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素荣 《体育学刊》2002,9(1):42-44
综述了我国体育领域对运动员脑电图的研究成果,重点阐明运动员安静时、负荷后、疲劳后、过度训练以及脑外伤的脑电图特点,以期为运动员选材、训练、医务监督等提供一些高级神经活动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脑电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综述了我国体育领域对运动员脑电图的研究成果,阐明少年运动员脑电图已具有成人脑电图的特点,可从事技巧性较强的项目。运动员在运动中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运动后恢复快,说明运动员适应能力良好。运动疲劳以后,θ波指数显著增高,尤其是右脑主司运动的区域。过度训练后α指数明显减少,慢波指数增加,波幅增高。拳击、足球等易引起运动员脑外伤,会导致脑电图异常,屡次损伤,可能造成神经细胞永久性损失。  相似文献   

3.
女运动员脑电图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电图是一种观察大脑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客观,能定量,且重复性较好。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女运动员脑电图的测试,并与我国脑电图正常值对比,特别是与男运动员相比较,探讨女运动员脑功能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电图的研究作作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除主要用于临床医学外逐渐用于军事医学、航天医学等,近年来开始涉及运动医学领域。本文研究从事动力性练习与从事静力性练习运动员的脑电图,其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分析两种练习运动员的脑电图特点,为教练员的科学训练及运动员的医务监督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拳击运动员与正常人脑电图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拳击运动的特点所决定,脑电图是拳击运动员医务监督的重要指标之一。检测分析其脑电波的变化,有助于对运动员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正确诊断,保护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正常进行。92年—93年对拳击运动员脑电图80例初步分析对比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辽宁男子拳击运动员,按年龄和专业训练时间分为两组。一组53人年龄15岁—19岁,训练时间1年以上。二  相似文献   

6.
1990年我们与体育科研所医学室合作,对运动员脑电图和脉搏定期进行医务监督,从中找出规律,确定较准确的指标,评定运动员疲劳和恢复的最佳范围.经过多年实践,上述方法对训练和比赛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合理、科学地掌握好训练安排是运动员恢复的最好手段.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国家田径队女子铁饼组闵春风、赵永华等人.二、研究方法1、确定当年重点比赛场次,借鉴以前训练安排的经验,以3个月或3个月以内为一个短的训练周期.每周期中争取做1~2次脑电图,并随时自行测量脉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体育运动领域中应用脑电图技术对运动员心理、生理以及选材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中利用脑电技术对运动训练提供的科研服务,为在对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对优秀射箭运动员不同阶段脑电图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不同阶段射箭运动员大脑机能的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性依据。研究结果:两次不同级别的国内比赛前,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与负荷状态下,右侧枕区(O2)应激水平有显著差异;而在恢复状态下,各指标无显著差异。冬训两阶段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与负荷状态下,两侧枕区(O1、O2)应激水平均有显著差异;而在恢复状态下,各指标无显著差异。说明较长时间的大强度小量的训练后,大脑皮层抑制减弱,兴奋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冬训期间脑机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冬训期间不同阶段脑电图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冬训期间不同阶段射箭运动员大脑机能变化的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专项负荷训练课后,射箭运动员顶枕区双侧α频段脑电功率值有下降趋势,而中央回双侧β频段脑电功率值有上升趋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专项训练课对运动员中枢机能有较显著的影响;冬训期间大负荷量低强度专项训练阶段,射箭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会由兴奋转向抑制;在冬训期间小负荷量高强度专项训练阶段,由于训练的负荷强度增加以及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随之增高;优秀射箭运动员中枢机能的各项脑电指标波动范围较大,存在个体差异.在建立优秀射箭运动员冬训期间主要脑电指标评价参考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重点运动员个性化参照标准,以便更好地用于训练监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比较不同时长午睡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以确定运动员合适的午睡持续时间。研究方法:10名运动员参加了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每人随机测试2天,一天上午训练后下午13:00进行60 min的午睡;另一天上午训练后下午13:00进行90 min的午睡。分别在每天的12:30和醒后30 min对运动员按顺序进行脑电图、生理机能和心境状态等指标的测试。结果:60 min午睡后与90 min午睡后相比,大脑皮层的α波、β波和θ波分别增加了约2.2%、21%和1.2%,δ波减少了约12.4%;反应时降低幅度、闪光融合频率及良性心境水平增加幅度均高于90 min午睡;而90 min午睡的降心率和血压的效果优于60 min午睡。结论:两种时长午睡均能改善运动员训练后大脑的机能状态和觉醒水平,但60 min午睡对反应能力和机体动员能力较好,90 min午睡对心血管机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1.
对投掷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和心理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纳入学校业余训练之中,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构成了现代体育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赛前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能消除运动员各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对提高运动成绩,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武术运动员运动疲劳下的CK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在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变化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运动负荷训练都能促使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升高,运动后次晨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变化与运动负荷的大小或运动后的疲劳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睡眠与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部分运动员睡眠状况的调查分析(包括持续时间、深度和质量等),研究了运动训练和竞赛中不同负荷、不同周期和不同阶段的睡眠特征,从而为运动员的恢复和心理调节,以及他们的训练质量和竞赛水平提供有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对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转体启动阶段进行专门训练,研制了艺术体操转体启动训练仪。该设备主要包括控制电路、制动装置和旋转装置三个部分。它可以实现只增加艺术体操运动员转体启动阶段的难度,当进入转体阶段后就撤去阻力,就降低旋转的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武术散手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特点及其训练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场测试的方法,对散手运动员的赛后即刻心率及血乳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专项耐力的特点,是以无氧耐力为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提高散手运动员无氧耐力的几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依据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历史、现状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结合我国现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模式的探讨,对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发展建议。其目的就是为现在的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体制下,保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真正成为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武汉城市圈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从调查结果表明:1)湖北省排球后备人才越来越稀少,且大部分集中在武汉城市,并且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越来越低。2)教练员年龄、学历和职称比较合理,训练能力和知识有待提高,制定训练计划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3)培养排球后备人才体制不健全,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比较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4个省市100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肝血流图的研究,(均为健将和一级运动员,平均年龄20岁,训练年限4~8年),结果表明肝血流图对运动员的机能诊断是一项良好的指标.为自行车运动员选材,改进训练方法,提供了某些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目标及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要在竞技体育舞台上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其关键是抓好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产物,它在抓好课余运动训练,培养高层次的体育后备人才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的办学性质、培养目标、领导体制等问题作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