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荒诞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受欧洲荒诞派戏剧的影响,结合美国社会现实,创造了独特的美国荒诞派戏剧.他的第一部剧作<动物园的故事>无论从主题和形式上都具有荒诞派戏剧的特色,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爱德华·阿尔比是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其早期剧作中,他继承了欧洲荒诞派戏剧的传统,把荒诞戏剧的主题与手法和美国的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先锋戏剧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当代美国人的孤独、精神衰亡、恐惧与绝望,从而大大丰富、发展了荒诞派戏剧。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不仅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领军人物,而且也是20世纪下半叶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继承人之一。他受到欧洲荒诞派戏剧的影响,结合美国的社会现实,创造了独特的美国"荒诞派"戏剧,他的作品对美国现代主义戏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谁害怕维吉尼亚·吴尔芙?》是美国当代著名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最重要的作品,它使默默无闻的阿尔比一夜之间跻身美国一流剧作家之列。本文试运用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从人与世界、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荒诞派戏剧的经典剧作。  相似文献   

5.
周志欣 《考试周刊》2012,(93):30-31
爱德华.阿尔比的成名作《动物园的故事》通过两个陌生人的谈话表现人与人的隔绝和难以沟通的主题。本文以荒诞派戏剧特点为依据,通过文本分析此剧在主题和形式上表现出的荒诞派戏剧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属商榷性质。邹惠玲女士在《论〈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的社会批评主题》一文中指出,该剧以批评美国社会为中心主题,因此,阿尔比是一位与欧洲荒诞派作家有着重大区别的自觉的社会批评家。笔者认为,该剧并未超出欧洲荒诞派戏剧所表现的内容,社会批评主题也不明显。所以,阿尔比与其他欧洲荒诞派作家并无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荒诞派戏剧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派戏剧的共同特征入手,分析美国著名剧作家阿尔比的《美国梦》的艺术特色和荒诞派戏剧的美学风格。阐述了《美国梦》在利用戏剧元素的功能上突显着荒诞性的表达:主题的歧义、人物的性格弱化、无情节、象征意味浓烈。  相似文献   

8.
曹瑜 《现代语文》2006,(9):94-94
“荒诞派戏剧”这一正式的称谓,最初是英国剧作家马丁·艾斯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提出的。书中,马丁·艾斯林将贝克特、尤奈斯库、日奈等剧作家划归为荒诞派,荒诞派戏剧家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对社会价值观、道德秩序和传统人际关系的异化进行嘲弄和批判,反映了现实的荒谬和存在的困惑,代表了当时西方思想界在经历了二战浩劫之后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反思与追问。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之一的尤奈斯库除了具备荒诞派戏剧所共有的一些特征外,他还十分擅长用夸张、怪诞等手法,营造出带有悲喜剧风格的荒诞剧,反映现实的荒谬和存在的困…  相似文献   

9.
爱德华·阿尔比剧作《动物园的故事》通过两个陌生人之间交谈、冲突的简单情节,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隔阂以及沟通的失败。该剧体现了阿尔比在创作中运用荒诞的形式探讨社会现实问题,其人物饱含对沟通、理解与爱的渴望和不断追求。作品荒诞、绝望背后是作家更深层的对人生积极的哲学思考和态度,这是阿尔比有别于欧洲荒诞派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叶,宣扬"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信条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流行于西方世界。作为美国荒诞派戏剧的执牛耳者,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以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创作技巧及艺术贡献而闻名于世界剧坛。荒诞派戏剧的滥觞及短期内的蔚然大观就是对存在主义哲学内核的最好诠释,因其二者在根本的主题思想层面上是珠联璧合的。因此,本文仅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剖析剧中数位女性人物,旨在揭示阿尔比书写的最高夙求——即以辛辣尖锐、幽默讽刺的笔触号召人们抛弃幻想、不去盲目迎合虚假的社会价值观念、脚踏实地清醒过活,体现阿尔比这位"严肃剧作家"对人类命运与前途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爱德华.阿尔比是二战后美国荒诞派戏剧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动物园的故事》是其第一部作品,也开启了他戏剧生涯的成功之门。文章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剧中小人物彼得和杰里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如果要列出现代最有影响的戏剧,恐怕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现代西方许多评论家认为,它是法国近百年来的第一剧作。这个剧本写于1952年,是由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爱尔兰裔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被公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法国出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戏剧流派——荒诞派。这个流派的戏剧没有情节,不表现 人物的性格与相互关系,舞台形象离奇古怪,语言混乱不堪,主旨也令人迷惑不解,本文试图从荒诞派戏剧这种 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进一步地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开山之作,反映了荒诞派戏剧经常表现的文学母题,即现代人的孤独感和异化感,讲述了人与人建立交流的过程和付出的代价,从主题与形式上都显示出了其荒诞特征。  相似文献   

15.
爱德华.阿尔比是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姆斯和阿瑟.密勒之后美国当代剧坛上涌现出的又一位戏剧大家。其作品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体现出典型的欧洲荒诞戏剧特点,即强调人类生存的虚无本质和周围世界的冷漠无情。然而,阿尔比的多数戏剧作品在除去荒诞的形式外衣之后,在更深层面上则表现出对美国当代社会问题的现实性思考和批判。本文以阿尔比早期代表作品《美国梦》为例,着重分析作家是如何通过荒诞戏剧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对美国当前所谓"富裕"社会的批判和抨击。  相似文献   

16.
荒诞性是美国现代著名戏剧大师爱德华·阿尔比戏剧创作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其戏剧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塑造、内涵主旨等方面。剧作《山羊或谁是西尔维娅?》作为阿尔比后期最具荒诞和反叛特性的作品,采用无意义的对白挑战了传统戏剧语言的权威,以面具化、变态化的人物形象和离经叛道的内涵主旨颠覆了戏剧传统的规范,犀利探讨了现代科技社会高度文明下人类普世道德的容忍底线,启迪人们重新考量文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近百年历史上,荒诞体验一直伴随着作家的创作。荒诞体验是人对自身生存处境的一种感悟,它随着人的物化的日益加深而变得越来越强烈。如果说,以卡夫卡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主义作家对人的荒诞性感到惊诧不已,存在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抵抗来摆脱荒诞感;那么,以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小说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则已经认同和接受了荒诞的现实,他们所能做的,仅仅只剩下等待和调侃。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在兴盛了短短十年后,在六十年代就走向沉寂,直到品特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引起我们对荒诞戏剧的反思。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荒诞派戏剧的思想基础。(2)荒诞派戏剧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马丁.埃斯林在《荒诞派之荒诞性》一文中对荒诞派做了精辟的解读。他认为"荒诞派"其实并不荒诞,而是从一种特殊的角度对这个世界和整个人生的一个严肃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以往,我们总是把荒诞派戏剧带给人们的这些观念当成西方社会罪恶的根据,这实在是一种误读。"荒诞派"是以超越我们日常认识轨道,超脱于现实社会纷扰之后,对现实世界的理性抽象。因此,我们应给荒诞派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叶,美国急于塑造其世界霸主的国家形象而极力宣扬"美国生活方式",即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这一点被当时的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捕捉到。他的剧作,以《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微妙的平衡》为例,描绘了怪诞的人物形象与扭曲的人物关系。究其原因,在于该生活方式为人们预设的单一角色规范,以及背后操纵它的价值观念。对此,阿尔比的戏剧人物表现出悖逆或迎合的不同姿态,人物之间由此形成激烈的对峙或微妙的控制局面,构成强大的戏剧张力。当悖逆的一方试图唤醒和抵抗迎合的一方时,阿尔比批判美国生活方式的策略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