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撰文说,总理在与她们几个谈话时,曾表示退休后要写一篇长篇自传体小说《房》,并且还要去演戏。她在1957年2月21日写给爸爸的信中,记载了这件真实往事:在谈话中,他(周恩来)说他发奋读《家》。已读了36页了!大家都笑了。他发奋读只读了36页,他的时间太少呀!他准备先读巴金的原著,再读剧本。伯伯很爱好艺术,他看了《家》电影,说:“演三少爷的就是过去演连长的,他没有生活。我要去演觉新,也要比他演得好。”(这时七妈提出说:“让周同宇去演觉新才好呢,一定好。”)他又说:“以后我要退休了,我就去演戏,谁说总理退休不能演…  相似文献   

2.
3.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语文似乎敬而远之或者勉强而受之,从而上课时也表现为心不在焉、精神不振。而且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确,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活动对象和活动主体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地、整体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唤起学生主动探求、钻研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学得懂、学得快,又能感受到美,进入审美的佳境。这也成为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梁桂 《广西教育》2004,(1B):24-25
“愤”“悱”源于孔子的《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当学生学习时,不到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中有了体会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恰到火候的启发,它要求教师不能坐等学生的“愤”“悱”,而是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5.
福斯特指出:“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所有最好的道路都将因此而切断。”  相似文献   

6.
邢宏良 《学语文》2005,(5):19-19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达、交流息想的工具.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教育影响最重要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具有高超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是一种专门性的交际语言。  相似文献   

7.
陈建华 《广西教育》2004,(3B):27-27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教师要上好成功的一课,必须懂得调控好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得轻松愉快。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达到学伊始趣已生的境界,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运用趣味导入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和中学语言教学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审美情趣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燕 《教书育人》2000,(19):27-28
一、语言美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除了要求准确规范、具有针对性、思想性、直观性外,还要求和谐悦耳、简洁含蓄、凝炼而有启发性。导语在教师课堂语言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除了要具备情感美外,还要注意它的渲染作用,以利于学生尽快入情入境。有一位名师在讲《听潮》时设计了这样一则导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海吗?听到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列举一些词句来形容它的形状。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之间盘旋翱翔;有时…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把研读的眼光对准学作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充满情感张力的学作品本身诸多的“模糊性”,如果对此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不可能带着一种“模糊”的阅读心理走进作品,走近作,更无可能在内心深处产生与作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语文教学的基本导向仍属于应试型,教师在讲课时忽略了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美感因素等非考试内容,只是把课文中的一些考试涉及到的知识和常识抽出来进行讲解。本来情蕴丰富、辞采绚丽的文章,硬是被抽了“血”、去了“肉”,变成了狰狞的骷髅,讲起来枯燥,听起来乏味。这种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2.
13.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真,善,美高尚情操的重要教育之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所以“点燃”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课初几分钟内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准备,紧扣课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氛围。某种程度上说,导语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是否成功,对导语进行精心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笔对新教材增篇目进行了精心的导语设计。  相似文献   

15.
16.
我读周恩来     
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脍炙人口,它融各种美于一炉。可谓五彩斑斓,美不胜收,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美的语言和手段激活语文教学,寓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这已成广大同仁的共识,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入境、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动憾心灵、触发情思,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将语文教学从单调乏味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蕴含在语文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放出异彩,吸引学生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使学生了解较为丰富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语言表达技巧等,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宽写作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