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政府居于公共事业的核心地位,承担的公共责任最显著。而这种责任的特点之一是其道德性,即公共政府行为选择中伦理动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公共政府在伦理治理要求中常遇到一些困境,这些困境需要公共政府在公共政策及公共权力掌握人及公共政府整体道德性定位等层面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大学行政权力随着大学发展和组织演变由学者权力让渡而来,同时承担着政府授权的公共管理职能。它基于大学本身需要和政府授权获得合法性存在。由于大学行政权力承担着大学的公共责任,同时又按照科层制进行大学管理,而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政治合法和资源供给,因此,大学行政权力从公共责任、科层制、政治合法和资源依赖四个方面建立了自己的合法性基础。目前,中国大学行政权力存在的问题是逾越了自身合法性的限度,使它回到合理的位置上是"大学去行政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责任意识即公民在参与公共领域生活时所具有的一种责任意识和行为。它体现了个体在公共生活中对公共利益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和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公共责任意识培育无论对于自身健康全面发展,还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280名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指出了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为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从而实现政府、学校、家庭、个人互为补充的培育之路。  相似文献   

4.
特色专业建设政策是政府基于高等学校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现实情况而出台的一个公共政策,也是高等教育决策从注重宏大决策到微观关注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在特色专业建设政策实施过程中,凸显了市场力量的扩大以及政府干预的主导性,同时也显示出大学在适应市场力量扩大状态之下的质量文化的自觉,是一次政府干预、大学自觉与市场力量有机结合的尝试。未来一段时期,加强特色专业建设,除应对市场力量之外,还需要政府与高校的不懈努力。政府要双管齐下,不仅要实施政策干预,而且要强化制度建设。高等学校要增强质量文化自觉,不断提高特色专业建设的意识与行动。  相似文献   

5.
公共事务的管理就是公共部门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承担公共责任的过程。而行政歧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对行政对象作出超过必要度的不符合行政公正的行政行为。行政歧视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歧视,行政歧视往往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行政歧视是其基本体现。因此,弄清行政歧视的概念、特征、类型及其基本体现是进一步深入研究行政歧视,从而提出科学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国外大学董事会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多年来高等学校设立董事会制度的实践,探讨在大学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制度,将董事会作为大学的最高决策组织,通过它可以有效地将政府对大学的行政干预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在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民众也不再是简单的"人民",而是具有公共参与权利与义务的公民。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则需要通过广泛吸纳公民的意见以制定公共政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因此,现代公共管理的困境与转型提出了对"协商民主"的诉求。"协商民主"理论所强调的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公开审议公共议题以求达成共识的理念,对于实现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走向善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 ,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所在。本文从回顾历史出发 ,比较五国政府对大学的间接干预方式及五国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具体表现形式 ;分析我国不同历史时期 ,政府对高校管理的意义与局限 ,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与高校之间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本质上是文化组织,对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成就了大学的经久不衰。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大学从外围进入政府的中心议程,成为公共机构和公共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各国公共政策取向上普遍呈现强化的趋势,大学被看作影响世界经济的关键因素和高额利益的源头。公共政策对大学的经济市场定位,引发了大学生态环境的巨变,导致大学本真文化的丟失。大学要走出和摆脱政策偏离带来的困境,必须坚守大学传统,处理好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公共政策必须实行重心转移,彰显大学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政策是一定社会统治阶级通过执政党和政府以公共和社会的名义对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的一定表现形式和行为方式。它包括:利益表达和利益确认、利益平衡和利益裁决、利益分配和利益实现等环节。公共政策及其各环节都体现着该社会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先后启动了后新公共管理改革。这轮改革遵循着一个前提、一条途径和三重保障的行动逻辑。它在理性认同新公共管理效率价值观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力求民主与效率相互共融;主张通过强化跨部门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与品质;并通过适度中央集权、信息技术再造、重塑行政文化等三重保障来达到合作目的。  相似文献   

12.
1公共政策的涵义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公正性表现为公共政策内容的公正即实质公正和公共政策形式的公正即程序公正。此外,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平的。公共政策要兼顾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不能对一部分或团体持有政策歧见,有意忽视其利益,或者通过牺牲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以成全另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最后,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开的。公众具有对公共政策及一切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众能就政策问题与制定者达成磋商意见,能够通过民主的程序表达和整合自身利益,通过意见表达机制和特定的规则决定公共政策的选择。2信息社会对公共政策质量的要求2.1变革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使政府决策组织减少中间管理层,扩大管理幅度,使结构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信息流将摆脱结构上的壁垒和束缚,变得无孔不入,使每个层级都可以从最直接、最便捷地获得信息,从而能为改善公共政策品质奠定基础。2.2优化政策制定过程。政府应该通过一种政府政务公开机制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示在公众前面。这样政府的政策信息和制定过程能够为公众知...  相似文献   

13.
公共企业: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一项政策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企业是指不完全以赢利为目的、还负有其他公共政策义务的国有企业.公共企业具有公共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为了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弥补市场失灵,政府需要建立公共企业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必要的干预,从而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是现代政府治理和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功能。它可以促进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公共性,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强化政府官员责任,增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提高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有助于民主信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落实,充分保障广大公民的民主权利,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而且对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进而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云  张超 《考试周刊》2011,(16):232-234
知识经济时代,政府公共政策对信息及知识的需求日益加大,政府公共政策知识化的实现需要借助知识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实施知识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认清政府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知识源。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政府公共政策过程中所需知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政府自身、专家团队和广大公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知识来源渠道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出发点是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实践中,一些公共政策丧失公共性,偏离了本来的价值目标。文章通过对以上问题原因的分析,阐述了政府行为所应依据的公共利益的原则,以缓解可能激化的矛盾冲突,有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7.
环保问题与市场经济、环境资源的特征有紧密的联系,市场在环境保护方面似乎是无效的。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物,谋求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特性使得政府有承担环境保护职能的可能性。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需要从政府和市场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新三大民生问题”的公共政策公共性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已成为"新三大民生问题",引起了公众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新三大民生问题"的产生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密切相关,文章对"新三大民生问题"与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坚持公共政策价值观的公共性,完善对公共政策的质量评估,实现公众对公共政策的制度化参与,防止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侵蚀,改进公共责任追究机制建设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提升之道。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治理要求广大公民具备关注公共福祉、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能力和习惯。针对此次公共危机暴露的部分公民忽视公共责任、缺少道德自律等问题,各级学校应依托思政课倡导和树立全面的公共责任观,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公共责任意识;建立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综合运用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相结合的立体机制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珍惜公共危机治理实践经验,统筹开发精品公共责任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是政府与社会公众对公共问题进行集体选择的过程。基于对北京、青岛居民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参与情况的调查,认为公民有序参与是使公共政策制定达成集体行动一致的基础,但公民选择性参与的客观存在成为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通过发挥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信任基础的培育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以及公民参与效能的强化,能够显著促进公民自主参与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