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元剧妓女戏文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妓业的繁盛、文人狎妓纳娼的生活态度以及蒙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元剧妓女戏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儒家诗学精神被撕破,再加上科举的废止、文人的沦落使剧作家们背离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被迫以一种激愤、叛逆的心态在“倚红偎翠”的元代妓女戏中抒写心志,塑造了一批光彩夺目的鲜活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元杂剧中文人与娼优的爱情杂剧入手,阐述了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与心态.文章试图从文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多舛与杂剧中理想境界里的顺遂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元代文人创作这一类士子与娼优爱情杂剧的社会根源与深层心理,从而把握元代的社会特征及其元代文人的心理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元代文人丧失了正常的表达空间,他们把巨大失意寄托在文学作品中。元杂剧中士妓爱情故事以及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可透露出到他们的心理印痕。元杂剧中充满铜臭气息的商人形象,是元代文人失意心理的一种平衡。女主人公以文人知音的形象存在,是失意文人最好的心灵抚慰者,也曲折地表达了文人孤芳自赏的独特心理。而在这类剧作中,鸨母和皇帝的强势者的形象,体现着文人对现实的曲折反抗与理想化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塑造的张生形象,无疑带有元代“书会才人”的成色,他或苦闷抑郁、或放浪形骸、或玩世不恭、或渴望爱情功名,都是特殊历史时期元代文人共有的心态,文章试图从张生形象着眼,挖掘元代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相较于前代类题材作品,元代婚礼杂剧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普遍增强。在中国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教化下,元代婚恋杂剧中却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剧中女性大都追求人性解放与爱情,不卑不亢,自尊自重,追求自主平等的婚恋,渴望建立于情感之上的爱情婚姻。研究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婚恋观,对于我们更好了解元代文人的创作心理,甚至了解元代女性形象和婚恋观念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元代士妓恋爱剧和婚姻家庭剧中,塑造了大量的歌妓形象,这些歌妓形象存在着明显的变异现象。爱情剧中,由于草原文化的冲击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在尽情美化歌妓的同时,又为她们设计了理想的归宿;婚姻家庭剧中,出于传统观念的偏见,则对歌妓进行贬斥。  相似文献   

7.
元代杂剧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反映了元代文人的复杂的爱情世界。其中有挫折与抑郁,也有自信与理想。元代文人爱情道路上的挫折,主要来自封建礼法的束缚,以及世俗偏见的威逼,没有经济实力与没有社会地位,使文人遭受不幸。但剧作家安排最终总是文人士子应举得官,与相爱之人团圆的结局,则是元文人爱情理想光彩的闪现。这样将现实描写与对未来的憧憬融为一体,并没有影响戏曲艺术的真实性,反而增强了戏曲的表现力。读者从剧中既了解到所反映的社会特征,又窥见到文人的心理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娼妓形象在文人笔下经常出现,刘鹗的《老残游记》也不例外。随着老残游历的步伐,四种娼妓形象涌入眼前,其中对于翠环和逸云着墨最多。她们均是被迫为妓,遭遇了生存或爱情的巨大打击,最后都选择了出世来寻求解脱。这种不幸的遭遇和相似的结局体现了妓女群体的走投无路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中的包公戏塑造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小民形象,这些形象是元代社会现实生活中小民百姓的缩影,他们或是备受压迫残害,或是作恶多端。作者通过描写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来揭露元代社会的弊端,批判元代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让观众、读者更好地了解元代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元蒙统治者对汉儒的轻贱和对汉文化的轻视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元代文人因此不得不结束科举仕途的美梦,跌入极其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中.他们踽步街头,流连青楼,得以同市井平民广泛接触.他们熟悉市井百姓的语言,了解平民的形象,接受人民的观念,带着民族之仇、国家之恨写出了一部部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元代杂剧.元代公案戏是元杂剧中的一朵奇葩,它洋溢着突出的俗文化意识,反映了广大被压迫群众的共同心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俗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言通俗易懂,本色当行;二是塑造了众多下层平民形象,展示了他们的反抗斗争风采;三是舞台形象类型化,情节关目雷同化;四是反映了市井平民的思想价值观念.下面本文试图对元公案戏俗文化品格之表现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寻分析.  相似文献   

11.
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精心塑造的两位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们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但又无法摆脱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从而走上一条置她们于死地的绝路,并最终走向毁灭。本文拟就这两位具有相近性格、相似结局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校园日常体育健身活动与校园专门性体育集体活动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其存在着硬件隐患、人为隐患与其他不可抗力的意外隐患.建议:加强事前防范性、事中应对性与事后完善性的预案,运用全员防范、制度推进与岗位负责的方法,是化解风险、降低损失与避免次生灾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主要有:大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缺乏统一的价值观,人生奋斗目标模糊;一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待遇有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缺乏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晋宋之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士族权力有所降低,庶族(寒人)权势有所提高,出现了士庶消长的局面。与此相应在思想领域,玄释合流中出现了玄消释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无线互联网里,信息终端随人的移动而可以无线互联,是网追人。这就对未来高校的会计人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魏晋南北朝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衰微而玄学盛行,社会风气大为开放,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呈现出了和以往不同的特色。《世说新语》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而公民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之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的率先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教育包括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中国教育现代化应实施“重点投入,优先发展”、“确保基础,高层统筹”、“集中几点,放开一片”、“经济制导,法规制约”四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论《山南水北》的反异化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功在其《山南水北》中通过对人性被异化的都市文明与多少带有原生态文化因素的八溪峒乡土文明的对立性审思,对唯经济主义的揶揄以及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对体力劳动的热情赞美张扬了颇具现代性的反异化姿态。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路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与中国梦实现的动力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三个方面,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应坚持的思想原则和须培养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20.
明代经济领域诓骗窃夺现象的盛行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贫富差距空前加大。这种社会存在影响了社会思想意识。一方面工商皆本等标志着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宝贵思想产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崇拜金钱财富的思想也恶性泛滥起来。这造成了明代经济领域诓骗窃夺现象的空前盛行,这种社会现象广泛地发生在各种社会群体之间,实行诓骗窃夺之人,采用的手段多而狡猾、残忍。面对诓骗窃夺的严重危害,明朝政府、各阶层人士、特别是有社会责任心之知识分子,进行了多方面的防范和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