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剪掉一半的窗帘,并不是真的把窗帘剪掉一半。 只是窗帘做得太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端端的窗帘剪掉了一半。这是德国人的故意所为,而且大部分人家几乎都是这样。这跟通常情况下上海人喜欢把窗帘做成落地的截然不同,所以自然就引起了我们的疑惑不解。有一天我们终于向一位德国女主人发问:“为什么要把窗帘做成这种‘半吊子’的模样?”  相似文献   

2.
剪掉一半的窗帘,并不是真的把窗帘剪掉一半。只是窗帘做得太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端端的窗帘剪掉了一半。这是德国人的故意所为,而且大部分人家几乎都是这样。这跟通常情况下上海人喜欢把窗帘做成落地的截然不  相似文献   

3.
剪掉一半的窗帘,并不是真的把窗帘剪掉一半. 只是窗帘做得太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端端的窗帘剪掉了一半.  相似文献   

4.
剪掉一半的窗帘,并不是真的把窗帘剪掉一半。只是窗帘做得太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  相似文献   

5.
园丁     
学校为了美化环境,请来一位老园丁。这位园丁技术好,把操场周围的万年青修得整整齐齐。每天一早,园丁师傅就拿着大剪刀,来到花台边,“咔嚓”“咔嚓”,把一簇簇万年青中冒出的部分齐刷刷剪掉。我望着被齐顶剪掉的万年青,心里有些怅然:人们不是常把老师比喻成园丁吗?可我们常做的工作是“培优辅差”,却从不敢“剪掉”优等生啊! 我带着疑问请教园丁师傅,园丁师傅微微一笑,颇有深意地对我说:整齐的东西是用来欣赏的,突出个性才是用来发展的。原来如此!从事其它行业也能这样吗?园丁@赵晓林  相似文献   

6.
我经常告诉别人,我很欣赏耶稣说过的“彼此相爱”,而不是“彼此喜欢”。虽然这两句话看起来一样,但爱,是基督的爱或称之为爱德,是这两句话之间明显的不同点。怀有爱德的人是慈善的,能够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去帮助他们,并祝愿他们能过得更好。这一点我可以做到。但要求我去喜欢每一个遇到的人,却有些过分了。世界就是这样,我们总是会遇到不喜欢的人。尽管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还是得围着他们转,毫无选择。所以,除非你打算搬到一座孤岛上,带上所有喜欢的人,不然你就得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7.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持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的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注意到这些问题,就是离开形象本身。但是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例如要欣赏陶渊明的《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8.
“窗帘并没有堵住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这一段话,较为形象地说明了人们的欣赏心理。那么,我们在作文过程中,刻画人物、描写景物,如何写出“惹人窥探猜测”,让读者“生出无限兴趣”的效果呢? 托尔斯泰的女儿,塔·苏霍津娜托尔斯塔娅,在她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父亲举  相似文献   

9.
午后     
在一个有风的下午,我把一只玻璃杯放在了窗台上,阳光洒在玻璃杯上,照影浮在窗台上,像一条水晶项链,可我却无心欣赏这美丽的“光环”,只一心想用玻璃杯盛一杯热牛奶,放在窗边等着冷却。也就是在这天下午,玻璃杯和热牛奶相遇了,冰冷的玻璃杯,看见热情的热牛奶,内心浮乱不已,但内向的玻璃杯却迟迟不敢开口,热牛奶看穿了玻璃杯的心思,咯咯地笑了起来说:“对不起,我的热情让你难以接受吧。”玻璃杯腼腆地说:“不,没有,是你的热情温暖了我冰冷的心,反而是我束缚了你原本自由的生活。”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他们忘记了时间的脚步,然而时间也永远不会…  相似文献   

10.
我家有台“股份制”电脑。当初爸爸妈妈购买时,说好了有我一半的使用权,所以我才爽快地捐献了压岁钱。可是,想和有我一半股份的电脑亲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和老妈之间的电脑争夺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打响了——  相似文献   

11.
这是圣诞节之前不久。一个怒容满面的中年人站在动物收容所的柜台前,手里抓着一只德国老牧羊犬脖子上的皮带:“你们为什么不愿意收容它?”他大声叫嚷道,“我必须把它处理掉!”负责收容事宜的律师再一次试图向他解释:“参孙已经14岁了,太老了,不容易被人收养。”她说。“噢,那么,就把它拿去杀掉吧。”那个男人不耐烦地大叫道,“我想把它处理掉。”“我们收容动物不是为了把它们杀死,”那位律师解释道“,我可以冒昧地问一下你为什么不愿意留下这条狗了吗?”“我看见它就受不了,就是这样。”那个男人恨声说道,“如果你们不愿意把它杀死,我就自…  相似文献   

12.
不速之客     
只见小蜜蜂一会儿飞到窗台上,一会儿飞到门边儿上,一会儿又在我们头上盘旋,吓得几个胆小的女生“啊啊呀呀”地叫。这样飞了一会儿,它又落在教室后窗的窗帘绳上,好像在做荡秋千的游戏。  相似文献   

13.
杨绛先生《窗帘》中有段话较为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读者在阅读时的欣赏探究心理:“窗帘并没有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因此,你笔下的人物、景物要写得“惹人窥探猜测”,要写得让人们“生出无限兴趣”,就要抓住读者阅读探究的心理,让笔下的人物或景物蒙上一层面纱,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最欣赏荷马笔下海伦的塑造方法。他描写海伦的美丽时这样写道:“海伦走了进…  相似文献   

14.
“剪掉”不适合自己的,剩下的就是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一入社会就善于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让它消耗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就有成功的希望。但是,很多人却偏偏喜欢东抓一下、西抓一下,尽管忙碌了一生却往往没有什么专长,结果,到头来什么事情也没做成,更谈不上有什么强项。  相似文献   

15.
修剪花树     
春天快到了,外公拿着大剪刀在花园里给花树修剪枝条。“外公,为什么要将这些花树的枝条剪掉呢?”我好奇地问。“将多余的枝叶剪掉.春天的时候,它们就长得更旺盛了!”外公说。“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也来帮你一起修剪枝条吧!”我拿起一把大剪刀向枝条伸去。“哎,可不能乱剪!”外公连忙制止我,“这修剪枝条啊,学问大着呢。如果把不该剪的剪掉了,可不利于植物生长啊!”  相似文献   

16.
独一无二     
我并不知道幼年的达·芬奇到底画了多少只鸡蛋,但我却一直记得他的老师对他说的话。所以,我很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一样的东西;所以,虽然眼下的“克隆人”闹得满城风雨,我们也还是不必太过担心;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想要得到一件独一无二的东西非但不是什么难事,简直就可以说是信手拈来。这么一说倒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只是这其中“独一无二”的份量,未免让人觉得有些“不能承受之轻”了。所以,我说的独一无二并不在于事物的形式,而是深入到它们的灵魂。正如一株老参必然吸收了天地精华,一幅传世之作也必然将同…  相似文献   

17.
丁一与窗帘     
丁一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大能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要是说他的“故事”,可一准儿能编上一本书。丁一与窗帘之一——惬意这一天,丁一把窗帘拉了下来。可是,风总是把窗帘吹起,不仅当当作响,而且强烈的阳光还不时的晒到他。于是,经过一番思考后,他别出心裁地发明了一套自己认为不错的办法:把窗帘下方的长绳,一圈一圈地缠绕在暖气片的小阀门上。这样,他就可以一边享受清风的舒爽,一边避免阳光的暴晒,这的确是一条妙策。丁一一边惬意地吹着风,一边得意扬扬地向我们吹嘘自己这个独一无二的小小发明,直到我们全班都知道后,他才转过身去。正在这时,…  相似文献   

18.
节外生枝一般来说,一张长方形纸条很容易做成一个纸圈,这个纸圈有上下两条边和正反两个面(见图1)。可当我们把纸条拧转180度,A点和C点、B点和D点分别重合时,做成的纸圈却只有一条边、一个面(见图2)。这就是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副产品。它已被作为“了解并欣赏的有趣的图形”之一写进了新数学课程标准,编进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活动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莫比乌斯圈,学生们会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到…  相似文献   

19.
波斯猫     
真好!姑妈送给我一只纯种的白毛波斯猫,放在一个纸箱里,箱内还有一块海棉,那是小猫舒适而又温暖的床。姑妈说,猫是很怕陌生人的。我把纸箱放在窗帘下。用帘子遮住纸箱,小猫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笛儿般的叫声,也显得格外轻松自在。我有点纳闷,姑妈说猫很怕人,那它为什么不怕我呢?毕竟是第一次和我这个主人见面。窗台上,有我放的一盆开得正盛的月季,以这样的方式欢迎它,我希望它会喜欢。晨光从窗外射入,透过窗帘,小猫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闪动着,看得不是很完整,有时连正方形的纸箱也看不出,却见它的嘴巴张着在打哈欠时的样子。我禁…  相似文献   

20.
可乐饼源自西方,却在日本发扬光大,为什么会叫做“可乐饼”呢?是用可乐腌过的吗?还是把“可乐”当成酱汁的饼呢?通通部不是啊……可乐饼是用马铃薯做成的饼,因为日文发音听起来很像“可乐”,所以台湾人把它命名为“可乐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