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萨特的戏剧《苍蝇》沿袭古希腊悲剧中俄瑞斯忒斯杀死生身母亲为父报仇的故事传说,演绎了一场具有现代性内涵的悲剧。《苍蝇》从戏剧的情节设置到剧中人物的言行都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有关"绝对自由"的精心阐释。这出戏剧的情节结构安排以及戏剧人物行为的变化和选择来都可以用来解读萨特对于人在处境中所作出的"自由选择"行为以及这种"选择"所遵循的道德要求及其悲剧性张力。  相似文献   

2.
萨特的自由哲学,从其存在主义哲学本体论前提出发,因张扬人的"绝对自由"而在西方理论界特色鲜明.然而,从实践方面看来,由于自由往往与选择、行动、责任紧密联系,舍此无彼,所以人的自由又是具体的、处境的、牵涉的、相对的.这样的矛盾使萨特的自由哲学体系存在着难以弥合的裂痕.  相似文献   

3.
萨特的"自由"概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绝对自由".因为萨特虽然在哲学著作中大力强调"自由",但是他同时也极力强调在"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责任.这种观点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形象表现.理解萨特的观点,要从哲学和文学结合的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4.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倡导者之一.他的<贵妇人画像>被称作是一部经得住用各种方法阅读的佳作.这部小说不仅突出了詹姆斯一举成名原因之"国际题材",而且展现了詹姆斯对伊莎贝尔细腻、生动的心理剖析,为他后来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埋下了伏笔.文章从存在主义,尤其是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角度,试图阐释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事实上是她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李妮妮 《现代语文》2007,(12):84-8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喧嚣的20年代的代言,反映了一战后的美国青年的生存状况和道德风尚。本文运用萨特的"自由哲学"理论对小说主人公盖茨比进行分析,影射出当时的青年一代在喧嚣的"处境"下如何利用自己的"自由"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自由问题是萨特哲学的中心问题,从前期的"绝对自由"到后期受到物质、社会条件限制的自由,萨特一生都在进行对自由的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前后期不同的自由思想来追寻萨特探索自由的足迹,并以此阐述萨特自由观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威廉斯的《夏与烟》一般被理解为一个传统保守的女性追求爱情而未果,最后沦落的悲剧故事。阿尔玛既是那个保守的女主人公,也是最受批评和同情的对象。威廉斯曾在他的自传中表达他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深深着迷,从存在主义的三个概念—自欺、处境、自由入手,基于萨特对三个概念的定义,以剖析阿尔玛人物命运的存在主义特征,重新审视劳拉的人物命运,从理论上思考她在全剧中的成长,最终分析总结出劳拉成长历程的完满性、人物命运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8.
伊芙琳下定决心迷离苦难,却终在出逃前精神瘫痪的荒谬结局印证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伊芙琳由于长期处于都柏林人的"注视"之下,终被异化为不自由的"物",交出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与未来.  相似文献   

9.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思想决定了自由精神在其理论、创作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探讨萨特在存在主义文论中体现的自由主义倾向,主要求助于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的"四要素"说,同时紧扣萨特的创作实践,从社会人生、作家、作品,读者四方面逐一谈起.最终得出结论:在萨特看似古奥晦涩、零散不堪的存在诗学作品中,隐藏着一条由"阻滞自由"到"召唤自由"再到"呈现自由"的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受先进思想影响的普希金,是徘徊在进步和落后之间诸多俄罗斯贵族的代表。作家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和本阶级面临的矛盾处境,并通过他笔下人物命运的抒写,深刻地思考着贵族阶级的处境:自我意识觉醒,渴望挣脱封建专制和宗教传统对人性自由的束缚,同时又不愿放弃沙皇专制制度下贵族阶级的既得利益。文章从崇高美的角度,分析普希金作品中的人物为满足情欲、权欲的畸形行为及人生悲剧,揭示人物欲望悲剧蕴含的追求人性自由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1.
萨特看到了人在任何处境中都是自由的,但他没有看到人在不同的处境下有不同程度的自由。他看到了人在任何处境下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他没有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下有不同的责任。他认为人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他没有看到社会环境对人的本质的形成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萨特的“自由”概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绝对自由”。因为萨特虽然在哲学著作中大力强调“自由”,但是他同时也极力强调在“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责任。这种观点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形象表现。理解萨特的观点,要从哲学和文学结合的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3.
萨特:自由的神话到自由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萨特的自由观一直存在着两种误解:一种来自正统的理论家们,他们认定萨特鼓吹不负责任的绝对自由,是道德虚无主义者;另一种来自激进的青年们,他们视萨特为精神导师,奉其自由观为人生指南。其实,萨特的“自由”既不象后者所想象的那般宽广和美妙,又不象前者所臆断的那般放任和恶劣。它并不意味着行动上的任性随欲、无法无天,而是意味着意志上的无条件自主选择。它要受到处境的各种限制。它总是与责任形影相随,而责任常常重大得使人陷入焦虑中。萨特自由观的要旨是鼓励人们尽职尽责地充分发挥实践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萨特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他的文学介入论,从自由的角度号召文学对世界的整体介入。他的哲学中包含了他的自由观和介入观以及人对世界的责任观,具体表现为对极端写作主义的批评和人道主义精神。萨特的"介入理论"充分肯定了人与生活的联系,肯定了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对文学提出了期望,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他的介入观也使人在此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自由与责任不可分割,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其目的在于肯定人的地位、尊严和价值,最后解放人。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萨特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学","人道主义",存在主义自由观是一种人道主义自由观。它在把人投向未来的同时,人也在不停的形成与创造中,人是人自己的未来。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萨特是20世纪50、60年代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理论独具特色,他的文学作品也居于重要的地位。从自然主义的角度以表里兼具的真实感、环境对人的制约及促动和文学的实验性三个方面来解读萨特的“处境小说”。这能深刻感受到萨特笔下的主人公们在真实的困境中所试图超越的归限、在选择中走向对自我的追寻,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读解萨特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许宁舒 《文教资料》2009,(24):28-29
"自由"是萨特关注的中心,他的哲学、文学活动始终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长篇小说<自由之路>描写了中学哲学教师玛第厄所经历的个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人们为追求自由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集中反映了萨特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自由的曲折过程、从绝对自由主义走向相对自由主义的进步,强调了用行动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萨特历史意识的产生与文体风格转变的关系,萨特强烈的历史意识,在他的处境小说向处境剧的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具意识形态观念的文体——戏剧文学,成为萨特文学生涯后期常用的文体样式,它是意识形态叙事合乎逻辑的发展,"处境剧"(The Theatre of Situations)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叙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蒋韵的家族小说《栎树的囚徒》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性立场。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在"他们的历史"中处于被遗忘、被抹煞和"被看"地位的女人,借助三个女人心灵的诉说,构建了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家族历史,写出了这一群女人渴望自由却无地自由的"囚徒处境",并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实质及根源。  相似文献   

20.
萨特存在主义强调把人的存在和自由作为文学的核心概念来看待.苔丝在悲剧的笼罩下成为社会的牺牲品,但她的悲剧最终获得了爱的垂怜.苔丝在自由选择中痛苦、挣扎和成长,她的选择过程体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灵魂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