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职业教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必然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文章从职业教育层面,对校企命运共同体进行研究,从基础条件、现实困境以及实现路径研究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推进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变革、着重强调规范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实现校企合作治理范式的转换三点建议,以期能加快速企打造新型合作关系,推进政府、市场多方利益主体在内的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黄云奇 《广西教育》2014,(43):70-71
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探讨通过完善校企作体制机制,以校企共建国家级实训基地为切入点,共同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纽带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校企双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合作长效机制,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3.
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探讨通过完善校企作体制机制,以校企共建国家级实训基地为切入点,共同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纽带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校企双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合作长效机制,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需要有效的校企合作来支撑,但是目前面临着两大瓶颈:理想的合作企业难求、校企利益共同体难建。在对这两大瓶颈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建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模式,它能够超越单一企业的有限功能,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不违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6.
黄蘋  陈时见 《教育科学》2020,36(2):76-8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新的方向。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由“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情感共同体”“校企文化共同体”和“校企责任共同体”组成,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高形态,具有共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互补性等特征。新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共识,需要构建情理交融的共生合作机制,需要共建开放包容的合作文化,需要落实互融共生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和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可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崭新的思维方式、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明确的责任主体及主体责任。在实践和探索中,要深入理解命运共同体内涵,唤醒校企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思维,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新形式,坚持校企命运共同体高标准,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其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在共建“一带一路”语境中,具有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语境中,具有促进区域性发展的内涵。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职业教育实践,是响应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度合作号召的行动,是助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但是,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面临着制度体系不同、发展不平衡、供需不匹配的时代挑战。因此,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需要秉承共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倡议,通过共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理念、共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共享职业教育国际优势资源、共研职业教育国际育人体系、共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等有效路径,实现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态,是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突破口。通过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校企共同体模式的经验总结,提出优化校企合作环境、理顺校企合作关系和建立校企运行机制等措施来保障校企共同体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公平优质职业教育、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和实践路径。既坚持人文主义与共同利益取向、尊重个体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也强调教育的优质、高效与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既有终身教育理论、教育生态理论及政策工具理论的支持,也有基于不同视角开展的实践探索为其提供经验证据;需要系统思维、跨界思维、结构思维及设计思维的支持。因此,需要以教育时空延伸为基础,做好共同体建设的框架设计,建立健全发展机制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彭君 《唐山学院学报》2024,37(3):100-106
针对职业教育法治发展面临的困境,阐述职业教育法治转型的面向与价值,以职业教育法律规范体系为依托,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实现依法治理。勾勒职业教育法治转型机制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加强立法引领夯实职业教育依法治理的基石、改善职业教育治理的主体结构、以司法治理为后盾来实现职业教育法治转型和发展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2.
范颖  郑珍 《科教导刊》2024,(7):8-10
目前,我国产教融合已进入深水期,如何促进产教融合获得实质性进展、高质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文章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两个维度,通过文献调查法、实际调查法,探讨了职教集团视角下高职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功能属性,分析了建设高职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对策。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进一步探讨新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之下校企共同体深化建设的策略,展现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校企双方都有自己的优质资源,企业具有满足市场需要的商品;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高敏感性以及成熟的市场意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等优势。而学校具有知识结构系统和专业知识完备的教师、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良好的人才培训条件。为了达成校企共同发展的目标,双方都迫切地希望通过一个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的搭建和实施正是使企业和学校之间形成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紧密、长久的合作伙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双高计划”推出以来,建构校企命运共同体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议题。基于文献研究,对“校企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概念界定与特征解读。以戴森工程科技学院为案例,探究英国学位学徒制改革中“企业核心”型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路径,发现其以工程人才培养为结合点,形成了“文化—情感”共同体、“理论—实践”教学共同体和“质量—责任”共同体,其办学经验对中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校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职业教育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职业教育的载体,企业主要通过直接举办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于职业教育与培训,参加职业教育决策来参与职业教育.企业积极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过往浅层次、项目式、短期性的工学结合相比,新时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深层次、长期性、一体化的产教融合模式,具有全新的内涵和特征。文章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逻辑主线,提出要以产教两端的身份认同从供需分离走向战略伙伴、价值追求从项目合作走向持续发展为实践引向。针对当前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所面临的生态体系不完善、职教端与产业端的供需不匹配和资源不对等、开放性不足等问题,可以从加快产教融合的生态环境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强化产教两端的资源建设和对接、构建开放性的育人架构等方面进行纾解。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类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基于协同理论,剖析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参与者的需求,明确各方主体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责任,力争参与各方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从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和作用,解决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需求冲突。在校企合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下,高职院校可以持续向企业输送符合行业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为企业储备后备人力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一线技术技能大师到校兼职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提供实训设备、实习基地充实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助推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企协同共赢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扩大校企合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交集面,强化协同共赢机制,促进多方价值实现;优化合作运行机制,达成融合协同目标;完善合作保障机制,激励合作长效共赢,使教育、人才和产业链彼此交融,价值取向趋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德国以及我国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时期的政策进行梳理,进而归纳出职业教育应以人为本,促进人的长远发展、职业教育应合理结合平等与效率、职业教育应促进经济持续高效发展、职业教育应注重"设计模式"向"内生模式的"转变、职业教育应兼顾质量与数量等五方面的职业教育政策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校企合作面临着组织层、理念层、利益层以及文化层等多个场域的博弈,二者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显现出企业"不想为"、学校"无力为"、双方"难有为"的冲突表征。要想有效缓解校企合作冲突,应着力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强对校企合作的博弈整合,树立复杂性的校企合作思维,搭建服务性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问责制的校企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已经从简单的对接向深度合作进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实施对象单一,没有找到企业与学校共同的切合点,文章从建立利益共同体为出发点,对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合作对象单一、政府参与合作、合作平台构建以及教师作为合作关系维持主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