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娟 《传媒》2016,(7):66-67
《舞蹈世界》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一档以舞蹈为主要内容,集经典艺术展示于一体的电视文艺栏目.该栏目开办于1999年,为舞蹈和电视观众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是舞蹈在电视屏幕上得以展示的重要窗口.《舞蹈世界》栏目创立的三个子品牌——“舞蹈全民星” “五彩缤纷夏令营”“青春梦想季”,开播以来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进一步拉近了观众和舞蹈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刘宝林 《现代传播》2007,(6):149-151
一、悖论的产生 越是基本概念,人们越是很少怀疑它的准确内涵."现场观众"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从语义学角度看,顾名思义"现场观众"的概念首先是观众,现场只是前面的一个定语,因此,"现场观众"也是指通过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受众.  相似文献   

3.
耿文婷 《现代传播》2005,(6):126-127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无与伦比的惊世绝美震撼了亿万观众,成为近些年春节晚会舞台难得一见的精品杰作!《千手观音》的成功对长年处境低迷的电视舞蹈类节目产生极大的启示力,能够赢得老百姓的欣赏共鸣更说明它拥有超越艺术唯美之上的文化内涵。为此,有必要将《千手观音》的经验加以深入剖析,这对于电视舞蹈乃至整个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都将具有深远价值。《千手观音》带给人们的惊喜是春节晚会20多年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其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给观众的视觉感官带来无法比拟的审美陶醉…  相似文献   

4.
张琪 《视听》2022,(4):80-82
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节目《舞千年》灵活运用各种创新策略激发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对中华舞蹈文化的兴趣.一是打造沉浸叙事,演绎舞蹈美学;二是结合背景故事,赋能舞蹈表达;三是挖掘历史文化,重塑舞蹈风韵;四是实景结合技术,强化舞蹈空间;五是传者与受者双向互动,引发舞蹈话题;六是创新品牌植入,助力舞蹈传承.此类综艺节目若想获得可持续的热...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草根的时代,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这是一个互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观众不再隐藏在荧屏后面被动地接受电视台提供的饕餮大餐.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策划者和编导们感叹:综艺节目太难办了,综艺节目太难出新了,综艺节目太难吸引观众了……  相似文献   

6.
2012年底,一部以进城农民王小麦为主角的电视剧《小麦进城》在吉林、河南等卫视热播,首轮播出之后,在吉林等地还出现了观众随着"小麦"走的现象——哪个频道播《小麦进城》,观众群就涌向哪里。事实上,这部电视  相似文献   

7.
韩燕  何雪 《新闻界》2005,(4):58-59
农民进城务工者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人,他们属于边缘人群.……  相似文献   

8.
段妃 《记者摇篮》2012,(12):75-76
中国舞蹈界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过程中,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的舞台艺术革命已全面展开。舞蹈、舞剧与多媒体的结合成了一个突出的发展趋势。过去的实物布景道具已经由声、光、电、视频综合技术所逐渐替代。从观众接受美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舞蹈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时代到来了。在重视艺术本体与  相似文献   

9.
一、从欣赏到参与--观众地位变迁的轨迹 在娱乐节目的传播机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受传者,如果没有观众的消费,娱乐节目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做观众喜欢的节目,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娱乐媒体的出发点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观众坐在电视机前,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要找到一个自己想看的节目,手中的遥控器在不停地转台,平均停留在每个频道的时间只有20秒左右.如何告诉观众我们在这儿,我们有好看的节目,请看我们.这是每一个电视人都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卓妮妮 《传媒》2015,(1):47-48
2007年,湖南卫视推出舞蹈类电视节目《舞动奇迹》,节目引进英国BBC电视台《Strictly Come Dancing》的模式,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进和发展,《舞动奇迹》是以明星搭伴为主的现场演出,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奇舞飞扬》是湖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舞蹈类电视节目 《奇舞飞扬》表现出了与《舞动奇迹》明显的不同,这档节目中无沦选手的年龄大小,也无沦是个人还是团体,只要是热爱舞蹈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且,在《奇舞飞扬》中已经没有了舞种的限制,它更加注重对“奇舞”的挖掘,注重舞蹈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草根”舞蹈形式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比较这两档节目的异同,可以看出舞蹈类节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徐以花 《声屏世界》2022,(3):40-41,68
湖南卫视《舞蹈风暴》致力于舞蹈艺术大众化、普及化,而一档电视综艺节目能否有效实现小众舞蹈的大众化之路,值得深入探讨.文章着重从《舞蹈风暴》为实现舞蹈艺术大众化推广的逻辑体现及其电视综艺属性,对舞蹈艺术大众化传播的劣势两方面进行分析,为观众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提供清晰的视角.此外,基于对文章中相关问题分析,对舞蹈艺术普...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互动,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与电视的联姻体现在传播中电视通过对参与节目进程的观众行为即时做出反馈,并最终影响节目成品.这种"以电视为中心,呈现出'中心扩散'与'观众回馈'的方式,可以看作一种'点对面'的'电视-观众'互动方式"①.  相似文献   

14.
马强 《传媒》2015,(8):61-62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时代视觉艺术的“发轫器”,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集中凝练地表现了人类的情感世界及万物百态的信息.舞蹈与电视两种艺术形态在发生之初便注定要结合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舞蹈类电视节目.舞蹈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与发展,是观众对剧场舞蹈的审美心理逐渐大众化的转型.舞蹈与电视融合会形成的新的美学思维,电视为舞蹈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加适应大众审美的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概述为观众办节,是浙江广电集团的创举。2007年11月8日,第二届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盛大开幕,以"回报社会,回报观众"为主题的电视观众节,在品牌推广和媒体互动上做出了新的尝试,观众开放日、广告钱塘盛会、互动联欢会、唱响2008主题晚会等多项活动的整体效应把浙江广电集团的媒体形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评论新闻事件,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的一种报道形式.通过记者身临其境的"镜前"新闻叙述以及对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现场采访,以声音和图像的双重优势,使观众产生同步感、现场感、亲切感、参与感.这种现场报道方式深受观众的广泛欢迎,也一直被电视新闻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17.
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美丽A计划》系列下的《舞动2008》以舞蹈为重点,以演绎、重编等手段制造节目看点来牵动电视机前观众的心,播出后受到观众好评。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16日晚,一场大雨降临山东济南,当时齐鲁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剧,观众突然发现在电视屏幕的右下方出现了一个视窗,里面正在直播济南的雨景,视窗边的文字简要地向观众告知济南及全省最新的天气变化情况.并提醒下雨地区的观众关窗避雨,出行小心.  相似文献   

19.
王珏 《声屏世界》2017,(3):29-31
主持人和话剧演员二者角色的形象塑造同中有异.主持人追求先美后真,以"本我"形象出现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美的享受,然后呈现出真情实感.话剧演员追求先真后美,以"角色"亮相于观众面前,在舞台上真实地表达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并引起共鸣.作者以亲身参演话剧《这个孩子》为例,对主持人和话剧演员二者在"真"与"美"方面的内在体验和外在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抽象的观众"的概念来自于钟惦棐1956年的论文《电影的锣鼓》,这一概念为观众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文章从钟惦棐和张颐武等人对"抽象的观众"这一概念的提出建构、剖析理解入手,分析了中国电影史上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众观及其论战过程,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由"抽象"到"具体"的观众学视角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文章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