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能让死亡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为了让从老鼠身上摘除的心脏恢复活力,科学家首先使用一种香波中使用的洗涤剂剥离掉旧的心脏细胞。只剩下胶原基质——这些蛋白纤维组织能够保证细胞连接在一起,并且能保持器官的基本形状——随后科学家在里面植入新生老鼠的心脏细胞。在把心脏与电极连接在一起后,科学家发现,心脏开始有规律地跳动,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9,(8):50-50
人类ISL1心祖细胞产生多种多功能心血管细胞系最近研究发现,小鼠的多功能胚胎ISL1(表达Islet 1)祖细胞能够生成心脏中所有主要的细胞类型。与鼠类不同.在人类心脏发育过程中.心细胞系分化和表达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而人心脏生成的途径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时代》2008,(12):81-81
全世界有2200万人患有心脏衰竭——心脏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血液。尽管这些患者服用各种治疗药物,采用多种治疗方案,但仍然有一半在确诊后撑不到5年。现在,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学家多丽丝·泰勒和她的工作团队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首先找到一个供体心脏,去除里面所有细胞,然后将患者的细胞植入其中并将其培育成一颗全新的心脏。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能缩短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名单,  相似文献   

4.
浩成 《今日科苑》2001,(12):51-52
今年7月,美国一家医院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人造心脏移植手术。这次植入的是世界上第一颗可以完全代替心室功能并完整植入体内的人造心脏。如果这种人造心脏最终通过检验,将标志着人类治疗心脏病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11,(15):39-39
英国人马太·格林现年40岁.他将成为英国第一位带着一整套人造心脏从医院走出来的人。医生植入他胸腔里的仪器,比它取代的真正的心脏稍大一些.重量低于6盎司(17010克)。它在背包携带的一个泵和一个电池的帮助下.把血液输送到格林的全身各处。世界各地大约已经有900人安装了这种“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仪.但格林是接受这种仪器的英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生物工程师从克隆牛胚胎细胞中培育出了能正常工作的人工肾。将其植入提供克隆用DNA的动物体内后,肾脏结构长出了血管和过滤系统,并产生了尿液。最关键的是,它们不被牛的免疫系统所排斥。这一突破又使人类干细胞培育移植器官和组织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长为3厘米的肾结构由生长在聚碳酸酯膜并与聚乙烯袋囊相连的细胞发育而成。所用细胞是部分发育的胚胎细胞,而不是胚胎干细胞。但研究表明,原则上说,用治疗性克隆制造不会引起排异的移植器官是可能的。除肾脏之外,科学家们还培育出了通过免疫测试的心脏…  相似文献   

7.
Science     
《科学中国人》2022,(4):11-11
体内注射治疗心脏损伤《科学》封面:有针对性的T细胞。《科学》杂志第657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向小鼠体内注射mRNA制剂,对患心衰的个体进行体内T细胞的重新编程,实现CAR-T治疗,成功减少了小鼠心脏的纤维化,修复了心脏的功能。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英文全称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研究团队将mRNA封装在气泡状的微型脂质纳米颗粒中,通过类似mRNA疫苗的方式注射至小鼠体内后,被封装的mRNA分子被T细胞捕获,使得T细胞获得特异性靶向攻击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奇迹与壮举     
季委 《科学中国人》2010,(6):108-111
2007年7月,广州,一位姓马的年轻人心脏被人用刀刺穿。刚被送到医院.呼吸心跳就停止了。垂危之际,值班专家就近拿起一把没有刀柄的手术刀片.在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急救床上迅速打开伤者胸腔,修补心脏.在短短五分钟之内.让心脏重新跳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动态     
科教大事:NATURE最新内容精选人类ISL1心祖细胞产生多种多功能心血管细胞系最近研究发现,小鼠的多功能胚胎ISL1~+(表达Islet 1)祖细胞能够生成心脏中所有主要的细胞类型。与鼠类不同,在人类心脏发育过程中,心细胞系分化和表达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而人心脏生成的途径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多样化的。Chien及其同事在发育中的人右心房及外流血管中发现了一组多样化的、多能性的人胎儿ISL~+心血管祖细胞,这些原始祖细胞可以分化心肌、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利用转基因及基因定向  相似文献   

10.
胚胎植入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胚胎植入研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女性避孕问题 ,它被列为生殖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科学问题 ,也是控制哺乳动物“育”与“不育”最关键的薄弱环节之一。它涉及胚胎和母体子宫内膜细胞多重复杂的相互作用 ,涉及源于母体子宫黄体和胚胎组织多种分子在时间和空间精细的调节过程 ,涉及在胚胎植入点同步发生组织重建和改组、细胞凋亡以及血管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吴晖 《世界发明》1998,(4):11-11
随着实验室心细胞的生长,目前.科学家们已发现了预防心脏病的新线索——服用鱼肝油。科学家们认为.这主要基于像鱼肝油这种脂肪类酸性物质能与心细胞共同作用.从而使心脏进行有力的搏动。  相似文献   

12.
刘海英 《今日科苑》2011,(13):133-133
<正> 最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英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小鼠心脏中的一种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祖细胞转换成心肌,从而证明了成体心脏中存在可重新激活的休眠性修复细胞,经刺激后能够生成心肌,修复受损心脏。祖细胞又称前体细胞,它居于干细胞和成体细胞之间。与能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不同,祖细胞的分化方向已比较确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技术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大到恐龙、鲸鱼,小到细菌、病毒。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几乎都以DNA(或RNA)来储存遗传信息,而且这些生物的DNA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在这样的基础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可以使人们像连接不同颜色的绳索一样把不同生物的DNA连接到一起。转基因技术与细胞信息的改变有关,简单地说就是将一种物种的目标基因人工地植入到另一物种的细胞内,从而使被植入细胞的原有信息发生部分改变,被植入物种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化。转基因作物在认定的操作下稳定整合有这种外来DNA(基因)的作物。这一过程通常也叫作…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在体内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将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到新生3d的小鼠侧脑室中,分别于移植后0d,9d和14d处死受体鼠,取其脑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后行冠状面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MSCs的植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植入细胞神经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定位双重标记的植入细胞,结果:受体小鼠脑中均可检出植入的细胞,此类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特异的微管相关蛋β-Ⅲ-Tubulin(Tuj1),微管相关蛋白2(MAP2),一些细胞表达神经胶质细胞特异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hMSCs植入后受到脑组织特定微环境的影响,在体内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并参与到发育的神经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英语口语在社会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将文化植入口语教学,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本文试从文化与语言关系的角度入手,来探讨文化植入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百科知识》2010,(23):11-11
德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植入眼睛的电子芯片,以帮助眼疾患者恢复视觉。这种电子芯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只是替代受损的感光细胞,把感受到的光信号通过眼睛中的健康细胞来传导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IBBME)和麦克尤恩再生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合作.首次确定了与心脏功能有关的最佳结构和细胞比例.这一发现也让该小组转向另一项研究:设计制造迄今为止第一个活的三维人类心率失常组织。这也标志着研究人员首次试图确定一种精确的细胞类型与比例的“配方”,按这种”配方”就能生产出高度功能化的心脏组织。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18.
海藻酸钙/聚赖氨酸微囊化人工细胞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疗法和体细胞基因治疗,是采用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性细胞植入病体内,以补充病损细胞的功能,达到治疗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作用,它被认为将在本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用于临床治疗,造福于人类。与器官移植相同,也面临着移植物来源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两大难题。常用于克服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战国时代,有位被人称之为神医的扁鹊,他曾给人施行过剖腹换心手术,治好了病人,这当时是个幻想式的故事而已,但它却反映了人们千百年来对人体缺损器官移植的梦想和追求,今天,器官移植已逐步从梦想走向现实,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被植入控制化人工器官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控制化人工器官”一词最早出现于60年代的科幻小说中,被植入人造心脏的人变成了“超人”,他们能做出一系列凡人所不能做到的事。人体器官移植的研究整整花费了科学家一个世纪的时间,早在1905年,法国…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8,(3):126-126
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人类及小鼠的成年皮肤细胞可以通过程序改编而成为多能细胞——它们能以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方式来产生任何类型的细胞。现在,从事这一工作的研究团队之一又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被导引的多能干细胞或称iPS细胞在植入体内的时候是如何在不引起肿瘤的情况下进行程序改编的。这是iPS细胞在用于疾病研究或研发人类治疗方法的时候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