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校教育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均需要校长、教师有大智慧与勇于变革的勇气。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然而学校真正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却是一件十分困难且又必须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06,(7A):12-17
站在社会的转型期,面对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行为的冲击,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源”究竟是什么?尽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下,每个人的理解与实践也不尽相同。 为期两天的“2006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落幕,来自苏浙沪三地的12位嘉宾校长相聚上海,与近百位校长代表、专家学一起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题下,围绕“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管理”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四个单元的讨论也许谈得还不够透彻,但它至少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育需要回归,需要走向朴素与纯粹。[编按]  相似文献   

3.
当代校长     
重点推荐“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改的核心之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价值取向下,我们应该作怎样的思考?在办学中,我们如何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呢?本刊特邀参加“2006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的知名校长、专家,请他们从理性思考教育本原的回归、注重发挥校长的核心作用、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科学认识学生的群体发展、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方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校本”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笔者认为,“校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工作、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意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意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校长已经认识到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校本研修是实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很多学校更加重视真正实施校本研修并通过“低耗”来取得“高效”。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角,通过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输入新的信息,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建构起新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细节”,值得引起校长关注。  相似文献   

6.
张明艳 《留学生》2014,(16):24-28
俞立中,上海纽约大学校长。1989年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回国创建我国第一个环境磁学实验室。曾先后担任上海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身为学校掌舵者,俞立中认为大学校长可以有不同风格,但“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是最根本的问题,他一直坚持“学生为本”,从没有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获得“亲民校长”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讲:“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学校管理是办学的关键。近年来,我校在工作实践中,树立“教育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校长专业化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趋势,也是学校发展实践需要。要“跳出来”对校长专业化进行审视,厘清校长的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角色。同时,校长专业化还要“扎进去”,让校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学校。  相似文献   

9.
站在社会的转型期,面对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行为的冲击,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源”究竟是什么?尽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下,每个人的理解与实践也不尽相同。为期两天的“2006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落幕,来自苏浙沪三地的12位嘉宾校长相聚上海,与近百位校长代表、专家学者一起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题下,围绕“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管理”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四个单元的讨论也许谈得还不够透彻,但它至少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育需要回归,需要走向朴素与纯粹。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理念的接受、落实、内化和行为化。作为学校校长,应考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伊始,教育领域对教育创新的高度关注,使得“校本”这一高扬个性旗帜的事物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校本”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化”就是实施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课程开发及管理的动态过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校本化改革。校本化让学校的校长走到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校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校本改革的主角。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质量高不高,社会欢迎不欢迎,是学校发展的最终评价标准。邝邦洪校长在《办学理念与治校实战》中,对“突出特色,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索尚创新”的办学理念作了阐释,邝邦洪提出的“以生为本”从“大师、大楼”的增长看到“生”的本质变化,是认识的重大突破,使教育发展观扬弃直观走向科学。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其内涵体现在:工作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价值追求是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工作原则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工作方法是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在学校工作中,要以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这个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围绕成才这个关系学生根本利益的问题来展开。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理念的接受、落实、内化和行为化。作为学校校长,应考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庞中银 《江苏教育》2006,(5A):14-15
学校管理的任务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种办学资源,管好人、理好事、办好校、育好人。管人是为了理事,只有人管好了,学校才能办好。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管好人的关键在于师生精神心理世界的管理。校长的思想影响教师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想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未来,所以校长和师生的精神世界的建设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学校管理必须推崇“以心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以物为本”的管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再到“以心为本”的管理,是管理思想的不断升华与超越,被管理学界称为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心本管理”符合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和管理哲学。古代儒家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要做大事必先正心、诚意,追求“内圣外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用精神武器来进行思想武装,他们正是靠这种精神武器建成了伟大的政党和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所以管理学家吴甘霖说:“物本管理在美国,人本管理在日本,心本管理在中国。”基于上述思考,近年来,我努力把“心本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从师生心理培育人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培训、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校长竞争上岗”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的一个浪花。鄙以为,职校校长竞争上岗应以学校发展为本。这样,一定程度上使学校有了主动权,让学校跳出被动的接受,为自己作一次决定。可以主动审视校长的管理方式和自身发展的需求,若入选者不合适,还可以再作调整。从“政府行为”到“学校行为”,这一观念的转变可不是一小步。对校长们来说,“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则是结结实实地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学校“办得好”与“办得不好”之间的差距就会显山露水。  校长竞争上岗折射出来的是市场经济下更优、更强、更新的精神。优胜劣汰的…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校长的治校方略和学校管理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关键环节。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管理策略与管理方式,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办学质量和效益。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以学生为本,实施终身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追求优质和卓越,超越平庸的教育质量观的丰富内涵等等,这些都是校长们努力的方向。没有标签式的“示范”或“特色”或“名校”等功利追求,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学校发展观,这些就是校长们的办学治校观。  相似文献   

17.
充分认识校本培训中心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国家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本”意指“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而校本培训中的“本”应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校自培基地为本,以学校教师的“教、学、研”一体化为本,以“外引—内用—网络”的师训资源为本,以学校特色为本。一、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的发展能为校本培训提供更好的培训条件,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从而促进校本培训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可以说,学校的发展与校本培训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正…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活动中心在其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校长是学校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校长角色、校长工作的性质和学校的环境正处在迅速变化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问题越来越多”;“校长需要有机会进修提高,和就职前一样,校长也有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其他专业人员一样,校长也应该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9.
天津教育津沽路旁,月牙河畔,有一座美丽的校园,这就是咸水沽一中。它是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董志强校长应记者之请谈了学校的办学经验。董校长说,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做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咸水沽一中的办学思路是,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德育工作为首位,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优化育人环境为保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德育实施“成功教育”模式,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成功动机,…  相似文献   

20.
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校长,但是,现实无法做到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好校长,优秀校长难觅,使人们总是想念那些优秀的校长,又总是期盼优秀校长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梦想着:“我要是工作在某某校长身边该多好啊!”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谁来培养优秀校长?笔者认为,培养优秀校长既需要校长“自养”,又需要他人的“异养”,方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校长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