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翻开中国数千年历史,你会发现善良的人们,历来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供奉在一起,视为崇高而神圣的。因为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几千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把教师当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它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它的内涵就扩大了。它还能承担培养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铸造顽强的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么,他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  相似文献   

2.
人们之所以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因为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创造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着眼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以爱为核心,以榜样为动力,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教师是雕琢学生“灵魂”的,其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自身硬。那么教师又该如何雕琢自己的灵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有如下“三心”。  相似文献   

4.
有人把语言在人们交际中的作用形容得十分形象,说它“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确实如此,语言是一切思想的外衣,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它,就能充分传递精邃的见解,丰厚的感情,粘住读者和听者,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一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在成长变化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提高人们的觉悟,启迪人们的心灵,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品质、道德、知识、能力、情感、行为等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今天,社会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这个重任又是非教师莫属,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的,有时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要求教师比其他职业的工作者具有更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仅可以避免教育出次品或废品,同时还能够给学生树立完美的人格形象,使老师成为学生前进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王先民 《教育艺术》2004,(3):14-14,13
“古之学者必有师”。自从人类有了“知识”这一概念,便就有了知识的传授,便就有了教师。几千年来,教师把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各种生产劳动经验、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传授给下一代,使他们能够接替老一辈的工作,延续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董琦 《河南教育》2004,(10):25-25
人们常把师生之间知识量的比例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意思是要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本身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笔者以为,教师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惟一因素。要想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  相似文献   

8.
田祥全 《青海教育》2003,(10):27-27
古今中外,人们常用春蚕、蜡烛、园丁、人梯来赞美教师,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所从事的职业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教师,因其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桥梁作用,人们把他称之为带火种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因其在学生思想进步和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导向作用,人们把他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其在教育的田野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人们把他称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以前教师的地位被放到“天地君亲师”之列,现在教师的职业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赞颂教师的原因就在于他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新时期的千百万教师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赢得了社会尊敬和爱戴,教师始终为全社会各阶层之师表,发挥…  相似文献   

10.
何珍璧 《甘肃教育》2007,(10S):38-38
历史课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因为不是中考科目,学生、家长更加不重视。但这却并不是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的主要原因。无疑来说,教师在上历史课时,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应有的生动性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历史课没有了生动性,也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它的兴趣,学生不喜欢听,不愿意学,就更谈不上通过它来培养人格、能力了。面临如此窘境,教师如何增强自身素质,改善教学方法与技巧,把历史课上“活”,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不能忽略德育教育的主导作用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美国物理学家费曼,被誉为“科学的魔术师”。虽然他不喜欢哲学和人文科学,不愿卷入政治,但他却被称为是“一个诚实、深思,对科学的能力和局限性想得很深的人”。他在谈到科学的价值时认为:没有一本指导性的书籍能够告诉人们应该如何使用科学的这种力量,才能给人类社会造福或导致有损人类利益的结果。科学力量的产物或者有益或者有害,主要依赖于人类如何使用它。科学知识使人们有能力去行善,也可以去作恶,它本身没有附带着使用说明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教改模式。要把它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包括思想观念素质、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等。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着重于学生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主动探究。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掌握。探究性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它强调“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形象思维,是人类理性认识中的一种思维类型;形象 思维学,是思维科学中三大基础科学之一。形象思维普遍存在于人类各种实践之中。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满怀信心地指出:以往“人们对抽象思维的研究成果曾经大大地推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如今,人们“一旦掌握了形象思维学”,一定会“用它来掀起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看来,我们必须重视形象思维的研究,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我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形象思维的心理过程,把握形象思维的语言描述结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语言既是抽象思维的工具,又是形象思维的描述工具。描述的语言可以间接地显象,语言描述有显象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语言描述的显象结构分成许多类: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是当前中小学面临一场重大变革。这一场变革直接影响到我们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与每一位教师都有密切联系,值得每一位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认真研究。一、正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国数千年的科举制度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一举成名天下扬”的诱惑,让多少学子围着“四书”“五经”在…  相似文献   

16.
史德农 《小学生》2011,(1):37-37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学校应该把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作为教师,当然需要把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因此,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一、“导学——自悟”的含义。导学”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它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地结合,突出以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感受到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传统教育所面临的时代危机。 21世纪人类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知识的生产能力、积累能力、应用能力,特别是知识的创造能力。知识创新将成为21世纪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具有创新能力也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也成为当今教育界呼吁讨论的首要话题。担负着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的教师必须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自我积累,最终实现由传统型教师向创造型教师转变…  相似文献   

20.
技术和艺术有人喜欢汉字,想要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去。有人不喜欢汉字,想要对它进行改革,甚至要把它废除。为什么这两种相反的思想同时存在?客观的答案是:汉字本身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技术性”,另一方面是“艺术性”。重视技术性的人们成为汉字的“改革派”。重视艺术性的人们成为汉字的“国粹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