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面对"入世"、"减负"等冲击波,我国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已进入短兵相接的"白热化"阶段,图书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图书营销策略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从编辑本位转向读者本位、市场本位,加大营销的策划含量,在营销创意中巧妙地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整合出版资源,使出版资源在更高的营销层面和更广阔的时空中得到更优化的配置,提高图书出版的投入和产出的比值,让有限的出版资源在"魔方"般的重组中"裂变"出更多的"市场宠儿",取得出版效益的最大化.新时期图书营销大趋势表现在以下十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高涨,加上众多出版社积极参与竞争,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了英语图书市场的繁荣.其结果是读者的需求比短缺经济时代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满足.在读者受惠的同时,英语图书的出版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愈加严格的市场筛选.如何在种类齐全、品种繁多的市场格局下,出好书、出新书,是摆在每一位英语图书编辑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图书市场新话题:图书生命周期缩短 这几年,随着图书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以及出版业整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出版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现象,需要我们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来认识。图书的生命周期缩短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当然,这里所指的图书的生命周期,是指图书的市场寿命,即图书在市场上存在的时间,其长短受读者需求变化、图书被同类读物所取代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图书的使用寿命或称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4.
出版工作者经常强调"眼睛盯着市场,心里装着读者",实际上这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出版的图书要反映读者的需求,而读者需求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总结多年来图书出版的经验,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反映了读者需求,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就比较畅销,否则就销得不好,甚至出现滞销.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在图书比较短缺的卖方市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是书就能卖得好.  相似文献   

5.
徐军  余世英 《出版科学》2007,15(1):64-66
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网络技术的发展、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是出版企业实施图书定制营销的主要动因.出版企业实施图书定制营销的策略有:建立读者数据库,加强与读者沟通;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出版流程;积极推行按需印刷业务.  相似文献   

6.
对于图书出版业来说,编校质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中国人历来就有尊崇文化和书籍的传统,所谓"文章千古事".在现代信息社会,图书更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关涉到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发展,也是关乎民族兴衰的一项基本工程.但是,随着图书出版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出版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图书质量大大缩水.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不久前某家省出版社出版的某位著名作家的文集,竟然在短短两千多字的前言中出现17处错误,被读者称作"一起严重的图书质量事故".针对图书质量问题我们不妨剖析和借鉴一下美国一些出版公司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谭平 《现代出版》2001,(2):34-35
图书出版应以市场为依据,以读者需求为前提。读者需要什么 ?市场缺少什么 ?不能靠想像去猜测,而应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来探求。这种调查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图书市场及周边市场的调查;二是对社会的调查。图书市场及周边市场调查的内容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上同类图书的出版情况、营销情况和市场反映调查;二是当前同类图书的运作情况以及市场情况调查;三是对尚未被人们利用的市场空间和入市角度的调查。社会调查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本专业学术进展情况调查;二是其他出版社同类图书出版情况调查;三是本专业图书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文教图书掀起阵阵热潮,数百家出版社竞相挤入"商机无限"的文教图书的出版之路,上万种文教图书铺天盖地地投放市场.书店面对琳琅满目的文教图书,面对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该选择什么样的文教图书、制定什么样的营销思路、采取什么样的促销策略,来吸引读者、占领市场、扩大销售,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文教图书竞争的主题是:品牌竞争.出版社创品牌、商家销售品牌、读者购买品牌三位一体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这必然要求文教图书走品牌营销之路.  相似文献   

9.
向欣 《出版经济》2005,(9):25-28
华章公司经管版权中心 郭晔 有市场必然会有竞争,如果说到应对其它出版单位竞争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出版如何面对市场.我们的定位是,成为经理人心目中最有价值的图书品牌.经理人或有志于成为经理人的这个人群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教育和经管类图书着眼于BUSINESS的部分,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工作;在工作学习之外,华章文化的定位,是为了满足前两个产品线以外的经理人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0.
想当初,文学类图书出版在我国图书市场所占的分量逐年在增长。但近年来,其市场占有量一直在下行,究其原因:一是近几年图书市场发展迅速,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图书琳琅满目,竞争相当激烈。相比创作周期比较长的文学类图书,被一些由于更新速度快,迎合读者需求的图书如健康类、励志类、经管类.  相似文献   

11.
在图书出版处于需求竞争阶段的今天,制胜法宝是通过图书营销策划增加单品种图书的销量。文章尝试回答了进行图书营销策划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图书营销策划的内涵是什么?图书营销策划的第一责任人是谁?图书营销策划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希望能推进具有明确定位、作用的图书营销策划机制的尽早建立、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12.
徐云鹏 《青年记者》2012,(14):86-87
当前,科技图书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在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汽车、建筑等领域,每年都出版大量的图书,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怎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科技图书呢?这是每一位科技图书编辑所关心的问题.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4项,4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为合格.  相似文献   

13.
图书出版的杂志化运作是指在坚持图书自身特性的同时试图吸收杂志的传播、运行特点来创造图书形式和营销的新特色,这是一种"差异化"运作理念.所以,图书出版的杂志化运作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理念的借鉴,而非媒介形式的转变,它是在坚持图书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杂志的优势"包装"自己,创造自身"亮点",来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异质性定位的理论和实践层面提炼了我国新锐图书品牌的定位策略,为广大出版机构进行品牌定位提供了可行性建议。研究发现,新锐图书品牌主要从读者需求与空缺市场、细化目标群体、独特的销售三个方面开展异质性定位。未来,出版机构应从引领和再造读者心智,建立读者本位的出版价值定位,深挖出版物功能性和感情性的差异三个方面,开展异质性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15.
何兵 《编辑之友》2007,(5):20-21
图书的畅销涉及多方因素,既与图书创作者、出版机构相关,也与图书编辑密不可分.要清晰地把握图书的市场前景或者当前市场下的读者需求,需要的不仅是编辑们可以显性化的已有知识,更需要其在日常业务的积累巾所形成的隐性知识.而隐性的内容我们常常难以将其形象描述,其常为一种感觉.我们称这种感觉为"书感".  相似文献   

16.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图书品种结构及营销模式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后疫情时期,各出版机构在对图书的选题趋势、市场需求等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市场预判;发挥专业优势和品牌图书的影响力,以“不变”应“万变”,积极打造精品图书门类,形成图书出版的抗疫合力;利用疫情变化的窗口期,积极探索图书出版的模式和品类,实现多业态、多平台的跨界融合,满足读者需求及阅读习惯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延伸出版产业链,提升出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众图书兼具个性、趣味性与专业性,更贴合现代读者多样的阅读需求,是出版物市场中的"潜力股".通过用户的力量促成产品开发的众筹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筹资方式.本文将众筹模式作为小众图书出版的契机,从平台打造、内容挖掘、宣传营销三个方面提出小众图书出版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姜喆 《出版广角》2011,(12):56-57
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让读者需求和编辑质量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读者需求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编辑质量是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是图书的生命,更是出版单位业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一、图书市场分析(一)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图书市场分析中,最有价值的也是我们应当着力加以研究的,是需求分析。市场对图书的需求,是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中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编辑要重视、分析图书市场信息,如市场需求何种图书?需求量多少?需求的档次、规格、价格如何?最终确定哪类图书我们可以出版,怎样出版,使我们的图书出版产生最佳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这些信息集中地通过现实需求、消费动机、潜在需求三个方面体现出来。⒈现实需求编辑应密切关注图书市场信息,要了解、分析市场上同类图书的销售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国内计算机技术与国际接轨,让国内读者能第一时间同步了解和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促进国内计算机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国内科技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国外优质、先进的计算机图书的版权引进和出版工作。笔者将十多年从事国外计算机图书引进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与业者交流探讨。计算机引进版图书出版的特殊性计算机图书的引进从大的方面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