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贯彻主题学思路,应坚持提出问题的原则,展示与揭示结合的原则,背诵熟读与理论训练并重的原则。在具体文体讲授基础上,可以前带后,以后证前,以今证古,前后贯通,旁及文化。应改变文学史课时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适当增大先唐部分课时,并加强和改进古代通俗文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文学地理学的精髓,也是文学地理学的第一原理,在于使文学接通“地气”,恢复文学存在的生命与根脉,由此产生“边缘活力”、“太极推移”、“南北朝效应”等十大命题,从而实行六个“贯通”:古今贯通、汉族少数民族贯通、地理区域贯通、陆地海洋贯通、雅俗诸文化层面贯通、文史哲诸学科贯通.文学地理学展开了四个领域与四种效应:一是区域文化类型与“七巧板效应”,二是文化层面剖析与“剥洋葱头效应”,三是族群分布与“树的效应”,四是文化空间的转移流动与“路的效应”,从而构成了文学地理学的“一气四效应”的基本原理.这些命题的揭示和论证,旨在从真实、全面而深刻的层面上,提供一种历史文化哲学,从而对中华文明生命力千古不绝、中华民族由众多的具体民族融合成一个总体民族的文化根据、中华文明的文化动力学系统等,给出一个坚实、深入而生动的说明.提高对自身文化根本的解释能力,是文化自觉,也是彰显现代大国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邵炳军教授《春秋文学系年辑证》(全四册,180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采用“系年”与“辑证”结合的研究范式,恪守“由经验实证到理性思辨”的方法论原则。邵炳军教授《辑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证型的诗歌作品断代研究,二是思辨型的诗歌作品理论研究。《辑证》不仅堪称是一部“诗经学”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而且是科学方法论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4.
宋铮铮 《海外英语》2022,(11):220-221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作为世界文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美文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英美文学日常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思维,该文将依照“从文学到文化——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单一思维的打破,文学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贯通,跨文化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方式探索”三个层面对跨文化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展开研究,以期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5.
总体上看,“寻根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个方面。外部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寻根文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二是关于“寻根文学”与拉美、台湾、二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比较研究。“寻根文学”的内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研究“寻根文学”:二是从“寻根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寻根文学”;三是“寻根文学”的物质层面研究即艺术性研究;四是“寻根文学”的文化保守主义研究;五是“寻根文学”的现代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把生态危机与叙事原则结合起来思考,分析了生态危机的叙事学原囡:一是文学叙述者长期怀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情结、征服自然的欲望,即人类自我的“美名化叙事”;二是文学叙述者对自然界的“污名化叙事”。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和当前生态美学思想探讨了文学叙事的生态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7.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特点、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方法与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的研究,得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应是以文化素质课程为基础,以职业技能模块化课程为核心,以知识延拓课程为提升的三位一体结构.其中职业技能模块化课程既有每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又有模块化课程后的综合实训,真正做到“课证融通”、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以《水浒传》为语料,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管表示空间,还是表示时间,“前”的使用频率都高于“后”,它们主要表示空间意义;“前”、“后”与其它词语结合表示空间时,不能省略;。前”能用在动词前,“后”则没有;“后”可用在动词后表时间。双音节方位词中,“前面”、“后面”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它方位词语。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中的生命意识指的是从生命或有机体视角来看待翻译产品与活动,把译作与原作视为一种生命化的存在,注重译者在译作生成过程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本文基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气本论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的生命意识,对“翻译之大德曰生”以及“生生之为译”两个命题进行了阐释,主要表现在译作的创生、生命与生存三个层面。文学翻译研究也要贯彻翻译生命论的理念,深入考察译作的生成性、生命性与生存性。“生”理应是文学翻译研究的核心论题,“气”是“生”的原动力,贯通了宇宙之元气、人之精气以及文章之文气。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达气”是关键,包括传达原作之气与通达译作之气。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者杨义在对现代文学进行研究考察时,以敏锐的文化意识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贯通起来,从而拓展了传统研究的单一视角。本文结合杨义的相关著作,从研究方向、切入角度及具体研究内容等方面来考察其文学理论批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学者杨义在对现代文学进行研究考察时,以敏锐的文化意识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贯通起来,从而拓展了传统研究的单一视角。本文结合杨义的相关著作,从研究方向、切入角度及具体研究内容等方面来考察其文学理论批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文学翻译原则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传统研究的不足,从新的角度对文学进行界定。并从这一界定出发,指出文学翻译在语言代码的转换,中要注意原信息的传递和原作者美学意图的表现。把握信息传递有三条标准:准确度、冗余度和可接受度,而美学原则可以三字概括:“意”、“情”、“格”。文章继而提出系统的研究方法,把上述标准和原则置于这一大系统之中,从而体现文学翻译的整体性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格式塔”心理学原是研究视觉艺术的一门学科,但其三个重要原则“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异质同构”原则在文学理论美学发展史上是一种突破性成果,尤其对文学领域中的诗歌创作与评析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怀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应用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上,继“人民性”、“现实主义”、“人性的发展”为史的中心范畴之后,明确提出以“境”作为文学发展的核心范畴。从以境定位的科学性;境的二重性;境的纵向贯通;境的横向沟通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境与文学发展的本然结构关系。境,即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不仅可以取代其他诸范畴,而且更能揭示出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课岗融通”构建了课岗对接紧密的课程体系,通过“课赛融通”提升了师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课证融通”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课创贯通”打造了学创结合的就业平台,构建了现代农业技术“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相关院校培养现代农业能工巧匠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外国文学老师从事学术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外国文学教学是以“文学经典”为对象,因此外国文学老师的研究也应以“文学经典”为重点。因为外国文学课是典型的“为人类”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和精神为主要目标,所以外国文学教学要侧重“人”学内涵的发掘和传递,为此,外国文学老师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遵循“文学是人学”的常识,不应过分追求理论的时髦。从外国文学老师的视角反思外国文学研究,可以发现,我们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对象严重脱节,且在研究方法上过于注重各种新奇方法的实验,导致诸多成果几乎看不见“人”。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外国文学老师在从事学术研究时,在研究立场上应回归和尊重外国文学老师的身份,在指导思想上应真正遵循马克思主义,在研究方法上应提高“悟证”的比重,在写作语言上应尽量说“人”话。  相似文献   

18.
“骨干研究生”(原称“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预科阶段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教师应该针对其特点进行教学.笔者结合自己所承担的文学课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探讨:一、必须唤起学生对文学的理解与尊重;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教学;三、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时应遵循“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原则;四、追求对话式的教学形态和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一些经典的文学史著作表明,力求客观公正地揭示文学发展规律的历史性原则、注重文学自身发展的本体性原则、注重文学史家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性原则,三者的有机结合,构建了文学史的三维范式。《20世纪文学通史》体例新颖,内容安排周详、全面,实现了体例上的历史性贯通,文化渊源上的古今沟通以及历史性与主体性的辩证互动,更接近于20世纪中国文学本体的自身面目,充实了文学史的写作范式,是我们在本世纪初文学史写作上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20.
“生态式教育”是一种为改变各种知识之间的生态失衡状态,形成各专业知识之间、知识与自我之间的生态关系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出真正具有智慧的“开放性专家”.“生态式教育”是从受教育者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出发,根据其基本规律进行教育活动.这种人就是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人”“贯通而求洞识的人”“通达而识整体的人”.本项目希望将“生态式教育”引入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结合民族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探索科学的英美文学教学课程体系,提高英美文学课教学质量,从而推动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