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文关怀”是人类文化史上备受关注常说常新的话题,但奇怪的是,每一次“关怀”都是从强调人性的某一特性出发,而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今天的人文关怀应该避免再走“关怀—异化”的老路,融合正反双方的积极因素,创设更新更高的“合题”,以为人性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真正做到从整体性上去关怀人类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夹边沟》系列小说把对历史的关注集中在对人的关注上.作品通过对被异化的人的生存状况的刻画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多面,表达了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论迟子建小说悲悯的人性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性本"善"、"恶"向"善"的转化、关注弱势群体等三个方面论述女作家迟子建在其小说作品中投入的人文关怀,表现了她对人性和人情的赞美.  相似文献   

4.
医学是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事业,救死扶伤、促进健康是其内在的道德责任,它天然具有人文性,是医学与人学的统一。医学人性的提升需要人文教育,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增进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只有让人文精神回到医学中去,才能让医术展现为"仁术"。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和人性理论虽有所不同,但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性需要;要批判地吸收"人文主义"精神,在践行以人为本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都市·异化"小说在女性演绎中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现都市生活中人性的异化是九十年代小说的一个热点.文章通过分析方方等三位女作家探索这题材领域的文本,发现其中共同的女性关怀是"异化"主题获得深化的重要原因.同时,"都市·异化"小说的女性演绎,在"异化"的文本深层结构中也产生了新的功能因素,即女性主义话语的书写.它揭示了"异化-救赎-异化"这样一个女性人生的怪圈,以女性的特殊异化解构了女性"自我救赎"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诗人以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作品在对人类战争本相的透视中,呼唤的是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相似文献   

8.
<古巷道>是黄石矿冶文学中一部独具特色的代表作.在小说文本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矿区农民起子等人"盗宝"传奇故事的讲述,生动再现了新时期矿区人在物欲驱使下人性的异化和在生存压力面前不屈的抗争.小说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性的道德评判和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含义相对较宽 ,人性教育意旨较深。人性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人性教育形成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现实中的人文教育则有“人文教育”的异化现象。人性教育不满足于人文知识一般性的授受 ,强调扌契渗于人性、人情的深层进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教育 ,使人文教育真正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经过现代诠释、转换的“良知”、“良能”是构筑“人性圆周”的“圆心点”。对人文知识的人性还原 ,对文化规定的人性反省 ,对自我抉择的人性提升 ,是人文教育须重视的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必须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现状和解决方案进行不断反思。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自然之子"之称的沈从文,其独特的人文生态意识和审美意识突出地表现为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美的崇尚和追求。他的许多作品为我们描绘了唯美的人类生存图景,言说了人类从不缺乏实现"诗意地栖居"的能力,为解决当前世界生态危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  相似文献   

11.
对人性概念内涵的界定,直接影响对人性化和人性化教育的理解和诠释。人性主要体现在人的作为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个体存在的属性和特征上,而且三者之间既有协调一致,也有矛盾冲突。因此,要在厘清人性、人性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教育人性化的理念和实践策略,从而真正实现教育人性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内涵作了阐释,指出人文精神的重塑须加强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具有客体性、整体性、主体性、生成性、智能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等共性,每个人还有自己的个性。可是我们的当代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不理解人的、片面割裂的、强迫压制的、“复制”守成的、机械识记的、理性独尊的、模式单一的教育,总之是缺乏人性的教育。我们急切地呼唤洞悉人性的、全面和谐的、“太极推手式”的、创新超越的、滋养智慧的,灵活多样的人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家园与人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园是人性的外在延伸,人性包含着对自然的超越和回归,因此家园也包含了与自然的隔离和通达,家是一种覆盖与遮蔽,而园是家与自然之间半开放的过渡;家园是人性需要的外在物化,家园为我们提供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庇护,而现代家园正在剥离家园的精神层面;家园一方面是对自然的超越,同时又呼唤着对自然的回归,“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正是仰望星空与立足于大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人文特性与数学教师的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质。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对当今数学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人文素质在教学实际中有其外显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学习、反思、实践不断提高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医学人文教育主要是帮助医学生树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学理念,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陶冶医德情感和人文素养、培养临床社会交往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与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应顺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遵循医学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与医学人文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与早期现代新儒家相比,熊十力的人性说自成一家。他不仅将人性限定在本体论的范围内,认为人性是至善的,而且将宋儒的气质之性剥离出人性的讨论范围,认为在作为人类生理构造方面,气质的通塞程度决定了道德品质的先天差异。虽然气质的阻塞会妨碍天性的显发,但是通过"保任萌蘖"、"推扩天性"的修养功夫,人类也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相似文献   

18.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之作。在小说《鼻子》中,不正常的鼻子为主人公带来了数十年的心理苦痛,正常的鼻子虽然为主人公带来了一时的内心欢乐,却增添了他长久的烦恼与愁苦。而再次恢复怪异模样的鼻子又一次使主人公现出欣喜之情。通过对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分析,深刻揭示主人公微妙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阐述主人公自卑的心理、试图改变的积极态度以及过于敏感脆弱的自尊心。同时也批判了他人的自私冷漠、利己主义人性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9.
我个人的教育亲历,我作为母亲的亲历,我儿子的生活和教育亲历,是我对人性的教育叙事。我把我带儿子的过程,也看成我的教育亲历,和我教我的学生的过程,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人性的实践过程。教育是生命的一部分,教育映照出人性。人性是一种发明创造的气质,是丰富多彩的。人性是试图超越的,并在相互参照下显现。教育映照人性是为了塑造人,这是一种他者塑造与自我造就的交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