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烘云托月”,即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作“云”,以突出主体事物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月”,从而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种手法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法。衬托法能使主体突出,形象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好的艺术效果。衬托手法有正衬反衬之别,最常用的是反衬。在古典诗歌中,主体与衬体之间,可以分为人衬人、物衬人、物衬物等。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这是人衬人。杜甫的祖父杜…  相似文献   

2.
九义教材第九册《火烧云》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进行描写,突出了火烧云变得奇、变化多、变得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变”字,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3.
衬托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言彼衬此,以宾衬主,使主体形象得到更好的强调和突出的艺术手法。掌握衬托手法对阅读和写作都很有用处。怎样学习衬托呢?语文教师应做一个高级烹调师,课内课外结合,采集各种衬托知识的五味,为学生烹调出色香味俱佳的饭肴,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语文从课内导向课外,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说到衬托,我们自然会想到清人毛宗岗的精辟论述,他在评批《三国演义》时,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批语里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衬孔明之乖巧,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乖巧,  相似文献   

4.
《毛遂自荐》通过毛遂自荐面说楚王定立合纵盟约的故事表现了毛遂出众的胆量、见识和辩才,故事完整,简繁相宜,在人物的刻画上,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衬托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一、以十九人衬托毛遂。当初,毛遂自荐时,作者对十九入作了一个精采的群体情态描写:“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相与目笑”可谓传神之至,轻视毛遂的心理虽未宣之以口,但相互眼光示意,暗自嘲笑之态却逼真得如在眼前。等到了楚国,作者写道:“与  相似文献   

5.
“比”中悟道,就是教师遵循语文科的读写规律和小学生的年龄、心理、思维特点,在反复钻研教材中,对作者所描写的人物、抒发的情感和阐述的事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对照和比较,从而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变为具体、鲜明的形象,便于小学生感知和领悟。“比”,可分为衬比、抽比、换比、联比和读比。一、衬比,即衬托比较。事物互相衬托比较,揭示出的本质方能鲜明突出。文中蕴含的真善美在假丑恶的衬托比较中,会产生更加强  相似文献   

6.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写人记事常用的手法之一。它是一种正面写尽,荡开笔墨,换一个角度,间接再写的一种描写方法。这种烘托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读者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丰富描写对象,达到“未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纵览中学语文课文,侧面描写有多种类型:(一)正衬式侧面描写用同类事物或人物正面衬托所要写的事物或人物,是谓正衬式侧面描写。此法犹如古人所云“水涨船高船更高”。例如高中第四册课文《明湖居听书》,为了刻划民间艺人“白妞”王小玉形象,用其同类(徒弟)“琴师”、“黑妞”…  相似文献   

7.
《柏林之围》中的儒夫上校的小孙女是法德战争的受害者。对这个人物,作者没有进行外貌描写,而是着力描写她的“笑”,采用一种以“笑”衬悲,以“谎”写实的艺术手法,来反映出这个人物复杂矛盾而又纯洁高尚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近代小说《明湖居听书》 ,写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写得非常成功。全文从写作方法上看 ,衬托方法有其显著特色 :一、用动衬静 ,环境烘托 ,蕴含狂热观众 ,衬托说书魅力。说唱的声音之美 ,并无实体形象 ,全靠听觉鉴赏 ,直接描写很不容易 ,因而小说开头落笔不凡 ,极力描写戏园的盛况 :一是听书的很早就到了戏园。不过 10点 ,“园子里已经坐得满满的了” ;11点钟 ,许多官员也“陆续进来” ;不到 12点 ,“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其实 ,白妞说书是在下午 1点钟。二是听书的人多。园内已经坐满 ,但“不断还有人来”。因为人多 ,…  相似文献   

9.
烘托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如画月亮,往往用轻柔飘逸的云加以衬托,更突出月亮的朦胧、皎洁、娇美.这便是“烘云托月”之法。烘托也可用在写作上,“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样描写往往能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无论写人物,还是景物,都可用烘托手法。  相似文献   

10.
读过《火烧云》人教版第七册第十课的同学一定会赞叹火烧云的美妙奇异。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作者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如: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这段文字前两句是对火烧云形状静态的想象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火烧云形态动态的想象描写。这一静一动把火烧云瞬间变化的形态描写得栩栩如生,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巨大的奔马图。同样,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不仅要细致地观察,从各个角度…  相似文献   

11.
《蓝宝石十字架》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G.K.切斯特顿所著49篇以布朗神父为主人公的系列侦探短篇小说中的第一篇。为了塑造布朗神父这个智慧超群的神探形象,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把衬托手法运用到了极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条,明线是为了衬托暗线的叙事,而原本隐隐约约的暗线却是为了衬托“暗线中的暗线”。在三个主要人物的刻画上,作者不惜笔墨大肆渲染大侦探瓦伦丁与大盗弗兰博的非凡伟大与布朗神父的弱小笨拙,直到故事最后几行读者才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衬托布朗神父的卓越智慧与非凡才能,反衬是为正衬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反衬是烘托的基本形式之一,指用相反或相异的东西来衬托。从衬体与主体的关系而言,反衬主要有动静反衬、虚实反衬、景情反衬、色彩反衬、远近反衬和大小反衬等六种形式。一、动静反衬动静反衬主要指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反衬出静态。最有名的当属“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南朝诗人王籍《人若耶溪》中的名句,噪亮的  相似文献   

13.
《火烧云》四步教学设想安徽王友清《火烧云》是现代作家萧红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形态及变化,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抓住了四个字:看、说、读、想。“看”就是指导学生观察挂图上火烧云的色彩和形态。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两幅挂...  相似文献   

14.
把课文作为写作范例,围绕单元的写作训练点,引导学生遵从代表性、独特性、唯一性等方法选择景物,建构"并列式"景物描写的写作范式;引导学生感悟渐近式、多角度、特写式等方法描写景物,建构"聚焦式"景物描写的写作范式;引导学生运用"以人衬物""以物衬物""以明衬暗"等描写方法,建构"衬托式"景物描写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5.
吕春菊 《河北教育》2000,(10):24-25
一、阅读教学与作文相结合   如小语教材第九册中的“火烧云”一文,作者抓住日落时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和通过留心周围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并让他们明白事物各有特点,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要抓住特点来写,只有这样才能形象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了课文,正值国庆前夕,我以“礼花”为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把国庆节燃放焰火的场景写出来。学生们积极性很高,通过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观察,仿写相当成功。   阅读…  相似文献   

16.
《火烧云》教后体会□云南昆明市武成小学董卫民《火烧云》这篇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再现了火烧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文章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个顺序写的,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作了细致...  相似文献   

17.
诗的衬托     
“好花也得绿叶扶”。衬托是一种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来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要描述的事物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常用衬托手法刻划人物形象,即不正面描写人物,却描写别人对他的态度或看法来达到鲜明地刻划主人公形象的目的,如《陌上桑》刻划坚贞美丽的女性形象秦罗敷,用的便是衬托手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语言的“包装”,让景物鲜活起来给习作增添一丝亮色。那么,如何进行语言“包装”呢?着色。景物离不开色彩。要把景物描写得真切传神、生动形象,就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所写的景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着色“包装”,使习作语言增色。例: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火烧云》)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一连串不同形式的表示色彩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时间所见到的不同色彩的火烧云,将色…  相似文献   

19.
“衬托”和“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手法;“烘托”则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一种表现手法。两者犹如孪生兄弟,都是以次要事物来托出主要事物,  相似文献   

20.
再次,分析文章采用的相同的写作手法。在两篇文章中,郁达夫和高建群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郁达夫在描写“江南雪景图”时,按照时间顺序引用古人诗句,给人一种天地间一片莹白的惊喜。高建群在描绘第三次落日时,实写当时的火烧云,用火烧云的“灿烂”“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来虚写当时的落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