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夫卡是奥地利现代作家。他的小说,思想内容怪涎离奇,艺术形式新颖别致,在艺术风格上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传统小说迥然有异。在文学领域中,他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为后来现代派文学开了先河,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短篇小说《变形记》是他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自从卡夫卡的《变形记》问世以后,有关艺术形象的‘变形’有了新的开拓。”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中,《变形记》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主体意识第一次深刻而隐秘地揭示人的异化现象。《变形记》所展示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作品是作者心态的凝聚和情感的深化,透过“甲虫”的表层,暗涵着内隐的、无形的深层结构。这个复杂的结构系统蕴涵着特殊的审美情感趣味、伦理道德规范,主体自我意识。(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表达的精确性",其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突破性的意象选择——的协同合作。卡夫卡将"现实与幻想"组合成昆德拉所说的"定义性的比喻",从而精确地揭示出他难以明言的内心体验。《变形记》的人变"虫"就是利用"虫"的意象来对一种特定的人物状态下定义,是卡夫卡准确地把握"格里高尔"的最佳也是唯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梦与文学的糅合是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景观。卡夫卡的小说实现了梦与现实的融合,而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梦则是复调的对照;文章以卡夫卡《城堡》与昆德拉《慢》为例,通过对梦的解析,对两位大师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作以比较,探讨其内涵。  相似文献   

4.
"悖谬"是卡夫卡热衷的美学手法,是卡夫卡生存体验在艺术上的升华。《饥饿艺术家》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其悖谬性具体体现为饥饿艺术家与观众、看守、经理、豹子以及自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小说描写了饥饿艺术家的饥饿表演及其对艺术的疯狂追求,最终他以死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小说通过饥饿艺术家面对的重重矛盾展示了卡夫卡的悖谬美学,寓言式地揭示了现代人非理性的生存处境和孤独的生存感受。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的《变形记》以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被社会障碍所摧毁的个人的孤独无援的心理,具有浓厚的时代色 彩。  相似文献   

6.
庄子所谓“寓言”,以“藉外论之”为基本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后来小说的同义语和代名词。作者通过以自觉的艺术虚构为主的新颖奇特的小说手法,创作了大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离奇完整、语言风格怪诞风趣的所谓“寓言”,即粗具规模的早期小说,取得了杰出成就。这种有意识的前所未有无所依傍而成就卓著的创作活动,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发轫和开端。《庄子》一书,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的千百代不祧之祖  相似文献   

7.
卡夫卡的许多作品都显示出其创作手法与中国元素的交融。本文以卡夫卡的两部作品《中国长城建造时》和《在流放地》为例,试图分析卡夫卡作品所含显性和隐性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8.
提起《猫城记》,人们早已习惯了称它为寓言体小说。但是,一直以来这一文体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本文旨在从寓言体小说的角度重新解读《猫城记》,并试图分析由此而产生出的双重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珍珠》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一部具有寓言意义的小说,该短片寓言小说发表于1947年,其作品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解读。斯坦贝克作为美国20世纪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超越时代的生态文学家,在他的众多部作品中都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人公,并且创造了"斯坦贝克式的英雄"形象,其小说造诣很高,将写实风格和幻想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美国西部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每部小说中都蕴藏着生态文学思想,就寓言小说《珍珠》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对现代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去解读斯坦贝克的《珍珠》,从而促使人们深刻的思考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产生于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而又全是作家个人规划、个人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与此前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演出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以历史故事、农民起义、神魔争斗为内容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不同.它的出现,标志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开始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道路,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法国新寓言派小说的代表。纵观其小说,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回忆与找寻。2007年出版的《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创作的第25部作品,本文将围绕《青春咖啡馆》中"找寻"的主题,寻找神秘女子露姬的生活足迹,探讨生活在60时代的战后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先秦寓言的成熟和繁荣不仅体现为作品数量众多,还表现在:一、寓言作品已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并广泛流传;二、出现了类型化的寓言人物;三、产生了寓言作品专集《说林》和《储说》;四、战国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出现了在寓言收集、改编、创作、运用上的代表性人物墨翟、庄周与韩非,其中韩非更是先秦寓言收集、改编、创作之集大成者。对于先秦寓言的认识,我们应该根据中国自己的文学实际来总结其历史实绩,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3.
以小说《复活》为例,讨论托尔斯泰在小说的角色选择、情节设置和叙事视角等方面对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触媒作用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14.
从老舍的《月牙儿》的主题指向和文本中明显流露出的作者有意而为之的情节安排来看,《月牙儿》既体现了作家初恋情结对文本创作的影响,也体现了作家一贯坚持的关注底层市民生活的创作原则,而这两者即作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恰恰是构成这篇小说的创作内因.  相似文献   

15.
论《秧歌》     
《秧歌》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海内外对它的评价截然不同,本文力图把这部小说放到后期张爱玲创作努力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契合点的背景上分析,张爱玲在这篇小说中以她的眼光描写了“饥饿”现象和生活中的“虚假性”,而这部作品自身的虚假性却在于小说情节的构成,主要在于小说结尾的处理.《秧歌》虽然有政治环境时作家的影响这一因素,但又不能完全从政治立场的角度来评价它.这部小说基本上还是从人性的立场,从关注平凡人生的立场来创作的.她用一贯的“参差的对照”手法描写了农民的形象.作家在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同时,又偏离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使这部小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戏曲化特点,是文学与戏曲之美兼而有之的典范。本文着重就《红楼梦》由小说改编为戏曲作品,主要是改编为越剧所取得的成就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雾都孤儿》的哥特式创作策略研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哥特式写作手法的起源与特征,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雾都孤儿》这本长篇写实小说时,运用哥特式创作写法的技巧和策略。综合多方面,哥特式创作写法在《雾都孤儿》中的应用是具有较高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寓言,就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虚构的故事来寄寓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最初来自民间口头创作,后来随寓言故事的增多,到春秋末期被文人记载下来。"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意思是"意在此而言寄于彼",认为寓言是借一定的比喻寄托要表达的意思。这时的寓  相似文献   

19.
小说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庄子》,原意是不值得一谈的琐碎小事。小说成为一种文体是在汉代,此时小说类似于讲故事,不够严肃,是一种地位稍卑下的文体。到了南北朝及隋唐,小说创作还是以猎奇的志人、志怪为主,内容大多脱离日常生活,语言以文言为主,比较晦涩。到了宋元时期,小说开始兴盛,这一文体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诸多小说家,小说语言也逐渐走向白话文。之后的明清二朝则是小说的鼎盛时期,小说创作蔚为大观,此时出现了如《西游记》、《红楼梦》等传世名作。  相似文献   

20.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往往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或者说其小说创作与现实的关联更加密切,《铸剑》这篇历史小说也不例外。从鲁迅的生平经历,结合《铸剑》的复仇母题,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意象进行细致的解读,可以剖析《铸剑》中鲁迅的复仇与孤傲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