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潜志》是金末元初著名学者刘祁的一部笔记体史料性地方志。该书以其内容丰富、真实可靠的"魅力"一向受到金史研究者的青睐,但很少有人从成书缘由的角度去探析《归潜志》的价值。本文对《归潜志》的成书背景、目的、内容、动力和保障进行了逐一分析,并指出该书的问世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12世纪末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对当时的亚欧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金末元初的汉人地主武装就是在蒙古对金战争中兴起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割据统治半个多世纪的"汉人地主武装"。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的兴起主要是由于蒙金战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红袄军的李全、花帽军的郭仲元和中原的地主武装张柔、史天泽等;金朝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怀疑反对、中后期放任,而蒙元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全力招集争取,中后期不得不用、却不敢重用;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兴起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保护人民和恢复生产,二是加速了蒙元灭金和统一全国的进程,三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了野蛮落后的蒙元。  相似文献   

3.
“史料实证”并非传统史料教学的延续。史料教学更多的是依靠教师个人的能力素养,而“史料实证”中“获取史料”的诉求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河汾诸老是金末元初一批出生或落籍于黄河、汾河流域的诗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文坛巨星元好问“以唐人为指归”诗学思想的内涵,为肇启元明宗唐复古诗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严格说来,他们应被称为诗人群体而非诗派。其群体性活动和文学创作可先后以金室南渡和蒙古灭金为断,分为三期。其诗作以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和表现隐逸生活、山林情趣为主,兼有“陶之达”和“杜之忧”两种倾向。其诗学宗尚与金末元初学唐复古诗风相一致,但在学唐诗诸家方面特别强调转益多师,不拘一格。河汾诸老是金元易代之际文坛的重要现象,是一个有影响的金遗民诗人群体,对当时文学的继往开来和促使元诗繁荣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续夷坚志》在审美视野、审美风格方面显示了人小说的变化,这是金末元初民族化交融的结晶,使长期处在唐人小说高峰下彷徨、苦闷的宋金小说找到了突破口,开启了言小说创作新风。在小说发展史和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治幼年在元氏县学读书,经历了金末元初改朝换代的社会动荡,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年隐居元氏封龙山,聚徒讲学,重建了封龙山书院,继承和保护了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7.
孝庄文皇后是清初著名的满族女政治家。争议300多年未决的“太后下嫁”一案,应是既符合满族习俗又符合史料记载的历史事实。孝庄的进步作用和历史地位,应该公正地予以肯定,对她“下嫁”的怀疑和指责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史载宋徽宗重和二年(1119年)改元为宣和元年,宣和殿随之改名为保和殿。文章通过对宣和殿与保和殿相关史料的重新梳理发现:宣和元年之后的史料记载中仍存在宣和殿,与保和殿同见于宣和初年后史料中,而带宣和殿职事官,自宣和初年改为带保和殿职事官后再无记载,出现在史料记载中的只有带保和殿职事官。笔者据此认为宣和元年随改元一起改名的只是带宣和殿的职事官名,宣和殿具体殿名未改,而重和二年的改元正是徽宗以其所久居的殿名“宣和”为名。  相似文献   

9.
金末元初王朝鼎革之际,有历史责任感的北方儒士和权倾一世的汉人世侯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在:儒士们拒绝应召入幕;反对汉人世侯逆历史潮流的思想和行为;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限制汉人世侯权力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还在新课程改革之初。夏辉辉老师就虚构了一个小人物“帕帕迪”,由此引出了中学历史教学界的纷纷议论,拥护者为之叫好。模仿者又推出了许多类似人物——二牛、阿毛和库特森等等;反对者则指之为“人造史料”,认为此风不可长.是一种对历史及历史教学极不负责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历史研究必须建筑在全面、系统、真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没有不重视史料且在搜集史料上下苦功的。司马迁为写《史记》,“纳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且“南游江淮”,“北涉文、泗”,观察历史遗迹,并“问其故”,为搜集史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马克思的《资本论》正是立论于雄厚的史料之上,才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①凡此足以说明史料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一、史料的类别及搜集方法史料可分为实物史料、文字…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历史学众说纷纭,无一定论。20世纪70年代初,敦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但由于将史料中公元421年的历史事件与其后200年隋末的另一历史事件相混淆,此论无疑是错误的,本对80年代关于李白出生地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剖析,否定了李白“出生于长安”和“李白是蜀生之蜀人”的结论,并清理了研究李白出生地应该依循的脉络和参照的史料,对从何处下手的问题也提出了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刘祁出身于金代著名的文学世家,以能文名冠当时,为金末元初文学巨擘.刘祁主张诗歌创作以唐人为法,其传世诗歌具有典型的唐诗风格.他首先提出了“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多在长短句,今之诗在俗间俚曲”的观点,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唐新语》是唐朝人刘肃编撰的一部史书 ,有很珍贵的史料价值。《新唐书》将其著录在《艺文志》杂史类 ,《四库全书》却以该书“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有乖史家之体例”为由 ,将该书编入子部小说家类 ,否定其史学价值和史学地位。本文从分析“谐谑”篇的“鉴戒”意义、史料价值及与两《唐书》所载史料相比较 ,指出“谐谑”篇并非“繁芜猥琐” ,《大唐新语》一书完全符合史书“语”体体例 ,不应当轻率地贬低该书的价值和地位。同时提出研究古文献、研究古代史 ,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 ,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史料考订派从史学界的主流地位一步步被推向“边缘”。史料考订派不仅丧失了学术机构的领导权和学术期刊的经营权,而且受到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冲击。在学术体制化的背景下,他们大多在努力配合新意识形态;但有的仍在守护自己的学术路数。史料考订派的“边缘化”主要受外力影响,同时也有其内在逻辑。史料考订派在这一时期的衰落与他们在意识形态语境中对学术的坚守表明,外部因素对学术影响巨大.但学术也有保持独立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杜仁杰是金末元初山东文坛的领袖,他在诗、文、曲诸方面的创作实绩既有对"以诚为本"的唐宋诗风的实践,又有对通俗诗风的尝试,体现着元初东平地区诗风的变化,甚至促成了元初诗坛新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一、“辨别作者意图”路径阐述从历史学中史料的维度来看,无论是人为书写的文字史料还是口耳相传的口述史料,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意图。《新课标》还列有图像史料和音像史料,诸如绘画、雕塑、照片、录音、纪录片等,虽然许多是真实场景的记录,但他们背后都有摄影师、画家等“创作者”的存在,也无法避免“作者意图”的存在。[1]诚如课标所言,“史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的历史之间,即历史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本质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其中阐述的正是作者个人因素对史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起源不同。元杂剧起源于金末元初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剧形式,属北方剧种。后来,它又向南方发展,流行于全国,并在元朝中期盛行。名的元杂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四大悲剧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  相似文献   

19.
“求真”是史学的基本功用,史学研究就是在理解史料、考证史料的基础上,依据史料完成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能经得起其他史家的史料检验。所谓证据意识,即“人的头脑对于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它强调的是反映和过程。”  相似文献   

20.
齐继伟 《文教资料》2014,(20):70-71
史料学作为历史研究工作的一门辅助学科,在当前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对于史料学的理解,学术界仍有多种看法,莫衷一是。如何看待和运用“史料学”是当前要做好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