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认为网球发球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动作,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阐明网球的发球体系由技术层、战术层、心理层和体能层四个方面组成.旨在更新网球发球思想观念,加深对网球发球内涵的认识,并建立网球发球理论体系,以期为指导网球发球的运动训练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影象资料分析法,在国内外网球发球环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比赛中网球发球能力”的概念——以体能、专项力量、技战术及心理能力为基础,通过身体功能训练、模拟环境、模拟训练提升比赛中运动员在发球环节的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发挥发球对比赛的引领作用、扩大比赛优势的能力。旨在借此更新网球发球观念,加深对网球发球整体性的认识,为网球发球的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球上手发球技术特征和教学特点,对普通高校网球上手发球技术教学课采用“分组合作教学 法”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网球上手发球技术教学中运用“分组合作教学法” ,其总体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教学组。同时我们详尽分析“分组合作教学法”在网球上手发球教学中的表 现形式和基本要求,为“分组合作教学法”在网球上手发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参加201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8位中外优秀网球选手比赛中发球技术环节进行录像观察,对国内外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特征与效果做作出初步分析.围绕网球发球的技术环节通过查阅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文献,了解国内外对发球这一网球重要技术环节的相关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并结合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根据网球运动员发球球速、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以及发球落点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得出中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与世界顶级网球选手在发球环节上面的差距,找出适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发球技术及训练方法,为以后他们日常发球训练提供可借鉴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临场观察法揭示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在发球技术运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发球的力量、速度、发球与第三拍的进攻衔接以及发球落点的运用等方面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努力提高发球力量速度,以适应当今网球男子比赛发展趋势;强化进攻理念,提高发球与第三拍进攻的衔接能力;加强战术意识培养,提高发球技术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6.
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双打发球落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2008年上海网球大师杯8对男子网球双打世界顶尖运动员比赛的录像观察、统计和分析.认为网球双打发球较单打更为重要,发球落点选择比率与发球得分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网球发球具备技术精湛、动作复杂和高损伤风险特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生物力学方向。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网球发球力学研究进展,总结技术动作规律,分析损伤制因和创新器械结构,为网球发球力学特征提供系统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国内网球发球研究应当拓宽研究角度,加强实验设计严谨性,选取指标时注重全面性和针对性原则。平击发球击球力量来源于肩关节内旋(Internal Rotation, IR),末端关节调控击球点参数,形态学特征对发球质量影响较大,但更取决于训练因素和技术表现。击球点空间位置、拍面角度、速度分量和旋转速率是决定不同类型和不同落点发球的关键指标。提高网球发球隐蔽性能够增加接发球方提取预判信息的难度,进而提高发球质量。发球过程中易损伤部位发生于腰部(Low Back Pain, LBP)、脊柱(Lumbar)、肩关节(SLAP)和上肢关节,挠背和随挥阶段是各部位出现损伤风险最高的时段。球拍材质、质量分布(Mass Distribution)、惯性矩(Moment of Inertia)、"感觉"(Felling)和线床(String bed)与球员个人喜好、形态学特征、技战术素养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网球发球力学研究逐渐从总结技术规律、损伤致因向各关节力学特征、动力学指标、器械创新和研究动态化趋势过渡。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人体实验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运用肌电测试系统并结合关节角度分析仪等仪器,对我国现役网球国家队男运动员的发球动作技术进行现场描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网球发球过程中,三角肌和斜方肌最先参与肌肉发力,持续时间较其他的肌肉都长,并且贡献的力量非常大,是发球过程中的主要用力肌肉。在日常发球训练中,应特别加强此2块肌肉的力量爆发力和耐力的训练,并且应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表面肌电测试可以应用于网球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过程的科学合理性判断分析,并且可以尝试在实验条件许可下继续应用于更细微的动作技术诊断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论网球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网球运动自身优点的介绍和应具备的力量素质特点的分析,对网球发球、击球专项力量训练做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录像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200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和2010年美国网球公开赛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技术,底线相持球技术和失误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世界顶级男子网球选手第一和第二发球的平均速度达到180km/h和153km/h,比2010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大有提升,比同时间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发球时速还要快很多;底线相持球逐步变为主流,超过四拍的底线击球质量和正确的移动回位习惯是优秀运动员的显著特征;击球准备时间的长短是运动员比赛中回击球导致失误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费德勒发球与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德勒在2003~2008年期间参加的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全部6场决赛中取得5场胜利,可以证明费德勒不管在技术、战术,还是在心理和体能方面都影响了当今网坛,也加快了推动网球运动前进的步伐,他代表当今网坛最先进的网球技术,也代表着最先进的网球战术理念.对费德勒在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决赛中发球阶段、接发球阶段运用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探究其技战术打法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优秀网球女单选手竞技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网球女单选手技竞技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优秀选手的体能特征是身材高大、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好、具有很好的耐力水平;在技术上非常重视发球和接发球技术、掌握多变线路的击球能力和准确的击球落点。我国优秀网球女子单打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必须重视选材、在训练中学习先进理念、以赛代练、抓住关键技术、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3.
网球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借助三维高速录像及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网球选手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揭示网球大力发球属鞭打类动作的特征,并完整地论证和提出了网球大力发球的基本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14.
摘要:针对学生人数多,场地紧张,公共系女生网球技术入门难等问题,笔者将网球随心课程引入到高校公共网球选课项中,旨在通过战术学习来促进和激发网球技术的学习,将网球学习过程回归于其游戏本质的原生态,使大部分学生通过简短的学习就能掌握网球基本动作打法,突破网球教学难度的最大节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校公共网球选项课中开展网球随心课程进行研究,结合网球随心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实验设计。实验结果证实:网球随心课程和传统教学法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验班在网球正反手对打、发球技术成绩方面都好于对照班,且差异显著;实验班学生网球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且有76.67%的学生有意愿将网球项目作为终身锻炼的项目之一;网球随心课程教学设计充分挖掘网球运动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竞争性,采用三色球、小场地、游戏和比赛等方法组织教学,切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高校公共网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课程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网球运动是一项集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于一身且优雅时尚的运动项目。随着我国网球运动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网球运动的喜爱,各大城市正在掀起一股网球热潮。社会各个层次和具备一定条件的人们逐渐开始接触和学习网球这项高雅的运动,而这类人群就是网球的初学者。初学者在学习网球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技术问题,文章就从正手击球的一个普遍错误动作进行分析,以此来给初学者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网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发球技术环节上的差距,否定了有关发球可完全由发球者自由操控的片面发球观,首次提出应将发球视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发球系统观,指出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应追求合成与协调效应,具体包括:(1)从静态到动态合成和协同;(2)发球各个相关要素(学科)之间合成和协同;(3)由外在到内在合成协同. 本研究在提出了"发球系统说"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球发球合成协同训练体系:(1)优先发展协调性,统摄发球诸环节,达成发球训练合成和协同效应;(2)注重发球与下一拍技术间的衔接,实现合成协同效应;(3)纵向一体融通,发挥身体的整体能力;(4)增效节"能",升华合成协调效应;(5)形成个体最佳发球节奏.  相似文献   

17.
柏衍网球发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过我国优秀男子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柏衍的发球技术进行三维录像及解析,分析了该运动员的膝关节、持拍手及球拍和上下肢配合的运动特征,认为柏衍采用FB站位技术,侧摆向上引拍,在抛球的方向上把握较好;下肢蹬伸充分,动作比较合理;发球时身体主要环节的用力顺序符合鞭打动作规律,击球点高度比较合理.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现代男子网球单打技术与综合实力关系进行了因子与回归分析,结果:发球局得分效率因子、接发球局得分效率因子、发球成功率因子构成了现代男子网球单打技术综合实力评价的特征因子;以综合因子得分为因变量,高度相关性的10项技术指标为自变量构建了最优回归预测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9.
运用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方法,对2012年澳洲网球公开赛决赛中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发球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发球时间短暂、动作的连贯性,抛球的轨迹、高度、屈膝角度都是影响发球质量的因素。同时指出:"搔背"利于蓄力击出高质量的发球,发球随挥时作用于球上的时间越长,球速就越快。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对网球技术运用节能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关于网球技术运用技能化的新观点:网球各项技术的运用都是由身体各个部分共同协作完成的,没有一项技术的运用是由身体某一个环节独立完成的,大多数技术都是由全身或大部分身体的环节共同完成。所以,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协作完成的情况反映了其技术运用节能化的程度。这有助于对网球技术中的常用技术如发球、接发球、正手击球、截击等有球技术和移动、节奏、快速适应能力等无球技术做重点的分析及节能化运用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