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的确“兹事体大”。不是危言耸听,它可能让学生“精彩一辈子”,也有可能让学生“痛苦一辈子”。在万马齐喑的年代,洪达老师对下一代的教育能有这样的胸怀并显示出极高的教育艺术技巧,足以说明广大教师当时虽身处逆境,但依旧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并为之真诚奉献的崇高品质。洪达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是保护了学生。经  相似文献   

2.
世人都说: “一个好老师的恩情,可以让他的学生一辈子感激不尽。”而我还想说: “一个好老师的言行,可以影响他的学生一辈子。”骆老师,认识您,真好!  相似文献   

3.
<正>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亦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以上两位教育大师早就提出了要教会学生学习的问题。下面谈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李阳在《我“疯狂”我成功》一书中说:“我这一辈子的使命,就是将自信、必胜的信念灌输到每个青少年的脑海中,融入到他们的血液里,变成他们的性格。”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让失去自信的学生重拾信心,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陈琳霞 《现代语文》2009,(3):139-140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提出新课程教学关注的是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强调师生互教互学。而且沃德在《非常教师》中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因而笔者就尝试用新的理念去进行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之“米”,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激励学生去喜欢写作、去爱好写作、去主动写作。  相似文献   

6.
也许有人会说,小说中的老师很可悲:他教的“捣蛋”学生,动刀伤他;他教的“好”学生,腐败堕落。老师的教育似乎是失败的。老师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书,却落了个那样的下场,不是很可悲吗? 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小说中的老师很可敬。不是随  相似文献   

7.
学会回报     
从踏进教师职业大门开始,耳边总能听到“要给学生无私的爱”,“要把学生当朋友”,“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的声音;眼里总能看到我们的老师为了托起迷失方向的孤雁,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把爱默默地奉献给了学生的行为。我们只讲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我们那些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学生则变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更加自私,不知道回报或如何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并且总拿“离家出走”,“我跳楼给你看”,“我死好了”这些来威胁所有爱他们、关心他们的人。小钟(化名)跟母亲发生矛盾,扬言要离家出走让所有人后悔,此事已不是第一次。班主…  相似文献   

8.
王雨池 《家长》2024,(7):20-21
<正>作为一名从教三十年的教师,我深刻感受到和老师感情至深的往往不是备受老师宠爱的“尖子生”,而是那些成绩差、表现不佳的“暂后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发现如果能正确认识“暂后生”,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那么成人、成才后的他们会更懂得感恩。转化“暂后生”,教师要有辨证的教育观要用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暂后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优秀生的优点显而易见,而对于“暂后生”,我们则更易发现缺点,忽视优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越关注缺点,那么缺点就会越多。  相似文献   

9.
读文学作品,我们往往会被一些精彩的细节所吸引,久久不能忘怀。不是吗?读鲁迅的《阿Q正传》,谁能忘记阿Q用尽平生的气力在供状上“画圆”的细节呢?细节,虽只是一枝一蔓,没有它却不会产生出好的作品来。由此,笔者联想到被誉之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是也该多给学生留些难忘的“细节”吗?让他们品味、咀嚼,甚至终身难忘。鲁迅先生在东渡日本求学期间,对穿着一丝不苟、教学认真严谨的藤野先生极为敬畏,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位异国“园丁”,在自己笔记本上留下的那些改笔。笔者记得上小学时,因一件小事被语文老师错怪了一通。自…  相似文献   

10.
姚灶华 《师道》2008,(5):33-35
教师是凡人,这不是一个真命题,因为除了神话中的仙人外,其他人都是凡人,这是不用证明的。但是,社会上有些人就是不想让教师做“凡人”,他们总是设法让教师高于凡人,也许他们的心是好的,然而实质上却害了那些总是好高骛远的老师。他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的工程师当然不是“凡人”,  相似文献   

11.
“有能让低分的学生考及格的招数吗?”有能让屡教不改的学生变得听话的招数吗?”有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至胜法宝吗?”相信很多老师总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读一些教育刊物的,而读的结果则是让他们大失所望——因为极少甚至没有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于是,有很多老师开始怀疑那些教育刊物的价值.认为那些文章都是“空对空”的官样文章。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我这个习惯是被逼出来的,学生逼的。一天中午,我刚到学校,班长和几个学生跑来告诉我,经常不做作业的贾朋在教室里说他就不写日记。贾朋说“:老师都不写日记,凭什么要我们写?”还有几个男生也跟着起哄,说老师写日记他们就写。我一听,火冒三丈:竟敢和我叫板?凭什么让你们写日记?就凭你们是学生!还不是为了你们好!我刚想把那些学生叫来训斥一顿,又一想,他们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老师没有做的事,凭什么要求学生做?想到这儿,我对那几个学生说“:你们先回去,待会儿老师来处理。”放学时,我对学生说“:有同学给老师提…  相似文献   

13.
年复一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一旦划定,那些花了九牛二虎的力气也只考取了几名学生的学校,那些被“剃”了“光头”的学校,日子很不好过。众多家长的责难,社会舆论的非议,一齐指向了这些学校的校长。“要是让我在××重点中学,我决不会干得比×××差!”校长们不平地说。“要是让××重点中学的学生给我教,我也能叫他们考上大学。”老师们感到委屈。“我们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人们埋怨着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藉以维持心理的平衡。年复一年,拚搏—失败—气馁—再拚搏—再失败—更气馁。难道这种现状就不能打破吗?  相似文献   

14.
曾经做过几年教师,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然而至今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在校期间有不少是雷打不动的学习困难户,如今在社会上却大有作为,令人刮目相看;部分学生竞与他们曾经“交恶”的老师感情格外深厚,想不到的亲近。这种现象的确让人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能否健康、快乐成长,与老师的关爱是密不可分的。那些"优秀"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而那些有"差异"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无私的爱,需要老师更多关注和引导。作为教师,必须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真心喜欢他们,想办法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建立自信,让他们能够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班级里有个男生,个子高大,长得胖些。也许就是因为这"胖",让孩子有些自卑,觉得自己不是很优秀,十分在意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在与同学相处时有  相似文献   

16.
雷国山 《师道》2006,(12):4-4
“赏识犹如阳光”。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那些令老师们头痛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因此,老师要把爱心奉献给他们,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上学期,我刚刚接手四年级这个班时,年长的张老师曾悄悄地告诉我:“庄志明是班上最会生事最难教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自杀的报道越来越多,探究他们自杀的原因,绝大多数竟都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而那些因为让家长、老师批评后就自残、跳楼或投水的孩子,除了自己断了自己的“活路”,也让教育陷入了“困境”:老师、家长似乎再也不敢“轻易”教育、批评孩子了。教师“教书育人”“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能也有可能会“戛然而止”。因此,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死价值观,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破局?  相似文献   

18.
学校放暑假不是为了让学生休息,而是为了让学生更自由地学习,让他们在生活过程中学习那些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生的暑假生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活动:一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活动,简称“读中学”;二是旅游休闲和体育艺术活动,简称“玩中学”;三是家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简称“做中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学生却总是无数次地重犯。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因为我们真诚的态度孩子并不领情,在孩子眼里那些泛泛的说教只不过是师生之间的“训话”.他们最多和老师也只有“是”或“不是”的简单交流.而且这些简单的“是”与“不是”的回答还是被迫的.所以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和孩子心与心的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20.
一路的遇见     
王大藏 《师道》2011,(9):4-5
温暖的启蒙 未成为孙老师的学生之前,我对他的好已早有耳闻。当年的村小老师,有的一辈子就固守在一所小小的学校里,他们的“好”与“坏”,来自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口耳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