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甘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古代经济史学家和秦汉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历史组成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7月17日下午笔者在本刊学术顾问宫长为先生的陪同下,就当前的国学热、马克思主义与国学以及治学方法等问题采访了林先生.林先生认为:"国学"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天被炒得很热的"国学",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传统文化.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要搞民族主义;21世纪儒家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说法不正确;研究和宣传传统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历史研究需要勤奋,要处理好专和博的关系,要学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林甘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古代经济史学家和秦汉史学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历史组成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7月17日下午笔者在本刊学术顾问宫长为先生的陪同下,就当前的国学热、马克思主义与国学以及治学方法等问题采访了林先生。林先生认为:"国学"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今天被炒得很热的"国学",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传统文化。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要搞民族主义;21世纪儒家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说法不正确;研究和宣传传统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历史研究需要勤奋,要处理好专和博的关系,要学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今负有盛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文献学家,李学勤先生早期的治学经历却十分独特。从小酷爱读书,对符号有特殊的兴趣;他希望学习数理逻辑,考进了清华大学哲学系。考进去之后,由于自学甲骨文颇有成绩,被借到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再由于认识史学大师侯外庐先生的原因,又从考古所调到了历史二所做侯先生的助手,跟随侯外庐先生做思想史研究(直到“文革”后,李先生才完全回到先秦这一段从事研究工作,另文撰述)。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今负有盛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文献学家,李学勤先生早期的治学经历却十分独特。从小酷爱读书,对符号有特殊的兴趣;他希望学习数理逻辑,考进了清华大学哲学系。考进去之后,由于自学甲骨文颇有成绩,被借到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再由于认识史学大师侯外庐先生的原因,又从考古所调到了历史二所做侯先生的助手,跟随侯外庐先生做思想史研究(直到"文革"后,李先生才完全回到先秦这一段从事研究工作,另文撰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今负有盛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文献学家,李学勤先生早期的治学经历却十分独特。从小酷爱读书,对符号有特殊的兴趣;他希望学习数理逻辑,考进了清华大学哲学系。考进去之后,由于自学甲骨文颇有成绩,被借到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再由于认识史学大师侯外庐先生的原因,又从考古所调到了历史二所做侯先生的助手,跟随侯外庐先生做思想史研究(直到“文革”后,李先生才完全回到先秦这一段从事研究工作,另文撰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史学界,熊铁基先生作为著名的秦汉史专家,系统地论述了秦汉官吏制度、军事制度的基本构架和发展变化,详细地阐发了秦汉思想文化尤其是新道家的主要特点及汉唐文化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深入地分析了汉代学术的基本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为秦汉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高先生 ,您是我们尊敬的学界前辈 ,在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断代史研究中 ,在古代经济史、农民战争史、土地制度史、兵制史以及简牍和简牍学等研究领域 ,著述丰富 ,论证精辟 ,见解独到 ,贡献突出 ,在国内外史学界影响极大。本来 ,我建议由张旭华老师对您进行一次访谈 ,并得到了《历史教学问题》主编王斯德先生的首肯。但是 ,最后还是由我来进行这次访谈 ,我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下面 ,是不是先请您从您的学术经历谈起呢。●好的。我主要说说我在武汉大学跟唐长孺先生学习的情况吧。我跟唐先生学习历史 ,早在大学时候就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史学大家朱绍侯先生从事学术研究近60年,出版著作数十部,发表论文近200篇.在军功爵制度、户籍制度、治安制度、名旧制度等领域均有独创性的贡献.主编<中国古代史>被列为教育部高校文科教材,发行量达120多万册,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史教材.10月5日,笔者在<史学月刊>主编李振宏教授的安排下,有幸采访了朱先生.在总结治学经验方面,朱先生认为:做学问要从实际出发,搞科研首先要在教学上站住脚,科研创新要另辟蹊径,构建学术体系需要长短期计划相结合,历史研究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并就五四运动与儒学的关系等热点问题回答了采访者的提问.为加深理解朱先生的学术思想,本刊特邀华南师范大学陈长琦、河南大学龚留柱和李振宏三位博士生导师撰写了3篇研究朱先生学术成果的专题文章,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9.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前年7月,在广州召开的纪念中山大学建校80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学者曾对我说,你们何不采访一下上海社科院的熊月之?他可是陈旭麓先生的开门弟子,学问很好。对此,我深有同感。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刚从事历史教学编辑工作,就曾发过熊先生的文章,可惜从未谋面;说到陈旭麓先生,我多次在学术会上亲聆其卓论,学问见解令人敬佩;他的弟子如谢俊美、茅海建等也是我刊的老作者。现在熊先生的访谈录已和广大读者见面,从中我们不仅看到熊先生学问之深厚,见解之精辟,更喜陈旭麓老一代史学家事业传承有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3.
安作璋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其论著曾受到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赞赏,被日本学界誉为"秦汉史之大家"。从20世纪80年代始,安先生践行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治史思想,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中国通史、地方通史、文化通史、文献学等领域,建树颇丰,独步学林,至今已成为一代史学大家。通过阅读安先生的论著,与安先生面对面访谈,努力探寻他在史学多个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前行的内因和规律,希望能够给读者以启迪。同时还邀请陈乃华、张仁玺、高志文三位教授撰写了三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鄕读者。  相似文献   

14.
老庄学研究是熊铁基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的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其研究特色在于注重老庄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将老庄学与中国思想史结合起来展开综合性的研究。熊先生的老庄学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无论足对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还是对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的深化,都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5日,丁学良教授应邀到邯郸学院讲学,并就当前高等教育中的若干热点问题接受了学报编辑部专访:(1)1998年以来,国内高校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在软件方面改善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硬件方面的改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的管理,应该是一种宏观管理,而不应该是一种微观管理.(2)"高等教育是一个产业"的提法是对的,因为教育是需要资源投入的,资源的投入同样是要讲究它的效益的,但并不等于说,教育的每一个方而、每一个层次它都要以盈利为目标,这是两回事儿.(3)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一位学者,不一定顶尖,但要中等偏上.第二,有若干年高教系统工作的经历,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第三,懂得运用教育资源,包括寻找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对学校充满爱心,爱校如家,爱校胜家.(4)扩大招生不是就业难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产品(学生)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另外,复杂的用人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5)地方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调查机构,调查本地和周边地市的用人情况,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6)笼统地用"海归派"来概括所有从海外学习回来的人是一个很混乱的标准.海外回来的人越来越多,真假难辨,应该在国内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都建立一个海外学历人员信息服务中心,通过验证找到一个公平的起点,货真价实的海外人员理应得到合理的待遇.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5日,丁学良教授应邀到邯郸学院讲学,并就当前高等教育中的若干热点问题接受了学报编辑部专访:(1)1998年以来,国内高校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在软件方面改善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硬件方面的改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的管理,应该是一种宏观管理,而不应该是一种微观管理。(2)“高等教育是一个产业”的提法是对的,因为教育是需要资源投入的,资源的投入同样是要讲究它的效益的,但并不等于说,教育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它都要以盈利为目标,这是两回事儿。(3)一个好的大学校长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一位学者,不一定顶尖,但要中等偏上。第二,有若干年高教系统工作的经历,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第三,懂得运用教育资源,包括寻找教育资源。此外,还要对学校充满爱心,爱校如家,爱校胜家。(4)扩大招生不是就业难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产品(学生)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另外,复杂的用人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5)地方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调查机构,调查本地和周边地市的用人情况,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6)笼统地用“海归派”来概括所有从海外学习回来的人是一个很混乱的标准。海外回来的人越来越多,真假难辨,应该在国内一些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都建立一个海外学历人员信息服务中心,通过验证找到一个公平的起点,货真价实的海外人员理应得到合理的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