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志祥 《师道》2007,(1):13-13
不久前,某杂志社组织一次征文活动,以“视线”为话题作文。我也让我们班级参加了,毕竟不需要什么成本,只要写一次作文。我在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挑选《无雨的天空》等三篇文章。为了使本次活动收到更大的效果,我还在班上和学生们一起鉴赏了这三篇文章。然后,我将这几篇文章用电脑打出来,并作了修改润饰,最后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了编辑。  相似文献   

2.
当我回首自己50年教书生涯时,《人民教育》在我心中涌起波澜。1965年第6期《人民教育》发表了华东师大外语系李震雷教授的调查报告《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好外语》一文,并在文章前加了评论员文章:《启发式与因材施教》,我的教改实验第一次向全国推出,一夜之间把我这个极其普通的中学教师推上了全国外语教改的前沿。为了这一篇文章,我尝尽了人间的甜酸苦辣;为了这篇文章,我整整奋斗了三十多年。 “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就因为这篇文章,我成了学校第一个被打成“牛鬼蛇神”的人。我被戴上“飞爬滚教学法祖师爷”的帽子,…  相似文献   

3.
李海鹰 《山东教育》2005,(10):32-32
一、进入文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历经一次次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这篇文章太感人了,这对父子真了不起!”我借机道:“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对这对父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如果,我们是这次地震的幸存者,是当时这一幕的目击人.我们的感受会怎么样呢?”然后,我便假设一个情境:  相似文献   

4.
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止一次读这篇文章了,每读一次这篇关于"什么是爱情"的文章,都感动得眼眶湿润。我问学生:"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觉?"答:  相似文献   

5.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理科考试研究》相识了,并被她那丰富多彩的栏目和质量上乘的文章所吸引.订阅三年来,我与她成了知心朋友.刊物每到一期,我都如饥似渴地阅读,咀嚼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并及时地运用于教学中,使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孟苗 《课外阅读》2011,(12):130-130
面对学生上课不听讲,作业交不齐,往往我的第一反应是大发雷霆,然后强制他们立刻改正,可是效果却差强人意。一次偶然机会,我读到—篇文章,拓展了我的教育思路:抛开学习,孩子们原本者耐艮善良可爱;换种方法,多鼓励,少批评,效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盼望已久的教育调查周终于来到了。我迈出了师范学校的大门走进了那么真实的一群孩子中间。他们的朝气与纯真,让我充满了无尽的欣喜和感动。我是多么想赶快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然而,第一天,就碰到了一件事,让我的心情顿时沉重。那是我在翻阅五年级的作文后,看着孩子们的作文,觉得他们的想像力真是太神奇了。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稚气,我边看边笑。这时,一篇文章映入我的眼帘。这篇文章是一个小男孩写的,篇幅很短,题目是《一次委屈》。文章内容大致是: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其他三个同学在教室里做作业。这时,××打了我一下,然后…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全县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有幸担任了评委。大赛结束了,我的心情却许久不能平静。中学组参赛的300多篇文章中,虽不乏好作品,但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那么,怎样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被爱吓一跳     
初二上学期,我读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外国一个小男孩,晚上从学校跑回了家,就为了给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结果把父母感动得一塌糊涂。当时看到这里,我心里很是激动,要是自己也能这么很“壮举”地来一次,不知道爸妈心里会有多么高兴。  相似文献   

10.
大三刚开始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那仅仅是一篇文章。文章发在网上.迅速流行,网友们说.那是一片血泪之作。后来这篇文章被评为2004年度大学校园里最为热门的帖子.在后来《大学生》杂志选发了这篇文章.接着《青春》由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我把杂志寄给我高中最好的同学.  相似文献   

11.
我的老伴──吴文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老伴──吴文藻冰心我想在我终于投笔之前,把我的老伴──和我共同生活了五十六年的吴文藻这个人,写了出来,这就是我此生文字生涯中最后要做的一件事,因为这是别人不一定会做、而且是做不完全的。这篇文章,我开过无数次的头,每次都是情感潮涌,思绪万干,不知从...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轨迹只有一次,我曾经也多次想过重来一次,只可惜时间不给这个机会。现在后悔来得及吗?也许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答案是来不及了。如果你手中有很多聘书,你不知道如何选择,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也未必有答案。  相似文献   

13.
12月19日晴假日里,我读了一篇文章叫《顶碗少年》,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去努力,不怕失败,而且还要有一个平稳的心态。读了《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更让我懂得了成功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顶碗少年》第一次顶碗的时候失败了,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但台上并没有乱,少年只是微笑,重新拿起盘子,但是遗憾的是盘子又掉了下来。第三次,少  相似文献   

14.
杨立新 《教育文汇》2006,(12):39-39
作文课上,我很少直接对学生说今天要写什么。有一次作文课,我故作神秘地说:“我们来进行一个创造力的测试。”其实这个测试源于不久前《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的启发。那篇文章写的是,给你一个废弃的铁罐,你能想出它可以作哪些用  相似文献   

15.
孩子,蛮一点     
薛涌 《师道》2002,(10):16-17
这一标题,是费孝通教授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当时费教授访美之后,比较中美教书育人的方法,深感中国的孩子被训练得过于文绉绉,缺乏美国孩子的勇武和闯劲儿,于是撰文呼吁社会设法让孩子“蛮一点儿”。可惜半个多世纪过去,中国的孩子依然弱不禁风。我也只好在21世纪之初,再重复一次费教授的呼吁了。我来美留学后,曾参加了当地社区的四次长跑比赛。我的水平属中上等,每次名次总在第20名上下。然而,我虽然曾在一次登山赛中被一位60岁上下的老将在最后冲刺时轻松超过,却从未发现任何一位亚裔跑在我的前面。由此一再…  相似文献   

16.
我校曾举行一次作文竞赛,要求写一篇文章反映自己十余年学习语文的收获或感想。一位高一参赛的同学交了这样一篇文章:《语文将我进化成了变色龙》。文章介绍说:“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讲,做人  相似文献   

17.
摔碗     
不久前,我写了一篇《记一次洗碗》的作文,送给我的作文辅导老师肖老师看。肖老师看了我的作文后,对我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具体,你  相似文献   

18.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的一天,我突然收到2001年第5期的《教育文汇》,随手翻了翻就放起来了。过了一个多月,一天无事,我随手将这本杂志又拿出来浏览。嘿!竟然发现了“范金豹”,我想这个作者也许是和我同姓名。我急切地翻到刊载这篇文章的第29页,从头至尾细细地看了一遍,才确认这篇文章是我写的。我的文章发表了!几个月以后,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一次家访后,一位学生在他自己的周记中以《家访》为题写了一篇文章。他的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