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建国以来 ,我党对现代化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由开始认为的现代化就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环节的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现代化再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凝结了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和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必先认识社会主义。认识社会主义既不会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建国5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过程,期间还伴随着曲折与坎坷。实践证明,只有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概念的关系,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它们的本质区别和紧密联系,更好地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运用它们。  相似文献   

4.
政治合法性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与政治秩序的安定。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合法性基础培育、流失、重构、丰富等四个时期。回顾建国以来党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变迁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几点最基本的历史经验,这也是永葆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所必须遵循的执政规律,即应不断创新意识形态,用意识形态的先进性维系合法性;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执政的有效性生成合法性;积极开发制度、程序和法律合法性资源,用制度创新巩固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是党确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战略依据.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的认识经历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到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发展,不仅影响到党的革命任务、革命道路、抗日方针,也影响到党的工作重心、工业化模式以及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关系.对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判断,是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确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历程中,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既获得过正确的认识,也产生过偏误的理解,本文分四个阶段对这一认识历程进行了剖析,从中引出以下历史启示:必须正确处理拒绝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必须正确认识经典社会主义同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集中起来就是发展问题,发展成为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主旋律。重视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因而,系统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共产党八大前后中央领导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大前后,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及其性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价值规律和价格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宏观调控调节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为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他们没能沿着这些积极成果继续前进并最终完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原因在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苏联模式的影响、经济规律认识的困难、我国复杂的国情。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对西学的认识可分为四个阶段.出国前,黄遵宪对西学的理解是朦朦胧胧的;驻外国期间,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深入考察西学,更新认识,不断地深入西学的精髓;结束外交生涯到被罢官,他开始将西学应用于变革中国的社会实践中,成为维新派重要的旗帜性人物之一;罢官以后,他依然执着地探索西学在中国社会的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述,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制定和实行的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贯穿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2.
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并且始终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结合在一起 ,它在探索中不断深化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了初步探索,强调发展的基础地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20世纪90年代后,江泽民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确立了发展的首要地位;进入21世纪后,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后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 ,着重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上强调监督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吸取了建国以后党在民主监督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 ,强调制度监督的决定性作用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 ,为党和国家的权力监督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的过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监督思想在可操作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和中共八大都是很重要的大会,他们不仅在各自党内和国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两次大会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苏共二十大对中共八大的深刻影响上。这种影响又体现在多个方面,即思想解放、指导思想的转变、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的确定、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对国际局势的认识、民主法制建设、民族政策的制定、反对个人崇拜,以及中央委员会的规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执政合法性是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认可、支持。中国共产党最初获得执政合法性是建立在革命合法性基础上,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21世纪,中国共产党处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申,其执政合法性面临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迁和功利价值等方面的新挑战。面对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重视发挥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功能,强化社会利益表达和整合功能,继续保持经济不断增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以维护其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中创立了民办教育理论,经历了建党前后的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的民办公助教育理论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的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时期的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几个阶段,形成了党的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经验与特点,促进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确立的经济建设总方针。党的建设必须与经济工作同向、同步、同时进行,要围绕经济抓党建,才能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构成了一脉相承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综观这一发展历程 ,具有实践性 ,时代性 ,创新性 ,坚持反对“左”、右倾错误干扰等鲜明特点。认真研究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对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民生观,这是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民生问题存在差别,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民生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探究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历史演进轨迹,分析其内涵,把握其特色,对深刻理解党的宗旨,解决当代日益凸现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