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节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在以“书到用时方恨少”为题的一节中,着重说的是从书本中学习,勤读书,多读书。在以“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本节中,我们着重说的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勤观察,多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评论文章的重要特征,也是它的基本属性,就是针砭现实,干预生活。或歌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或提倡什么,或反对什么,都必须依附现实生活,针对现实生活,而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这就必须关注现实,研究现实。借用大家熟知的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大家知道,猎人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灵敏的嗅觉。他之所以能看到和发现一般人眼睛看不到、常人鼻子闻不到的猎物,这并不是由于他们天生有异于一般人的眼睛和鼻子,而是职业习惯养成的,或者说是训练出来的。评论工作者也要养成自己异于一般人的眼光和嗅觉,时刻用“我要写评论文章”的心态去观察生活,发现题材。在新闻界同行中有“新闻鼻”的说法,从事评论写作的人就得  相似文献   

2.
初学评论写作的同志最关心的是:究竟怎样写评论?有些什么写作方法?这实在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确切地说,是个难以回答得完全正确和非常全面的问题。古人就说过“文无定法”的话,说明文章从来都没有固定的写作方法。评论文章也不例外。任何一个经常从事评论文章写作的人,几乎都可以讲出一套评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当然,在各有己见、众说纷纭的写作方法中,也有一些共同的方法,或者说规律,我们在本章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评论真实谈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那么,就当前社会上之问题发表意见的新闻评论,要不要真实? 新闻评论也要讲真实性。笔者认为,真实也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它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兴衰成败。新闻描述事实,必须忠于事实;评论剖析事实,也必须合于事实。 新闻评论是论说文,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于文章的主旨,即中心思想。这种统一,即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统一。新闻评论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具有五重含义。也就是说,新闻评论应具备“五真”,即“靶真”、“理真”、“情真”、“事真”、“述真”。 一曰:靶真”。 评论皆有“靶”。“靶”是新闻评论所针对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评论标题看上去"一句话"、"几个字",但是具有引人人胜、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万不可小看。它不仅是文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文章能否先声夺人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新闻评论标题满足准确、鲜明、生动、新颖、简洁等要求。新闻评论的标题究竟如何制作?本文将粗浅地谈谈新闻评论标题制作方法。引语法即引用别人的话或做法作为标题观点的一种标题制作方法。这里引用的话或做法就是文章的主题,由此展开议论,这种做法因其新颖引人,给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启迪,常常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如《人民日报》曾刊登的《"一天都不能作假"》(作者王科)一文,说到西安市  相似文献   

5.
小报评论要面向群众,既要为群众讲话,也要向群众讲话。我们体会这样做效果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报纸的言论居高临下地发指令、提要求的多,有些言论,一连用十多个“要”、“必须”等等;一些说理性的评论也是生吞活剥地往下灌,不考虑群众是否能接受。群众批评我们:“报小架子大,评论口气大。”在报纸改革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小报主要是办给群众看的,评论必须从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多为群众讲话。如去年5月,阜宁县有些社队干部片面强调“统”,一个队里规定了“十个统”,有些县社干部干脆在会上说,要在“统”字上大做文章。为此我们发表了《在“宜”字上做文章》一文,对不利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执行和完善的提法和做法,作了批评,强调了应该是宣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思想。群众反映这篇文章登得及时,有些干部也觉得澄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大众日报》推出了一组(7篇)颇有新意的评论文章——《职业道德对话评论》,反响较大。“本报评论员”邀请部分普通群众,围绕职业道德范畴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双方在热烈真挚的交谈中,把评论一步一步地推向深入,最终达到高潮。 这组文章,在把“对话体评论”这种文体献给广大读者的同时,也给新闻界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顾名思义,“对话体评论”是将对话主体(本报评论员)与对话客体之间,对某一(些)问题或某种(些)现象的评论,如实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即予以发表的一种评论体裁。 其实,对于“对话体评论”,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古希腊时期著名哲人苏格拉底与一些思想者的对话,古印度释迦牟尼与弟子们的对话,以及我国古代著名  相似文献   

7.
怎样写好地区报纸评论?这几年来,我们湖北孝感报在探索报纸通俗化的同时,对评论改革也下了一番功夫。孝感地区离武汉市很近,湖北日报当天就来了,中央报刊隔天也能见到。小报自己写社论,抄抄转转当“文抄公”,不免隔靴搔痒,没人看;另外,写社论一般与读者见面慢,是“水落三秋”,不应急。这就逼着我们快上马,下决心改革评论工作,以适应当地读者接受水平,适合自己目前办报的水平。我们在1978年11月1日见报的第一篇“百字文”,是不拘一格发议论来代替社论和短评等形式的小文章,严格地说,不怎么象一篇评论。  相似文献   

8.
人云新闻评论是画龙点睛之作。但其睛,有时不在面中,而在尾上。睛是否点好,关系重大。 在新闻评论的写作中,不重视尾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蛇足”之尾。有尾与无尾,应按评论文章的内容而定,而我们有些作者在文章结束时,不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一个尾。虽为费心,也为“蛇足”之尾,因为有些文章的结论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正论部分,通过论证已把结论告诉读者,就不用再安尾巴。特别是篇幅短小的评论,论点较为清晰明了,论证亦严密有力,更应顺其自然,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2004,(12):31-31
《办报参考》2004年第15期发表于洋的文章《评论监督“三要”》。文章说,与其他种类的舆论监督相比,评论监督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笔者提出评论监督应注意“三要”。  相似文献   

10.
第三节逻辑严密逻辑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通讯也好,评论也好,任何文体都需要讲逻辑。任何文体都有其自身的逻辑。逻辑学的旧称就是“论理学”。作为以说理析辨为使命和特征的评论文章,尤其需要讲逻辑。评论之所以能说服人,一靠理论的力量,二靠逻辑的力量。严密的逻辑是评论的另一要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大概不会是一次成功的,总得要改的。开头起草的时候,一定有缺点,一定有漏洞”,“所以写好之后,要自己看,多看几遍。”这是我们的老前辈叶圣陶同志勉励新闻工作者的一段话。叶老说的“文章”,当然也包括评论,“总得要改的”,说明修改是评论文章写作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工序。可是有些同志特别是一些初学评论写作的年轻人,不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写评论总想一次成功。既怕麻烦,不愿自己动手改;更爱面子,不愿别人对他的文章作修改。这两种想法根源是一个:过份  相似文献   

12.
评论的选题,主要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择评论题目,是评论写作的第一步。从事评论写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选定一个好题目,文章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不首先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就谈不上怎样写,更谈不上怎样写好的问题。选择评论题目看似平常,实际上大有研究。在选择具体评论题目的时候,有的同志往往图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者都清楚,评论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一谈到新闻评论。有些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便皱起眉头.甚至叫苦。因为写电视新闻评论不仅要提炼论点,选择材料,而且要慎重地考虑如何拍摄和运用图像。因此,与其它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的确“难写”、“难采”和“难编”。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从新闻的实际出发,把握好下列几个关系,电视新闻评论也能迎难而“解”:  相似文献   

14.
加强广播言论,是当前广播新闻宣传的需要,也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建德人民广播电台在《建广新闻》节目中开设“建广评论”栏目已经10多年了,据初步统计:该台在“建广评论”栏目中共播出各类广播评论有一千多篇,其中《为民服务要实实在在》、《以人为本重在落实》、《情系再就业更应法系再就业》、《违章建筑何时休》、  相似文献   

15.
姚文华同志在“新闻知识讲座”的第十讲“评论要素与写作程序”中说过:“新闻评论是新闻的一种体裁,所用论据必须真实、准确”。这里所说的论据,一是事实,二是理论。新闻评论中所引用的事例就是事实论据,  相似文献   

16.
常写评论的同志都有个体会:文章开头难。如何剖析这个难题,是研究评论文章布局时不可忽略的。在上一讲中已经讲到:研究评论的布局,既要研究“内部结构”,又要研究“表现形式”。所谓“表现形式”,包括:开头、展开论证、结尾。也有人叫作引论、正论和结  相似文献   

17.
有几位通讯员来信说评论文章难写,有时选了一个好题目,但一动笔就陷入“僵局”,往往是叙说老半天,绕题打转转,有理说不清,讲不透。我感到,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是一些通讯员写评论文时常常感到犯难的一个问题。其所以难,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它涉及评论文章写作中的主要之点,即如果选择论据和进行论证的问题。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为大家提供一个思索问题的路子。评论文顾名思义,主要是“评”和“论“。因此,在选好题目,提出问题之后,关键是要对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这个过程也就是论证的过程。分析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评论是新闻媒体的一面旗帜。评论文章的好坏,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媒体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台广播评论也不例外。由于对象特殊,要求更不一般。近些年来,随着两岸同胞交流接触日益频繁,传播媒体不断增加,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对台湾广播的评论文章从内容到形式,已有很大的变化。根据我们金陵之声电台从事对台广播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为了提高收听效果,我们认为当前对台评论应该强化“四性”,即时效性、易受性、贴近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文采主要是指文风、辞章修养同题。一篇好的新闻评论,不仅要做到思想内容正确,说理的方式也要讲究辞章,要写得有文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苏东坡也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矣。”古人讲的这些道  相似文献   

20.
读了今年第六期《新闻战线》上《地市县报园地》专栏刊登的《总编辑亲自撰写评论》一文,产生了一些想法。鹤岗日报总编辑傅玺政写评论,本是新闻界的光荣传统,也是总编辑们的“份内事”,现在却要在“撰写”之前冠以“亲自”二字,可见,这“份内事”正在变为“份外事”。这不是笔者在这里瞎估摸。今年春天,我曾在一个全省报纸副刊会议上询问了十几位地市报纸的编辑,回答是,没有一家报社的总编亲自写评论。平心再想,这似乎也不能全怪总编辑们。事务缠身,会议接踵,往往拖得他们精疲力尽,思路闭塞,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去“鉴古”、“察今”。再加上方方面面某些人又总爱“自动对号”,总编辑们和我们普通评论作者一样,往往也是论笔未下,芒刺在背,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心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是人之常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