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人师已近8年了。在这8年里,我一路播种,一路采撷。翻开我的教育词典,竟也琳琅满目:梦想、激情,规则、示范,从容、诗意……任何一个词汇,都是我成长的印记。而今,我也从一位青涩的师范毕业生成长为一个熟悉业务的中青年教师了,想来,心中着实有着几分欣喜。梦想·激情还记得年少并不轻狂的梦。一心一意只想当个乡村教师,塑造一代人;上课之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老去,满头银发,漫步白桦林,抬头看夕阳……现在想来,仍觉得分外美好。不过,人生总不尽如人意。虽然未能成为乡村教师,终是一件憾事,但成为特教教师,却让我的心灵终究有了安顿之所。  相似文献   

2.
宋代军 《山东教育》2009,(12):31-31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从未有过与当今小学语文名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更从未梦想过有一天能走进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前些时候,于永正老师应邀来滨州参加“同课异构”活动,我终于可以一睹名师风采了。可是,在于老师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3.
严春花 《成才之路》2009,(13):23-23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最初的理想并不是想做教师,然而中考时我却拗不过当老师的父亲,无奈地选择了中师。毕业后,我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刚到学校时,看着那破旧的校舍,我心中一阵悲凉,我的青春,我的梦想就要在这个穷山沟中耗去。想想都伤心。  相似文献   

4.
段慧慧 《中国教师》2012,(16):17-18
<正>用穿透心灵的热情,去改变懵懂的学生。——题记漫步乡村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乡村独有的气息,伴着朗朗的读书声,展望着自己的青春梦想。是的,这就是我的身份——一名基层特岗教师。  相似文献   

5.
金佩庆 《生活教育》2011,(11):44-46
这些论文都是我在山东邹平工作的时期写的。为了人生,为了中国,我不能不工作;也不能不奋勉自己和朋友们一同来工作。我们认为中国问题的重心在乡村,在农民。乡村社会没办法,农民生活没办法,中国问题是不得解决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近十年来大部分工作的时间也都是在农村。我是从事教育的,当然,我不能不注意乡村农民大众的教育。乡农教育,在我看,就是乡村农民大众的生活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逐步确立了以"乡村教育"为特色建设的文化主线,通过营造诗意校园,培育气质儒雅的乡村人;巧手编织梦想,培育开拓创新的乡村人;依托传统体育,培育身心健康的乡村人;开展综合实践,培育热爱家乡的乡村人。  相似文献   

7.
我是外星人     
胡潇 《初中生》2013,(5):65
这是一部极富音乐与幻想色彩的儿童影片,通过乡村儿童、都市女青年、传奇民歌老人的邂逅.呈现他们不同的困境、同样的热爱与梦想.体现儿童与成人、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冲撞,互补,融合.唤醒困顿的人生.展现纯净、自由、乐观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在课堂上让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梦想。同学们的梦想五花八门,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探险家,有的想当歌手,有的想当演员,有的想当医生……来自乡村的刘毅,脸蛋红扑扑的,一张嘴一口乡音,同学们都笑他老土。当每个人都说完了自己的梦想,他也鼓足勇气站起来,说:"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开着车去北京旅游,看升旗……"话没说完,便引来哄堂大笑。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家很穷,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在课堂上让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梦想。同学们的梦想五花的想当探险家,有的想当歌手,有的想当演员,有的想当医生……来自乡村的刘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年前,怀着美好的梦想,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原则,进入了乡村小学.踏上了教育这块陌生而又新奇的土地,并成为教育战线上普通而又光荣的一员。自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我便全身心投入,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诗句。套用之,可以代表我对乡村教育的一片深情。我走上乡村教育之路,与我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我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对于乡村教育,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乡村教育事业,他是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又贡献了自己的儿女。当时的乡村教师,地位低下、收入微薄。记得小时候,我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生活常常陷入入不敷出的拮据状况之中。从小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了坚决不做乡村教师。1987年,我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父亲极力要求我填报师范学校,虽然心有不甘,但父命难违,最…  相似文献   

11.
当前,乡村建设正处在从脱贫走向振兴的转型发展期。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基本实现了精准“扶困”,并取得“扶志”的初步成效,但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还存在资助形式简单、思想引领不够、部门协同不足等措施与制度的不足。高校资助工作要建立“强能”的长效帮扶机制,从精准资“助”、理想建“筑”、能力锻“铸”三个方面探寻在服务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实现路径,以助力受助学生把人生梦想投入乡村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2.
这些论文都是我在山东邹平工作的时期写的。为了人生,为了中国,我不能不工作;也不能不奋勉自己和朋友们一同来工作。我们认为中国问题的重心在乡村,在农民。乡村社会没办法,农民生活没办法,中国问题是不得解决的。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近十年来大部分工作的时间也都是在农村。我是从事教育的,当然,我不能不注意乡村农民大众的教育。乡农教育,在我看,就是乡村农民大众的生活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朱宇 《江苏教育》2012,(35):62-64
在江苏省扬州市北郊,有一座美丽的神居山。山下,有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我的母校——高邮市天山镇中心小学。这所学校有一群守望乡村、孜孜以求的教育"追梦人"——一群淳朴真诚、可亲可敬的乡村教师。1986年,18岁的我中师毕业后回到家乡,也成了这群"追梦人"中的一员,开始在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尽情舞出自己的梦想。为了那一群群可爱的乡村娃娃,也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26年的岁月,在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在批改作业  相似文献   

14.
借着文字,走回内心家园现实是强大的,当你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现实很快就会改变一切,淹没一切。如何保有梦想,始终做一个身处现实却不庸俗的人?这需要我们固守内心的领地。多年前我就一直跟自己说:不管如何,做一个内心化的人。当别人随波逐流,你还像一棵树,迎风独立,保有自己的思想和节奏;当更多人朝着利益的方向奔忙,你还走在自己的路上,怀藏对艺术的情思。是写作,给了我轻逸的力量,让我超越了泥沙俱下的现实,也是写作把人生的更多可能还给我。借着汉字,我走回内心的家园。借用拉斯凯·许勒的话说,文字帮助我回到了无边的自我。在我的全部写作中,童年、乡村和故土几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生命最初的七年是在南方的一个小山村度过的,那段时光,乡村的草木、人物和故事,改变了我内心的结构。长大后,我远离乡村,我的世界失去了乡村。我想在纸上留住旧时光,之所以选择散文这样一种文体,它的好处在于闲散而放松,像谈论天气和家常,像和自己的亲密朋友聊天。你很随意就流露了自己的真性情,那些推心置腹的话你说得一点也不顾忌。散文,让人放松,也让人遇见真诚的自己。  相似文献   

15.
曾经,我梦想自己是个钢琴家。从容、优雅,于灵动的手指下流出美妙、清雅的乐符。曾经,我梦想自己是个画家。可以深沉,可以潇洒;可以激情澎湃,可以小桥流水。于画布铺就的人生之路上涂抹缤纷的色彩。曾经,我梦想自己是个舞蹈家。轻快跳跃、摇曳生姿,聚光灯下,我就是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焦点。梦想如果停滞不前,便永远只是梦想。梦想若成为动力,则会激发出行动的勇  相似文献   

16.
冯丽 《职教论坛》2015,(4):50-5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乡村教育家们试图通过教育与农业、农村的相结合来改变新式教育在农村难以推行的状况,并最终实现"拯救乡村、复兴中国"的梦想,从这一目标指向来讲,乡村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致使其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但过分夸大教育功能以及其办学方向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无疑是很重要的原因。尽管最初的目标并未实现,但乡村教育还是有历史贡献的,它的贡献在于推动了师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国农村基础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从这点来说,毫无疑问它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维克特说过:天黑透了的时候,更能看见星光。我是一个平凡的教师,我愿作夜空中的一颗星星,虽然这光有些微弱,但我心甘情愿,因为我深知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活,但我却可以为我的梦想不断地追求。  相似文献   

18.
"走进新时代,还能更精彩",表达了中国乡村教师的使命担当和文化自信。新时代,乡村教师有盼头,能够创造崇高的生命价值,享受到充分的生命尊严和人生乐趣。新时代,乡村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不断创新专业成长方式,创造更加精彩的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19.
我已飞过     
年幼时.居住在僻远乡村的我,就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在我的想像中,高楼林立是美的,山清水秀也是美的,人群熙攘是美的.地广人稀也是美的,文明时尚是美的,质朴古老也是美的……只要走出去,看看外选的天地.都会给我的人生添上美妙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仁人志士抱着教育救国的教育理想,期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陶行知通过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培养知行合一的推动乡村社会变革的领袖教师。陶行知的乡村师范之主旨是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陶行知开展乡村师范教育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寄希望于通过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乡村教师,从活的乡村教师产生活的乡村学生和未来活的国民,从而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实践与思想对当今乡村师范教育乃至乡村社会改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包括国家在制定师范教育宏观政策方面应加强对乡村师范教育的支持;师范院校需要推动师范教育课程变革,为乡村教育乃至乡村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培育师范生浓厚的教育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