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详略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用典型的美女西施做比喻,赞美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美丽可爱的。天生丽质的绝代佳人西施,不论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总是恰到好处,娇美动人。写文章也有“浓”与“淡”的问题。美女打扮或浓或淡“总相宜”,写文章也要讲究浓淡疏密“总相宜”:该浓的地方要浓墨重彩,不惜笔墨;该淡的地方应轻描  相似文献   

2.
浅谈"诗眼"     
写诗有"诗眼",填词有"词眼".诗眼、词眼是指一句或一首诗词中最精炼传神、使全首诗词更生动形象、更富有生气的一个或几个字.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说,"片言而明百义,坐地而驭万里",说明了锤炼诗眼的重要.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淡"、"滴"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疏淡疏淡,是指诗词表现出来的一种风格,其言淡淡而出,似在不经意之间,几乎同口语无异,而诗味却品之无穷.正如苏东坡所说:“寄味于淡泊”,这才能显出一种特色。袁枚说过:“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又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淡.”  相似文献   

4.
<正>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意象"一词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是古代文学审美的重要艺术标准。意象由两个方面组成,即意和象。前者指客观世界的物象,后者指主观世界的心灵。当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猝然遇合,诗人将这种独特的感受转化成文字,也便成了诗。因此,读诗绕不开"意象"二字。正如陈良运先生所说:"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布局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  相似文献   

6.
白诗之"清"有与清淡派诗人相似的风格,同时也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李白之诗华藻其外而神骨自清.与清淡派诗人以淡致清迥然有别;清淡派诗人闲适而萎弱少骨,感情冷淡,李白之诗清而不弱,清而不冷,在清新之中注入了刚健雄厚的艺术因子.分析李白诗歌风格之"清"的独特之处,以期从另外的角度对清美诗歌风格的丰富性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人主观的感情是诗歌的本质、灵魂之所征。闻一多说:“诗是被热烈的感情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我国古代也有“诗言志”、“诗缘情”之说,认为诗歌“吟咏性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写景咏物诗,都或浓或淡或隐或现地寄寓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即使有理性色彩的哲理诗,也常以情促理,融理于情。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从本质上说就是体悟诗情。那么,从哪些方面切入呢?  相似文献   

8.
用墨散论     
正书法本于笔,成于墨。历代书家在重视笔法的同时,也无不重视墨法。古人有"不知用笔,安知用墨""字字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等论述,正是说明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传统书论有"墨分五彩"之说,指的是"浓、淡、润、渴、白"。具体地说,即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润可取妍,渴能取险,白知守墨。  相似文献   

9.
冬天     
<正>英国诗人雪莱有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是,瑟瑟寒风中,人也瑟瑟发抖,窗外的桐叶早已落尽,几根枯枝在寒风中摇曳着,"桐花万里丹山路",又是明年事了。冬天,一切都淡了。行人匆匆,言语匆匆,冰冷的天气,冰冷的风,冰冷的脸,只有那天更浓了。印象中的冬天是整天阴暗着,仿佛不苟言笑之人整天紧绷着的脸。这里的一切都是冷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和那陌路的邻人。"孟冬寒气至",随寒气至的又何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创作的露西组诗由五首无题诗组成。五首诗的露西指象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形成一条由特指到泛指的脉络。组诗前四首中的露西指象呈现递进的层次关系,依次为玫瑰恋人、紫罗兰少女、英格兰的女儿和大自然的女儿;第五首诗的露西指象有了进一步的超越,诗人用"她"去替换"露西",而她的指象蕴含前四首诗中所有露西的指象。  相似文献   

11.
白描人物画中所运用的墨法,实际上指的是墨色。关于墨色,古代有许多说法。譬如,有人称为五墨:焦、浓、淡、干、湿;有人将墨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其实,从墨的含水量来讲,有干有湿;从含墨量来讲,便有浓有淡。从极干到极湿,变化是相当丰富的;从极浓到极淡,变化层次也相当多。干湿、浓淡结合起来运用,其效果变化无穷。我们将这千变万化的墨色,归纳成浓、淡、干、湿。焦墨是最干、最重、最浓的墨色,在一般情况下,起着调整画面、提醒墨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龙吟:诗具"理趣",便是哲理诗。上乘的哲理诗理随景现,韵致深厚——诗法指津如果一首诗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某种观点或态度,我们就称这首诗蕴涵"哲理"。寓理于景,理随景现,这是哲理诗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哲理诗的一个显著特征。哲理诗中的"理",是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从自然界或社会中提炼、概括并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因此,凡是能将景物与哲理融合为一的哲理诗,往往能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人和诗评家都很重视诗情的含蓄.宋代欧阳修认为:诗最好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清代吴乔也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围炉诗话》).含蓄,就是不直不露,能将诗情表现得更深更浓,刘勰把它比作“河流中蕴藏着的珠玉”(“川读之韫珠玉”);含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姜夔:《诗说》),给读者留有余地,由读者去咀嚼,去领悟.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龙吟:在古典诗词中,我们经常看到诗人伤春、悲秋、明志、诉衷肠,但他们所借的意象、所用的语言却多有不同。其中一些亦庄亦谐之作,却让忧思之心更加跃然纸上。诗法指津"寓庄于谐"是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一种表达技巧。所谓"庄",是指庄重严肃的思想内容;所谓"谐",是指诙谐幽默的表现形式。在古典诗词创作中,诗人若能"寓庄于谐",寄严肃庄重的思想内容于诙谐风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孟浩然《春晓》质朴平淡,细品后却浓如甘醇。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春晓》在平淡之中给人们提供了依稀隐约、淡远朦胧的美学境界,有极强的空灵的美感。《春晓》更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诗人把自己淡薄的心情转注到客观事物上,并将这些意象作为文化积淀和观念的载体。诗中充满了一种东方式的惮悟,也充满了超脱、宁静的意趣。《春晓》隐约、淡远的境界带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愉悦。整首诗的风格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它的艺术魅力则在于悠远深厚的美学韵味。  相似文献   

16.
正阿海不像个"校园诗人";意思是,他不必心安理得地为自己幼稚的诗找借口,或任由喜爱他的人为之作辩解。诗人不是谈论诗的人,是"诗的人"。你可以等待,也可以去找它;如果寻访不遇,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继续等待。在西北陇上,白天的日头毒辣,你却可以想到月亮的清凉如水。这时的你觉得自己是一株正在分蘖、扬花的麦子。空气中有花粉,在你周遭无所事事地漂浮:要描绘这个人,是困难的月光一层层落在身上,他所展现的是技艺中的部分但被留下的那个人,可轻可淡——或许有更多的悔恨,整夜雨水溅落  相似文献   

17.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10):36-37
主持人龙吟:是绘画?不,是作诗——"白描"之法,能于平淡中品真味,天然中见真趣。"白描"之精微淡远,且让乐燎原老师为你娓娓道来——诗法指津"白描",也叫"素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泛指文学  相似文献   

18.
<正>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兴盛起来。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他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而且加强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其著名诗人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20.
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云:"词品喻诸诗,东坡、稼轩,李、杜也;耆卿,香山也;梦窗,义山也;白石、玉田,大历十子也"。同时,《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也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由此,不难看出这是把某个词人的词跟某个诗人的诗相比较,然后得出某个词人的词像某个诗人的诗。然而,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不同的体裁能否比较,能比较又是在什么层面上比较的,既然清代学者们这样比较总是有他们的原因,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试图用苏轼的词与李白的诗相比较,以期能作出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