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千古。司马光采用的思维方式是:要使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不被淹死,就得把小朋友和水分开。一般人想的是“人离开水”,要把小朋友从水里拉出来,可是缸高人小,他们无能为力,而司马光却想到了“水离开人”的方法,砸破缸让水流走,使缸里的孩子得救。他使用的是逆向思维法,又称颠倒法。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有些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反而使问题的解决简单化.这种执果索因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最典型的例子是司马光砸缸,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相似文献   

3.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不会陌生吧?一个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其他小朋友想到的是把人从大水缸中拉出来,却力不从心,便惊慌失措了.聪明的司马光不受惯性思维的束缚,从问题的反面思考,想到了让水离开人,在紧要关头把水缸砸破,让水流去,小伙伴便得救了.  相似文献   

4.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不会陌生吧?一个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其他小朋友想到的是把人从大水缸中拉出来,却力不从心,便惊慌失措了.聪明的司马光不受惯性思维的束缚,从问题的反面思考,想到了让水离开人,在紧要关头把水缸砸破,让水流去,小伙伴便得救了.  相似文献   

5.
老师讲完司马光砸缸救出落水小伙伴的故事后,大家都钦佩司马光的聪明.但是,你想过没有,司马光聪明在哪里?“有人落水啦!”人们立即想到的是,“把人救出!”———意思是让人离开水.却很少有人想到“让水离开人.”当年司马光的小伙伴跌入储满水的大缸后,缸太高,一时无法让人离开水,于是司马光便想到砸破缸,让水离开人,人便得救.让人离开水有困难时,为什么不倒过来想,让水离开人呢?倒过来想,这就是司马光的聪明所在.当你解答数学问题有困难时,不妨也采用“倒过来想”试试看.下面是老师和学生的谈话记录,请一边读一边想.教师:用淘汰制,从129名运…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按照常规救人的方法是“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矮、力气小,当时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人能使“人离开水”.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水流光了,儿童自然也就得救了.这样司马光把救人的一般方法“人离开水”变成了“水离开人”,实际上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一个角度转化为另一个角度,而且恰巧从这一个角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又是实际可行的,从而来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按照常规救人的方法是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矮、力气小,当时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人能使人离开水.  相似文献   

8.
【课堂实录】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flash)师:看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生1:司马光很聪明!小伙伴掉进大水缸,小朋友们不够高,不能把他拉起来,但是,司马光用石头把大水缸砸破,救了小伙伴。生2:司马光的头脑灵活,他能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师:是呀。"把小伙伴从水缸里拉起来"很难,但转化成"把水缸的水放走",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探索。如教《司马光》这篇课文时,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问题。于是,我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以激励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下面是此课的教学片断:生:老师,司马光砸破了缸救了孩子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样损失太可惜了,能不能不砸破缸就能救出小朋友?谁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师:这位同学提出问题很有创意。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即使说错了,老师也会认为你是动脑筋、爱发言的学生。生:司马光把缸推倒,就可以救出小朋友…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课堂“数奥班”里,杨老师同我们一起回顾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按常规的救人方法是让“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小,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能够办得到。这时,司马光反常规而行,砸破水  相似文献   

11.
<正>逆推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从题目的问题或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有些问题顺向思考很难理出头绪,而利用逆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分析,就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深入,可以使问题很容易获得解决。一、算式逆推例1:小文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错误地当做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错误地当做3,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我读到刘洪波的《无趣的教育》一文,竟把小学一年级教材中《司马光砸缸》的课文,视为今天“无趣的教育”的一个例证。他说:“司马光砸缸固然机智沉着,但吓哭了也是正常反应吧,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更是正当做法……何况如果司马光砸不破那口缸,又会如何呢?”(见《中国青年报》2001 年 7 月 9 日) 按刘洪波文章的观点,司马光砸缸的举动一般,且“无趣”,果真如此吗?这里不妨剖析一下:1.当小朋友掉进缸里爬不出来时,司马光能临险不惧,冷静处之,此种气度和心理素质是非凡的;2.司马光遇到危难时,能急人之急,急中生智,突破常规,立即想出解决…  相似文献   

13.
孙吉俊 《山东教育》2002,(32):23-24
司马光小的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忽然,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盛着水的大缸里去了,这个小伙伴在大缸里挣扎扑腾,别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搬起一块石头把缸砸了个窟窿,水漏出来了,小伙伴得救了。由此我想,在当时的情况下,一般人自然会首先想到把小孩从水里抱出来,但是缸高人矮,没有一个人能办到。司马光却独辟蹊径,想到只要砸破了水缸,水就会流出来,小伙伴就不会被淹死。这足以证明了司马光超人的智慧。而司马光这智慧的核心就是思维的开阔和灵活。从这个角度讲,司马光具有极强的逆向思维能…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听了爸爸讲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便与小伙伴把家门口的缸推倒了。爸爸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干?他说:“我这是做试验!爸爸说司马光从小就聪明,我看不见得。如果聪明,他就不该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司马光打小就很聪明,幼年时同伴不慎掉进水缸,眼看就要淹死,司马光人小体弱,无力把他救出来,情急之下,搬块石头将缸砸破,水流了出来,同伴于是得救。"司马光砸缸",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旧法,秉承祖制,主张"无为  相似文献   

16.
老师讲完司马光砸缸救出落水小伙伴的故事后,大家都钦佩司马光的聪明.但是,你想过没有,司马光聪明在哪里? “有人落水啦!”人们立即想到的是,“把人救出  相似文献   

17.
把视听读有机结合起来──《司马光》教学设计彭柯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第9课《司马光》是一篇看图学文,讲述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水缸里,司马光急中生智,举石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这篇课文图和文联系紧密。教学时,要注意图文...  相似文献   

18.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当时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是让“人离开水”,结果却无法将落水的小孩救起,在紧要关头,司马光却能转化思想想到让“水离开人”,救了小伙伴.这种打破常规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方法, 对数学解题有一定的启示.请看:  相似文献   

19.
正儿问:"妈妈,你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我想听。"于是我跟他讲起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儿名叫司马光,一天,他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有一个小朋友很调皮,爬到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上面,结果不小心掉进去  相似文献   

20.
一、谈话导入,了解出处 1. 古代有不少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说出他们的故事吗?(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有趣得很,这些小朋友好像是约好了在同一个年龄,展示自己过人的才智,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称为"七岁现象".曹冲称象是在七岁,司马光砸缸是在七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文中的王戎,当时也正好七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