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据《非洲观察》网(africareview.com)2012年4月16日消息,毛里求斯近日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签订了高等教育合作意向。该合作意向将使三国互相认可交换学生的学历。毛里求斯高等教育及科技研究部部长吉达表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的职业教育职教中心研究所曾子达一、普通教育体系马来西亚基础教育的学制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2年。儿童6岁入学,高中毕业后就业或接受二三年制高中后教育或升入学院和大学。马来西亚的普通教育渗透职教因素。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接触一些职前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6日,马来西亚董教总教育中心举办“汉语作为第二语苦教学:发展形势与教学问题”讲座会。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教授应叶新田主席的邀请,担任讲座会主讲人,就马来西亚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问题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将马来西亚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分为萌芽、初步发展和迅速发展三个阶段,着重研究发展阶段中女生毛入学率、女生占总学生数的比例和专业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20世纪80年代以前没有私立高等院校,8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经济危机后,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申请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众多和社会人才需求量大,以及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马来西亚为了实现区域教育中心的宏愿,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及措施,本文从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进行大学学制改革、大学企业化、海外输出教育等方面将这些政策及措施进行了简要概括,力争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材料。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作为读书人,我在国内逛过大大小小许多书展,但去国外逛书展却还没有经历过。2007年年末应马来西亚有关方面邀请,前往吉隆坡逛"第九届国际中文书展"。海涵华宇,文系马来。飞机一到吉隆坡,我就被马来半岛浓浓的中国风所包围。南马文艺研究会会长、著名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雪萍  陈澍 《江苏高教》2006,(4):145-148
为了保障高等教育质量,马来西亚政府逐步建立并完善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本文从阐述马来西亚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背景入手,着重分析了其现行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总结出几点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东盟成员国之一的马来西亚由于受本国文化和历史的双重影响,其英语极具本国特色,形成了马来西亚英语变体。文章从语音层面出发,对颇具特色的马来西亚英语语音进行粗略探讨,总结了马来西亚英语语音的特点和成因,为促进经贸文化的顺利交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高校脱离象牙塔进入现代社会中心以来,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马来西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高校、政府、民间第三方机构共同组成,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吴欣 《海外求学》2004,(23):14-17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以国家教育为主体,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并存。马来西亚留学政策中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公立大学一般不招收国外自费留学生,国际学生到马来西亚留学,主要申请私立院校。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学校德育具有注重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和德育等方面的显著特点,系统地分析马来西亚学校的德育特色,可以为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马来西亚着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并颁布与实施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私有化的政策法规。这不但促进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更为私立高等教育合法合规地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解决和消除多民族、多宗教及多元文化的矛盾和冲突是马来西亚确保国家统一安定、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一项重要国策,为此马国自1957年独立以来在学校德育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德育体系,对促进这一多元文化国家的团结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范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华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政治地位较之印度尼西亚华人要好得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政策比印度尼西亚宽松。通过两国华人政策的对比,分析两国华人政策差异的原因及造成的不同后果,并对两国的华人政策前景与走向做出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