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总结传统德性养成机制的同时,也思考当下社会转型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性培养问题,反思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存在的“分离”问题:即知识与精神的分离、课程与课程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分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新审视、研究中国传统的德性传承机制.为此,需要有整体的架构,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人格的培养,要注重道德教育的仪式化、生活化,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开发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2.
儒学德性传统与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德性传统,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梳理儒学德性传统的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价值理性、内在超越、整体主义等文化特征。植根于儒学德性文化传统,才有我国道德教育的根深叶茂,才能在全球化时代保持文化教育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是现实性功能与超越性本质的统一;是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刘颖 《快乐阅读》2012,(24):120-121
我们大家都知道,家教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一大部分,孩子的家教好不好,不但关系到这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作为家长我们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表率。我们的言语,行动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个镜子要在孩子面前清清楚楚,端端正正。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断学习,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耕读传家的家训有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社会组织,也是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天然实体.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在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道德经验,它们对现代家庭教育极具启示:有耕读传家的家训利于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孝亲忠君的家训有利于感恩品德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惩戒性规范教育有利于提升抗挫折能力;道德教育强调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子成人的道德理想主义尤其应当成为现代家教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传统德育建基于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养成了中国人德性.进入近现代,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传统德育文化仍然是现代中国人德性构成的基因,并吸收了西方文化科学民主的精华,孕育生长新的德性.新时代中国人的培养,仍然要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不失本性地自觉创造民族新文化,自主参与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养成中国人的新德性.  相似文献   

7.
在客家传统家教中 ,客家妇女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责任 ;客家传统家教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家教的一般特点 ,同时又具有本民系的鲜明特色 ;客家传统家教中所蕴含的积极、合理性因素对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也不乏启迪。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师德性观认为,教师德性是对教师的制约、约束.一个有德性的教师,就是少私寡欲,就是奉献.这样的教师德性观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认为,教师德性展现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否定,而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师德性观认为,教师德性是对教师的制约、约束。一个有德性的教师,就是少私寡欲,就是奉献。这样的教师德性观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认为,教师德性展现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否定,而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智商、情商、财商被称为现代社会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财商教育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和家庭幸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试想一个孩子成人后不会理财,财商指数低下,想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中生存立足和开创一番事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财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们自主、高效地发挥和利用拥有的财富资源,创造更多财富,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孩子的幼儿阶段开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教师德性内涵的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的反思,本文从两个范畴对传统教师德性的内涵进行了现代建构:一是在身份认同指向的社会属性范畴,教师德性是传道、授业、解惑;二是在内在心性指向的伦理范畴,教师德性是教师仁。两者在教师德性的现代发展中都衍生出了新的涵义。本文以期在一个更为整全和宽阔的视域中对教师德性进行一种多角度的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德性人格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占主流地位的人格教育思想。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过极大作用,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存在着主体性人格缺失、工具理性主义至上、"面具"怪象频生等不足之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努力促进传统人格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着力于传统意识的现代转换,努力实现传统伦理功能与现实价值取向的对接与互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寻求其“必然之理”时,往往指向人性.并将人性归结为道德之性,形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德性主义精神.在这种德性主义精神的基础上,衍生出一整套传统伦理的观念和准则;其中,最高观念和准则是传统的人生理想和生命目的.德性主义精神,一方面在注重人生的精神追求,强调人生的道德价值,倡导道德自律性等问题上,有其值得大力弘扬的合理因素;另一方面,造成了道德至上主义,抽象人性论等重大缺失.  相似文献   

14.
薛莉 《南平师专学报》2007,26(3):141-143
培养儿童的情商是一条通往成功教育的途径,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在3、4岁时是情商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能在儿童情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进行培养的话,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后,家长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大学生德性培养必须讲究方法。结合大学德育工作实际 ,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德性的方法 :打破平衡的方法、侵染的方法、实践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拓展和深化新时代家教家风教育方式和内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中去,优良的家风家教作为规范家庭道德,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每一个人成长的发展阶段,引导人成长成才,不仅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更塑造着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是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德性论传统。它从人的主体地位出发而关怀天地万物;它主张成己成物、利人利物的根本价值追求与生态保护具有一致性;它倡导的生活方式包含着内在的生态美德,可以推动当代人进行生活方式的合理改变;它崇尚向圣贤的崇高道德学习所包含的道德动力,可以消解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负面效应,激励人们更为主动、自觉地从道德上关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此文为作者由一次家教经历所引发的教育思考,主要观点为:1.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2.让孩子敢于说不。3.为师者必先修缮其身。4.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教学。家长与教师应当一同引导孩子快乐学习,拥有阳光童年。  相似文献   

20.
家教是人生的启蒙,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自古素为我国所重。大学生多数来自异地他乡,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家庭教育被许多家长、学校所忽视,导致众多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处于缺失的状态。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宝贵财富,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