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虽属其早期作品,但在创作手法上已与海顿、莫扎特有了很大区别,作品更为复杂、宏大、更富创造意义,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其中、后期作品的某些发展趋势。该作是贝多芬的钢琴代表作之一,与作品57(热情)、作品13(悲怆)、作品27之2(月光)、作品28(田园)、作品53(黎明)等奏鸣曲相并列。探索该作独特的创作技法,对于进一步研究自古典到浪漫时期创作手法的发展及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一生中共创作了10首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众多体裁的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见证了贝多芬逐渐成熟的作曲技法和愈发浓郁的个人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这位音乐巨人坎坷但又坚定的一生.相较于钢琴奏鸣曲均匀贯穿着贝多芬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而言,贝多芬前9部小提琴奏鸣曲的写作都集中在1798年和1802年五年间.其中第五号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第一乐章音乐及结构上的分析,从实践出发,对钢琴声部的演奏进行细致分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钢琴同小提琴之间的协作性,对这部作品钢琴声部在协作时的重要性以及钢琴和小提琴之间如何更好的配合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思考,希望对其他学习这部作品的演奏者有所借鉴意义和实际帮助.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作为享誉世界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一生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首,被后世誉为"新约圣经"。这些作品既有鲜明地民族性,又有强烈的时代感,即保留了传统的作曲手法,又对其进行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贝多芬风格,也是贝多芬一生思想变化的写照。通过对《黎明》奏鸣曲的解析,可以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以及思想上的变化,进一步认识贝多芬在鼎盛时期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32首钢琴奏鸣曲,而这32首钢琴奏鸣曲不仅成就了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同时对人类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即钢琴奏鸣曲101、106、109、110、111,这五首钢琴奏鸣曲代表了贝多芬晚期的创作风格,对贝多芬后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的掌握,并增强演奏效果.本文在阐述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与贝多芬前期和中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比较对贝多芬在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贝多芬奏鸣曲是古典时期钢琴艺术的顶峰之作,作为其中的代表曲目《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更是其情感最丰富,戏剧性最冲突、对比最强烈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运用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巧妙的曲式结构布局使得该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本文将从《黎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其第一乐章的曲式特征和风格特征三个方面来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演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亲自冠以标题的作品.此曲是1792年贝多芬献给卡尔.冯.李斯诺夫斯基亲王的.《悲怆》奏鸣曲音调庄严,情绪激昂,感情崇高,形成了贝多芬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他把钢琴奏鸣曲这一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提高了钢琴奏鸣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加了奏鸣曲的难度。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主题和动机明显、精致,并具有戏剧性因素,在创作中加入了自己的情绪和反抗精神。贝多芬的作品非常富有创作性跟独特性,尤其是他的钢琴奏鸣曲,有着与众不同的形象塑造性.  相似文献   

8.
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又称黎明奏鸣曲。该作品集中表现出贝多芬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思想,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演奏技巧要求很高,音乐表现力极强,同时又非常富有田园风格的一首。就此,本文针对奏鸣曲"华尔斯坦"第一乐章中的演奏情感、技巧和演奏手法进行详细地剖析。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德国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钢琴艺术史的高峰,被钢琴家们奉为"圣经". <第三钢琴奏鸣曲>(Op.2No.3)主要体现出音响性格的对比,所以被后人称为<协奏奏鸣曲>("conerto sonato" ).贝多芬在该作品中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室内乐乐队风格,又表现了海顿式的独奏风格.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被誉为“乐圣”,一生创作大量流芳百世的音乐作品。在他笔下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八首《c小调“悲怆”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初期的巅峰之作。《c小调“悲怆”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9年,当时的贝多芬听力已经逐渐减弱,作曲家将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和激情、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的情感寄予作品之中,力图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