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义山《无题》“相见时难”一首,所见各家笺注本,对“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或只注字义,或不注释,皆未笺其出处。权威著作冯浩的《王谿生诗集笺注》仅曰:“首言相晤为难,光阴易过。”安徽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商隐诗选》也只说:“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句翻进一层,说会面本已困难,故分别更使人难以为怀。上‘难’指困难,下‘难’指难堪,含义有所不同。”李义山《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从内容和形式看,应是脱胎于曹丕《燕歌行》中的“别日何易见日难”(后李煜《浪淘沙》中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当受两句启发)“相  相似文献   

2.
从难说起     
当了几十年语文教师,但没有小学教学的实践,跟小教界的同志接触也不多,本当没有什么发言权的。然而,在社人会上接触过不少小学生的家长,有时也问问一些小学生语文学得如何,从而多少了解了一些情况,只是未必准确与全面,就照直谈些感想吧。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共同的反映是一个“难”字:读书难、写作难、测验难,考试难……有的家长说:算术什么的,我们还能指导指导,正误总还有个标准;语文实在没办法,无从指导起。再问一句:难在哪里呢?难在总难达到老师的要求,总难和考试的标准答案一致。然而据说,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的老师讲的也不一样,考起试来究竟该听谁的呢?总该是越高级越有权威吧?于是,家长们就到处为孩子搜寻  相似文献   

3.
农村毕业生升学难适应难等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星 《教育探索》2002,(8):109-110
农村毕业生升学难和回乡后适应难的问题,是教育界关注的老问题,本分析了农村毕业生升学难和毕业后不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状况和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2013,(Z4):122
正2013年,699万就业大军、招转岗位比往年下降10%~15%。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本明,我们采访到了10位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地域的毕业生们。你若问我,今年"找工作是不是格外难?",我会说:哪年找工作不难呢?从学生变成职场人,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你若向我:那这10位同学找工作难不难?我会说:难与不难,请看他们的故事,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5.
难糊涂     
难糊涂是童话王国的一名小学生,他叫这名字,是因为那几天正赶上“难得糊涂”这词的流行热潮,但因为四个字的名字很少见,于是干脆就叫了“难糊涂”。  相似文献   

6.
说难也不难     
学校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难不难?难。首先难在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这几年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舆论,把升学率高低看成是学校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要升学率上去了,不管你是用什么手段搞上去的,就能“一俊遮百丑”,受人称道;反之,升学率不高,学校再办得有声有色,也会备受责难;加上有的上级机关和领导不懂教育,有时提出一些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违反教育规律的要求和做法,比如要学校办毕业生回炉班,要学校超负荷地扩大成班率,要学校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等等,很使学校为难;有些家长一心只望子女升入高一级学校,进了的欢欢喜喜,没有进就抱怨学校、老师不尽职,对学校、教师  相似文献   

7.
难课文的“难”,原因比较多样。课文的语言、陌生化的呈现形式、时代背景、创作者的体验与学生经验世界的差距、文体特点的复杂性、教材编排的创新带来课文定位的变化等,都会造成教或学的困难。根据不同的难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化解方法,是难课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继星在《教育探索》2002年第8期撰文探讨了农村毕业生升学难、适应难等问题。一、农村毕业生升学难的原因农村毕业生指的是小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农村社会的毕业生。相对于同学段的城市毕业生而言,农村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困难较大。究其原因有:客观学习条件不利;家庭经济状况不利;上一级学校在招生时的“歧视性认识”或难以左右的一些因素,对农村毕业生不利;父母的思想观念落后和家庭学习环境的不利等。二、农村毕业生回乡后适应难的状况农村毕业生回乡后,存在着思想上的难适应、创业能力的难适应和所学知识、技…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招生难是许多职校的最大心痛。由于缺乏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他们往往将其归因于政府、社会、企业等外在因素,或者问责于文化劣根性,却很少能理智地反躬自省、自我问责。我们"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为什么长期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和选择呢?职校招生难,并非因为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知觉麻木和情感疏离,  相似文献   

10.
减少执行信访,解决信访难必须解决执行难.只有执行难问题真正得到有效解决,权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保护与实现,法院执行信访才能真正减少.执行难问题的形成,是思想意识、道德水准、文化传统以及体制、机制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执行难,必须找准突破口,从解决体制、制度、机制等阻碍执行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性问题入手,依法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0月,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李大钊学术讨论会汇集了学界许多知名学者,开启了李大钊研究新的征程。从此,李大钊文献整理有了新进展,研究论文、专著大批涌现,推动了国际学术交流,对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成立起了促进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李新、彭明、张静如诸先辈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一诗流传千年,影响很大。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这位和王维交情很深的李使君的真实姓名和身世。本文通过对王维的出身和王维交游人物研究以及查找唐代李姓梓州刺史的记录和唐代墓志铭等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而整理出一个逻辑链,从而得出这位李梓州的真实身份是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恪曾孙李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李白资料汇编(唐宋之部)》从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中辑出与李白有关的资料152条,笔者复将漏辑的129条补出,以冀合成全璧。  相似文献   

14.
《〈风〉〈骚〉比较新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大典范作品,是风骚传统的源头.李金坤的<〈风〉〈骚〉比较新论>将自然生态学引入<风><骚>比较研究,实为创举.对王夫之、朱自清等旧说予以驳正,新人耳目.  相似文献   

15.
保山香童戏,从功用、庙坛组织的形式和神祇的崇奉内容看,都与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有相似、相通的关系,且史实证明,唐至元代,保山占支配地位的主体民族是白族,占支配地位的宗教是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因此,我们有证据说,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对保山香童戏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并非李白所作。这是因为:(一)被目为今云南彝族先民的“天菩萨”,并非为唐玄宗时期的女蛮国人“菩萨蛮”;(二)《湘山野录》的记载不可相信;(三)魏夫人的《菩萨蛮》三首与传为李白之作的《菩萨蛮》毫不相关;(四)词的平仄声律在盛唐时期尚未建立起来,至中唐才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马孟龙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11-12,19
李白的《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是一首描绘庐山的佳作,诗中的“银河倒挂三石梁”句被认为描写的是庐山“三叠泉”瀑布。笔者结合文献、古人诗文并与该诗的内容相对照,对其重新考辨,认为李白并没有见过三叠泉瀑布,他所描写的应当是庐山“石门洞”瀑布。  相似文献   

18.
李岸,曾经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文学新星,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李岸遭受过不公正的处理。无情的迫害和折磨致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时过境迁,直至今日,了解他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人可能为数不多了,但无论是从历史计,还是从文学计,我认为都不应该将这位优秀的作家忘却。李岸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在题材方面,其小说创作既有表现伦理、婚姻和爱情方面的题材,也有反映革命战争和历史的题材;在风格特征方面,既注重对于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和对于民情风俗的精细描绘,也颇注意对语言文字的锤炼与运用等。特别是长篇小说《结冰的心》,不仅具有内容上的思辨性、进步性、革命性,而且具有形式上的史诗性。  相似文献   

19.
范蠡是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人物。本把他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考察了范蠡魅力永存的内在原因在于他非凡的智慧、意志和道德力量,并回顾了近十年来,有关范蠡研究出版的简要情况,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位独特人物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梁瑾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47-148
《黎家代表上北京》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小提琴独奏曲之一。音乐以浓郁的黎族民间音调和具有黎族舞蹈特色的节奏为基础,描绘了黎家人民欢送代表上北京的热烈而激动的场面。作曲家通过多种节奏、节拍的变换;多种调性的转换;多种音乐形象、音乐情绪的组合等手法,使整首乐曲在音乐情感内容的表达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在音乐的审美效应上,有机地将音乐的情境美、情感关、欢乐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