂中加入氮氮二甲基乙二胺,得到2-[2-(二甲基氨基)乙基]-5-硝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进一步还原5位的硝基得到氨萘非特。氨奈非特在芳香醛、亚磷酸二乙酯的作用下,合成3个氨萘非特磷酸二乙酯类化合物,经过HRMS、1H-NMR和13C-NMR表征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1.
1,1'-联二萘酚(BINOL)是1926年合成出来的[1],其分子中的两个萘环不共面,是一种具有C2对称轴的典型手性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手性诱导作用,用其单一对映异构体能制备各种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剂和拆分剂.自从1979年,Noyori[3]首次将其作为配体合成配合物催化醛,酮的还原反应以来,由其制备成的一系列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手性医药、农药、香料、食品添加剂、分子识别材料的合成中[4].而且,由于联二萘酚中存在着萘环,在紫外灯下能发生很强的荧光,使产物易于观察,这一特点使联二萘酚倍受配位化学工作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以2,7-萘二酚,1,5-萘二酚和对甲基苯甲酸,对丙基苯甲酸以及对乙基环己基甲酸为原料,合成了4个萘二酚酯类液晶化合物,其中3个为香蕉型分子,1个为棒状分子。产物通过红外光谱仪、气-质联用仪(GC-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及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化合物的液晶行为。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这类萘环衍生物具有液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合成6个2一氯甲基-5-芳基-1,3,4-噁二唑,化合物的结构经。HNMR、FT—IR、MS表征.光谱分析表明:在260—279nm出现最大紫外一可见吸收峰;在DMF溶液中,334—362nm出现最大荧光发射峰,是一类紫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1,1′-联二萘酚(BINOL)是1926年合成出来的[1],其分子中的两个萘环不共面,是一种具有C2对称轴的典型手性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手性诱导作用,用其单一对映异构体能制备各种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剂和拆分剂。自从1979年,Noyori[3]首次将其作为配体合成配合物催化醛,酮的还原反应以来,由其制备成的一系列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手性医药、农药、香料、食品添加剂、分子识别材料的合成中[4]。而且,由于联二萘酚中存在着萘环,在紫外灯下能发生很强的荧光,使产物易于观察,这一特点使联二萘酚倍受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4-氨基-1萘甲腈的合成路线。方法以萘胺为原料,通过氨基保护、亲核取代、氨基去保护等步骤合成了该化合物,最终产率为81.6%。结果产物结构经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表征,证实为目标分子。结论在分子结构中引入氰基-步中,采用L-脯氨酸为催化剂,CuCN为氰基化试剂,提高了氰基化效率,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用EuCl3、二乙三氨五乙酸二酸酐(DTPAA)和对氨基水杨酸的钠盐(pAS-Na)在水溶液中制得了二元配合物Eu(DTPA-2pAS),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差热-热重分析、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对此二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在K2CO3固体碱、PEG-400相转移催化剂催化下,利用微波辐射,合成了6个4-硝基二苯乙烯系列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膜为载体, 5 - 二甲氨基萘磺酰氯(DNS - Cl) 为标记物, 制备并表征了一种功能膜, 是一种快捷、方便的功能膜制法  相似文献   

19.
2,6-吡啶二甲酸经酯化和肼解后制得2,6-吡啶二酰肼,再与芳酰氯反应得到2,6-吡啶四酰肼,最后在SOCl_2存在下发生脱水环化反应,合成了2个2,6-二(2′-芳基-1′,3′,4′-噁二唑基)吡啶化合物,用~1HNMR、FT-I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以无水乙醇作溶剂,采用氨基磺酸作催化剂,脲、乙酰丙酮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搅拌加热条件下回流反应3 h,合成了6-甲基-4-(4-二甲氨基)苯基-5-乙酰基-3,4-二氢嘧啶-2(1H)-酮,产率7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