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衔接是篇章连贯的重要手段。本文用衔接理论对散文名作《匆匆》及张培基先生的译文作为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英散文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含蓄隽永、短小精美、感人至深,有多种英译本。本文以张培基《匆匆》英译本为例,从词汇、结构和音韵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译本符合散文翻译"信、达、美"的原则;进一步论证了张培基散文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匆匆》英译看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及处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衔接是语篇的基本特征,英汉语篇在具体使用特定衔接方式的倾向性和频率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从散文《匆匆》及其两英译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发现,汉英翻译中对衔接手段的处理有保留、转换、增补、省略等四种方式;译者需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论说性散文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以情动人,又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虽篇幅短小,但情文并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何动态表达其深邃的思想与精辟的论辩是翻译中的难点。近年来,篇章分析在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译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恰当地处理篇章中的衔接手段就成为衡量译文质量的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5.
《匆匆》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文章朴素缜密、清丽脱俗,被许多翻译家译成英文。本文选取朱纯深和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对比,从英汉语言音律美的角度探析叠词英译。旨在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音律特征,从而更好地对叠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6.
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上体现着不同的特征,但两者在口头与书面交流上都要求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韩礼德和哈桑提出了典型的衔接手段分类法,而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及其英语译文中也体现出了汉英两种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性,同时还有汉英语借助语篇结构传达信息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衡艳红 《海外英语》2014,(4):108-109,118
对不同语言间的衔接差异和衔接手段的意识和掌握程度,关系到译者对源文本的理解,同时也会影响目标文本的质量。该文基于衔接理论,将李清照词及其英译本作为语料,找出其中运用同构手段的词,根据同构关系的四种类型,对其分类,并对比分析其英译本运用的同构手法以及出现的翻译问题。通过比较,该文论证汉语中的同构在译为英语后会出现非同构的现象,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根据两种语言形式上和语义上的要求,灵活转换衔接手段,以使译文与原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等。  相似文献   

8.
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依据,以鲁迅作品《祝福》及杨宪益所译英文文本THenegM year's saceifice为语料,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中的语篇衔接手段,揭示英汉语篇在衔接上体现出的各自特点,旨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英汉语篇衔接手段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衔接是语篇分析的常见的一种手段,是篇章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对所选择夏丐尊的散文《中年人的寂寞》及张培基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分析衔接手段在汉英翻译中的不同,从而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0.
王娟  刘丽 《海外英语》2014,(18):149-152
作为沈从文代表作之一的《边城》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迄今已有四个英译本向西方译介这一现代中国文学经典之作。该研究以《边城》的最新两个译本为对象,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对译本中词汇衔接的翻译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边城》及其英译的词汇衔接方式及使用数量的差异,分析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译文词汇衔接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沈从文代表作之一的《边城》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迄今已有四个英译本向西方译介这一现代中国文学经典之作。该研究以《边城》的最新两个译本为对象,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目的论为研究视角,对译本中词汇衔接的翻译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边城》及其英译的词汇衔接方式及使用数量的差异,分析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及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译文词汇衔接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衔接是写作的基本手段之一,英汉语篇在具体使用衔接手段上存在着差异。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衔接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李大钊的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以下简称为《艰》)与其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可总结出英汉衔接手段上的差异以及对散文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朱纯深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工作,是一位资深的翻译家,曾译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和《匆匆》。张培基在中国翻译界更是享有盛名的著名翻译专家。本文就二者翻译过的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匆匆》的译文在语言和结构特色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编码框架为基础,参考国内外学者对词汇衔接理论的研究,对《世说新语》及其英译本A New Account of Tales of the World中使用的各种词汇衔接手段进行比较,探究原作与译作如何通过词汇衔接手段实现语篇的对等翻译,阐述词汇衔接理论在汉英语篇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并从语篇语言学视角探讨典籍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语篇是语义的统一体。语篇可以大到一部小说、一篇散文,小到一首歌曲、一句呼救口号等等。衔接是语篇的重要标志,借助于各种衔接手段,语篇才能成为一个语义完整的聚合体。语言学家对衔接形式的划分虽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大同小异。比如,Halliday(1976)把衔接形式分为五大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语及词汇衔接等等。MaCarthy(1993)和黄国文(1988)等把衔接形式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类,其中语法衔接实际上是Halliday的前四类。胡壮麟(1994)把衔接手段分为四类:指称、结构衔接、逻辑衔接和词汇衔接。为了讨论方便我们采取Halliday的五分法,透过两种语言的表面现象,找出存在的客观规律,加深对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方面存在的共性、差异及各自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功能语言学中的词汇衔接理论,对儿童小说《手斧男孩》原著及其汉译本语料中词汇衔接手段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语言形式体现的功能和意义以及考察词汇衔接手段,尤其重复在揭示儿童小说主题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学意识的的广泛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活动。文学翻译对美学的要求则更为“苛刻”。《匆匆》乃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文章基于许渊冲提出的译学“三美论”,从音韵、意境、结构形式三方面分析了《匆匆》英译本的审美再现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韩礼德(M.A.K.Ha11iday)和哈桑(Hasan)提出的衔接理论为依据,从衔接与连贯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了《背影》(节选)及其两个英译文本,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中衔接与连贯的差异,旨在进一步提高汉荚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语篇是翻译的基本单位,本文将以Francis Bacon的Of Study及王佐良的汉译本为例,进行英汉对比分析其衔接手段,旨在探索篇章衔接在英汉语际转换中的内在规律,帮助英语学习者形成语篇意识。  相似文献   

20.
《匆匆》是现代杰出散文家朱自清为人所熟知的一篇散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此次研究尝试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朱自清的《匆匆》及张培基的英译文本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旨在一方面从语言学角度揭示《匆匆》的主题和哲理意义,以此帮助读者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审视译文质量,同时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散文解读和散文翻译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