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巨大的地球也许是在一眨眼的时间里诞生的!关于地球的形成,目前的主流观点依然是星云假说,太阳系原始星云旋转,分离,中间形成了太阳,周围形成了各大行星,包括地球。地球胚胎在星云物质不断积聚的过程中逐渐壮大,最后形成了原始地球。原始地球一开始是炽热的,后来逐渐冷却,变成了一颗荒凉的、没有水的星球。再往后,才逐渐出现了水、大气和生命。这个早期过程至少要持续几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地球开始形成到生命诞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然而,这个目前的流行理论很多环节是猜测的,因为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的岩石等重要资料几乎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球的形成,目前的主流观点依然是星云假说:太阳系原始星云旋转、分离,中间形成了太阳,周围形成了各大行星,包括地球。地球在星云物质不断积聚的过程中逐渐壮大,最后形成了原始地球。原始地球一开始是炽热的,后来逐渐冷却,变成了一颗荒凉的、没有水的星球。再往后,才逐渐出现了水、大气和生命。这个早期过程至少要持续几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地球开始形成到生命诞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然而,这个目前流行的理论很多环节是猜测的,因为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的岩石等重要资料几乎没有保留下来,而是在后来的板块运动中被摧毁了,老的…  相似文献   

3.
正让我们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地球上的各种灾难越来越频繁,火山爆发、地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逐渐淹没了陆地……地球变成不适于居住的星球只是时间问题,我们不得不逃离"濒临死亡"的地球,寻找替代的栖息地。现在让我们以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至少在地球不适合居住之前,我们发明和掌握的技术足以带领人  相似文献   

4.
46亿年前,地球形成。形成之初,地核的引力把宇宙中的尘埃吸过来,凝聚的尘埃变成了山石。经过风化,山石变成了岩石。"岩石、矿石是地球的物质组成,我们研究岩石、矿石的成因,归根结底要探讨地球形成的演化史,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也是我们地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事情",说此话的正是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5.
这是发生在3200年的一个故事。这时,地球已经不再是那个碧水青山的地球了。蓝色的海洋变成了黑色的海洋,天上的白云变成了黑云,还时不时下着酸雨,地球上的很多动植物已经相继消失,甚至连我们常见的鸡、鸭都变成了世界特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6.
地球,浩瀚星空中的一抹蓝色.太空中唯一一个存在已知生命体的星球。在地球上充满着氧气、水和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体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得以生存发展、繁衍生息。缺少任何一个元素的环境里,生命都无法适应和生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环境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月球、太空.这些曾经只在神话和奇幻故事中才能触及的地方,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不再是奢望。登月探月、邀游太空已经逐渐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7.
长江,我们祖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流经八省市,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域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三分之一。由于三峡工程的日益临近,人们在议论这样的话题:长江会变成黄河吗? 长江会不会变成黄河,关键就要着江水中泥沙含量是否已接近或赶上黄河?差距还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黄河、长江泥沙的成因和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地史中,她一直在变化着,只不过有时大,有时小,把大的变化称为奇变也未尝不可。纵观地球历史,至少有8次奇变。第一次奇变,发生在距今40亿年,地球由最初高温熔融状态的红色火球逐渐冷却,密度大的铁、镍逐渐沉到中心而成高温固体状的地内核。密度较小点的高温液体状的铁、镍、硫、硅形成了地外核。而密度再小的氧化铁、氧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铝在下;橄榄石、正辉石在中;上为高温熔融的软流层,这三圈形成了地幔层。地幔层之上才是硬的地壳。在地壳收缩冷却时,地球内大量水汽被挤出而形成了海洋。当时地壳厚薄差别不大,故陆地极少,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地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蓝色的水球。第二次奇变,发生在距今大约25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泥沙资源利用与国土综合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莱州湾的沉积环境演变趋势、泥沙资源及其沉积地貌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泥沙资源主要包括黄河口沙嘴和莱州浅滩两部分,分别来源于黄河和山东半岛西北部河流输沙。北北西向的莱州浅滩相对高度达8m~10m,浅滩-2m等深线以上部分同刁龙嘴共同构成长达24km的堆积岬角,呈北西向伸入莱州湾中部-10m~-12m海域。随着黄河口沙嘴的不断向海延伸,预计2036年时黄河口沙嘴东南端-2m等深线至莱州浅滩西北端-2m等深线之间的距离将只有14km,2056年时将进一步缩小为5km,莱州湾内侧、外侧之间的连通性将大大减弱,内侧部分将变成一个大型泻湖,水动力条件将发生深刻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根据莱州湾内侧的泻湖化趋势,充分利用莱州湾泥沙资源,修建连接黄河口沙嘴和刁龙嘴的莱州湾跨海通道,其一期工程为修建莱州浅滩人工半岛。同时,对莱州湾跨海通道的效益、技术可行性、负面效应及黄河断流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技快递     
正地球臭氧层恢复有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近日表示,经过国际社会的努力,地球臭氧层几十年内有望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来自多个国家的近300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层进行了一项评估,显示《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以来,破坏臭氧层的氟氯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的丰度逐渐降低。近年有迹象表明,地球臭氧层正在逐渐恢复。如果议定书能得到全面执行,中纬度地区和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望本世纪中叶前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南极部分地区有望晚些时候达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  相似文献   

11.
《知识窗》2010,(1):31-31
1.有一坛酒埋在地下过了一千年,结果它变成了什么?——酒精。 2.有一只猪.它走啊走啊,走到了英国.结果它变成了什么?——Pig。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13)
由于施工现场泥沙较多,下雨和积水会导致泥沙流入管道内,堵塞的排管严重阻碍电缆敷设,对工程施工进度造成严重影响。如何疏通堵塞排管亟待解决。该装置通过管道探头寻找排管堵塞位置,利用高压水泵冲击淤泥,使其变成泥水,再用污水泵将泥水抽出,达到疏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10,(3):31-31
河湖中的污泥淤泥如何治理?武汉大学污淤泥研究中心独创的"泥沙聚沉剂及泥水分离技术"可实现污淤泥就地治理,废物变成可再生资源。日前,"泥沙聚沉剂及泥水分离技术"率先在武汉沙湖得到成功应用。乌黑发臭的泥浆经过调节池、加配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文明,也改变了地球的环境。我们相信,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使我们想到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人类因为某些原因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终止了,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5.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当时,高大的植物倒下以后,被水淹没,造成了植物和氧隔绝的情况,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被分解,又不断地化合,渐渐形成了泥炭或腐泥,这是煤形成的第一步。由于地壳的运动,泥炭层下沉,在地热和压力作用下,经脱水,被压紧,逐渐形成褐煤。这时碳含量逐渐增加,氧的含量逐渐减少,腐殖酸的含量逐渐降低。褐煤再在地热和静压力的作用下,经物理化学变化,褐煤就变成了烟煤和无烟煤。煤是怎样形成的?!江苏启…  相似文献   

16.
据天文学研究家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星系都有一定的寿命。地球到最后将以何种形式终结其"生命"呢?科学家们对此作出了"冻化"和"火化"两种推测。以往,有些专家认为,地球最终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冰球"。其推理是:太阳不断地向空间倾泻热量,它的能量将会减少,温度和光度将不断下降,最终便会熄灭。在太阳逐渐走向熄灭的过程中,地球也会随之逐渐冷却,寒冷地带不断扩大,海水不断冰冻,生命相继灭绝。最后,地球将会以"冻化"状态存在于溟溟的宇宙之中。自从近年揭开了太阳发光的奥秘以来,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地球将会以"火化"终结的新推论。他们的解释是:太阳之所以发出强光和强热,是以它的氢核聚变的形式不断向外辐射能量的结果,大约每秒钟耗损400万吨的物质。当大部分氢燃料耗尽之后,其它元素将会接替其聚变反应,而且所产生的能  相似文献   

17.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地球气温逐渐上升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大量现代化工业装置的运行,散发出了大量热量并在地球上扩散.如果能够减少这些工业装置的散热量,那么对地球的降温可是一大好事.可是,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一个绝妙的主意是:把所有散热量大的工业生产部门全都迁出地球,把它们搬到外太空去!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气候在不断地变化中,有时它很冷,许多地方下的雪常终年不化,越积越厚、越压越紧,就变成冰,在平地就逐渐形成厚的冰原,像南极洲。而高山的冰由于重力,就会沿着山谷往下移动,像河流一样,故  相似文献   

19.
袁中智  邵景安  陈晓玲 《资源科学》2009,31(8):1415-1421
本文从信息分析理论出发,研究了悬浮泥沙的时空结构与时空分析模式.由于悬浮泥沙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在空间上存在区域差异,所以从信息分析理论角度,悬浮泥沙时间分析模式可分为基于时间跨度的时间分析模式和基于变动因素的时间分析模式,而悬浮泥沙空间分析模式可分为空问变化分析模式和空间类比分析模式.基于以上时空分析模式,本文选择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1995年~2000年152个时相的NOAA/AVHRR影像反演的悬浮泥沙浓度结果,及泥沙输移模型模拟的悬浮泥沙浓度,对珠江河口及深圳湾悬浮泥沙进行周期性变化分析、趋势面分析和垂向变化分析.研究表明,珠江河口悬浮泥沙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季节变化、丰桔水期变化及涨落潮变化规律,而深圳湾悬浮泥沙在垂向上则表现出由底层向上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乐樟  JAMES  ROTH 《科技新时代》2007,(10):14-15
一串光电倍增传感器被科学家埋在了南极厚厚的冰层下2400深的地方。到2011年.将有70个这样的传感器串(分布在1平方千米的区域内)被埋在南极冰层下,组成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望远镜IceCube。所有的传感器都将指向地球深处,即北极的一方,以寻找穿透地球的高能中微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