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学好数学.《厘米的认识》属于测量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测量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林俊 《云南教育》2003,(31):19-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认识、如何实施?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标准》的特色之一,在义务教育的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名称(见表1),编进小学数学教材统称为“实践活动”。表1: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已经出现在教材中并写进了目录。在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目标要体现多元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既使用了“认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动词,同时还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由此更好地体现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地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和态度等多方面的要求。这也是新数学课程的新理念。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十分关注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考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在传统教…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目标。由此可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界定.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中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1~52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中沟通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在活动中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会合理选择面积单位进行简单测量。  相似文献   

7.
毛振新 《江西教育》2004,(13):70-71
计算器的使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会使用计算器乃至计算机正成为各类人才的一个必备技能,但在我们数学教学中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此,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对计算器的使用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考试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还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计算器的使用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积极推进使用计算器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而数学游戏在这方面体现了极大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情境中感悟、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新的理念。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引导策略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探究效益的高低。现结合浙教版《科学》教学的体会,谈谈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知识技能领域是这样阐述的:“紧密结合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体会数的意义,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现实世界,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标准》把对数的感受作为“数的认识”的重要内容。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为此,我进行了以下活动设计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5,(19):89-90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并且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突出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要让他们亲身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情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确定了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中指出: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根据这个《大纲》精神编写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试用修订版)在每册教科书中相应地安排了一至三次“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更是突出了“在实践中学”的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相似文献   

15.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已越来越注重动手操作和联系实际了,但仍存在操作活动肤浅、学生不能充分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等问题,尤其是学生对面积单位意义的理解,体会不够充分,很难建立起表象,相应的空间观念自然也就很难形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因此,要真正让学生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应该在“经历”和“体会”上下工夫。最近听了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颇受启发,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你能跳多远》是结合二年级(下册)统计单元的教学而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在本单元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且能自主选择分类标准。这一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两篇教学设计,都能紧扣课程标淮对该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放在教学的首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理念下的新教材呈现内容丰富多彩,教材版本多样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作为课改的重要内容——考核评价问题,大家都在摸石子过河,处于探索中。如何考核?《标准》理念给我们把稳了考核评价的方向。《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老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在《标准》中不仅使用了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还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将“实践与综合应用”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并列。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教学中应如何认识、如何实施?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数学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实践与综合应用”反映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标准》的特色之一。它在义务教育的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名称(见表1),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统称为“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