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10,(1):78-78
十三位中国勇士 四万里南极征程 国际公认的顶级探险科考队 率先到达“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冰穹A在这里! 南极科考内陆冰盖队队员、随队记者陈晓夏真情讲述惊险。刺激.梦幻的冰穹世界!  相似文献   

2.
南极海豹     
《全国新书目》2023,(9):30-33
<正>这是一部书写南极科考事业的科普纪实长篇作品,记录了一位科考工作者在南极日常艰苦且枯燥的科研工作之余的心路历程,以及作为一位中国极地人对南极事业强烈的热爱、担当和期望。通过他笔下叙述和拍摄的南极世界,读者可以进一步认识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了解科考队员在南极艰辛与快乐并存的生活,以及南极独特绚丽的自然景观和可爱的南极生物种群,有助于宣传中国极地事业,提高全民的极地意识,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勇于探索极地奥秘的信心和理想。  相似文献   

3.
新闻服务性和实用性不足是当前党报面临的一个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增加党报新闻与读者关联度,是丰富新闻表达方式的重要一环.试举一例:广西林业部门组织对某个森林生态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过去的习惯是,考察队伍回来后,记者采访,然后清晰表达出此行的科考价值和意义,尽可能生动地还原考察时的艰辛,以凸显其中的科考价值来之不易.后来改进了一点,记者随科考队一同参与考察.随行记者写出的文章鲜活了,现场感、可读性更强了.而现在更进一步的方案则是:科考行动前,组织单位和报社联合发起"征寻科考随行者"造势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选有野外森林探险兴趣和经验的社会人士及有相关专业知识人士若干名,一同参与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南昌7月9日电(记者胡锦武)5年前曾随中国南极科考队登上南极大陆采访的江西电视台记者郑忠杰,9日起程准备随队参加中国本世纪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采访活动。今年48岁的郑忠杰对此次北极之行充满豪情:"实现从南极到北极采访的跨越,是我20年来的梦想。"1998年、郑忠杰曾与江西电视台的另一位电视记者随中国第十五次南极科考队进行了南极科考的采访报道。此次北极科考是中国第二次进行的北极科考活动,国内将有包括中央电视台、国家海洋报、深圳商报、湖南长沙电视台及江西电视台派出的6名记者随队进行采访组织此次北极科考的目的是考察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反馈以及北极变化对中国气候环境的影响。此次北极科考路线为:中国大连港——日本海——白令海(穿越白令海峡)——楚科奇  相似文献   

5.
挺进北极!20世纪的最后一个夏天,中国政府派出的一支考察队第一次对北冰洋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为期71天的考察。在参加这次考察全过程的124名科考队员中,有一位普普通通却又格外引人注目的女性。她就是来自香港的李乐诗,大家都叫她阿乐。  相似文献   

6.
探访神农架     
去年5月上旬,中国珍奇动植物综合科学考察队从北京出发,进入湖北神农架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科学考察。来自首都各家报社的十几名记者加入这一队伍。其中,有4名记者列入正式科考队员,并在行前与其他科考队员一起接受了模拟训练,由专家进行了登山、野外露宿、采集标本、如何对付野兽袭击等经验的传授。而我们多数记者则是科考队出发前才匆匆加入,一点野考知识也没有,只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愿望上路的。 科考队员们身背与野战军迷彩花色相同的羽绒服、羽绒被、睡袋等行装,因为神农架海拔在一二千米,最高峰海拔3052米,号称“华中第一峰”,即使在盛夏,夜里也十分寒冷。他们之一身迷彩服、迷彩行囊装束十分惹人注目,上火车时引起不少人的好奇。 仕于鄂西地区的神农架,重峦叠嶂,林海莽莽,1000多种树木在这里蓬勃生长,500多种飞禽走兽自由驰骋翱翔。在这茫茫的丛林雾霭之中,藏着数不清的谜团,最吸引探险者的就是“野人”之谜。 我国历史上有关“野人”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对于这次南极考察,中央电视台利用Inmarsat(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简称)卫星系统进行了多次实时报道,这在国内外均属首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观众与专家对这种新闻题材的报道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问题的提出以往,南极科考报道均是等科考队返回后,记者再将随队拍摄的资料加以整理、编辑后播出。是否能及时地报道科考进度情况,让观众实时地了解科考队员的工作生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按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异地信息传输、异地采访已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有许多有效方…  相似文献   

8.
我从来想过我会当记者,即使是在充满五彩瑰丽梦幻的孩提时代.我的父亲是一位记者,一位非常出色、敬业的记者,他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在工作中,颇受人尊敬.然而这样一位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的“老记者”却不希望他的三个女  相似文献   

9.
刘白羽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的记者生涯相对于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来说是短暂的.但从解放战争前夕到新中国成立,他作为人民新闻战线上的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记者,凭借文学作家那种对生活的审美把握与艺术再现的修养和能力,用一只饱蘸感情的笔写下了许许多多精细深入、生动形象的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可以这样说,从步入文坛起,他就是位记者型作家,而进入新闻领域,他又是位优秀的作家型记者.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中瑞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科考活动是中外学者一次成功合作的典范,这次历时三年之久的科考活动,在考古学、气象学、地质学、生物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由各种学科和来自不同国家科考队员组成的考察团,被学术界誉为是一所“流动的大学”。考察团在各学科取得  相似文献   

11.
以情写海洋     
赵建东 《青年记者》2016,(25):38-41
《中国海洋报》是一份特色鲜明的行业报,报道内容涵盖我国主张管辖海域、两极、大洋等.作为《中国海洋报》的一名记者,我有幸5次出远海.在南极,我感受了极地冰穹的美妙绝伦、冷酷险恶和科考队员的可爱;在马里亚纳海沟,我亲历了中国首台载人深潜器突破7000米的珍贵时刻;在钓鱼岛和南海海域,我见证了海监队员维护海洋权益的英勇壮举.  相似文献   

12.
一进可可西里:遭遇持枪盗猎分子 1999年的时候,环保是个热词儿.一位南开大学学生和野牦牛队的偶遇竟然引起了整个天津对于野牦牛队和可可西里的热情.人们自发的捐款捐物,总价值很快就接近了10万元.把这些钱物在春节前送到野牦牛队队员手里并现场采访他们这一任务,就落到了我们三位记者的肩上.  相似文献   

13.
他著书,他思考,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是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赵启正.有不少人曾被他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机智、幽默所折服;有人说,“一口气读不完一个‘赵启正’.” 早春三月,在全国两会政协委员的驻地,赵启正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专访.请教他,作为记者,应该怎样面对两会,应该怎样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离上海,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此次科考最核心、也最引人瞩目的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考察站昆仑站。这也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南极考察站。  相似文献   

15.
有位国家部委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经验时说,他和一个记者认识了十几年,交情颇深.在一次活动之后一起乘电梯出来时,这位记者向他打听一个还未公开的重要数字,他告诉了记者,并说先不要报道,等到公开发布后再统一报道.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在讨论报纸的同质竞争,其实眼下的记者队伍,也存在这个问题。对记者职业有自已执着、热烈的追求,达到人品、文品俱佳,才能跳出记者队伍的“同质竞争”。现任新华社浙江分社常务副总编辑的慎海雄,是眼下一位很“跳眼”的记者。有人这样概括他: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敢为老百姓说话、爱管闲事的记者;在黑恶势力眼里,他是一位敢玩命、敢揭露各种腐败现象的记者;在党和政府领导人眼里,他是一位深入调查研  相似文献   

17.
每逢重大的国内外体育比赛,人们总会见到一位山东大汉:他声音洪亮且健步如飞,甚至年轻记者也跟不上他的步伐;他做事雷厉风行且干脆利索,根本看不出已年近花甲.这位激情四溢的汉子,就是齐鲁晚报高级记者马安泉,体育记者圈内称他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齐鲁晚报的记者则尊称他为"年轻的马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报社一位新记者入社不满两年,参与了几个有影响的调查报道的采访,作品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在一次记者会上,当报社同仁要求他谈谈自己做调查报道的感受和经验时,他却满脸困惑.  相似文献   

19.
一次采访中,一位采访对象感叹地说,你们有些记者不像记者,像导演.他告诉我,一家电视台记者来采访时,要什么镜头,该做什么,从头到尾都是记者在提要求,作为被采访对象,只是按照记者的要求去做.一次采访下来,感觉就像在拍戏.  相似文献   

20.
去年7月份,新乡市郊一农民进市卖西瓜,无端地遭到两名保安队员的盘查.最后被没收两个西瓜才算了事.两名保安队员将西瓜抱到一旁即开始享用.此时恰逢市电视台记者在场,拍下了镜头,并在电视上曝了光.这件事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市长王富均了解这一情况后,对报道这则新闻的记者给以嘉奖,奖给现金500元,以资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