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我们以"以中国古代史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为题申报了校级教改项目并获批。本项目是以"中国古代史"课程为核心,包括"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史文献研读"、"文化人类学"共计四门课程在内的课程群建设,目的在于提高课程的综合化水平,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维层次。本项目达到了预期目的,特别是文化人类学课程对于澄清学生对史前社会的一些错误认识、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习中国古代史必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之模块三为“文化发展历程”,其中第一单元就是与中国古代思想相关的内容。中国古代哲人辈出,思想博大,哲理深邃。学习中国古代思想,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关键。中国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文明长河的不断汇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精神,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本文从学习中国古代史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史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教材的局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问题总是意犹未尽,加之教材编纂过程中太过强调汉民族的中央政权,故涉及到民族史部分的内容总会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判断。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鉴于现在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笔认为当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科自身的逻辑规律和学生思维规律之间的协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教学手段的协调运用以及师生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结合,学习历史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历史考察相结合,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达到历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教学是推进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途径.在实践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要将历史知识传授和研究方法启发作为教学目标,这是教师需要牢固树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内容上,要将总体知识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利用问题式、讨论式、作业式和考察实践式开展专题研究,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在教学手段上,则要坚持传统方法与多媒体技术并重,为提高教学质量摸索最适宜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史》作为高校历史专业的基础课程,需要实践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研究性学习,应当依据其问题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还必须注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学习过程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史”在历史学专业中属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近年来,站在教学第一线讲授“中国古代史”的老师们,为配合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术性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研究能力为重点,严肃认真,努力实践,对教学理念的转换,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等作了大胆的探索,成效显。这组笔谈,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以及教材建设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史”的老师们对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谈的虽然只是“中国古代史”,但一些基本原则,对其他课程的教改,也不无参考价值。[编按]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永恒主题之一,但在以往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失之偏颇,即仅强调古代中国人民对人类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本文认为,既强调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以及对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又不回避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才能使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完整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史课程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是历史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先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有恰当的学习策略做支撑。根据中国古代史的学科特点,本文提出了5种学习策略:元认知计划与调控策略、深度预习策略、初步加工的笔记策略、组织—聚类策略、精加工—比较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高职高专中国古代文学的戏曲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戏曲作品当作静态的文字性文献来讲析,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悖于戏曲原本的活性的特质,既违背了戏曲自身曲特点和规律,使戏曲失落了其固有的活性的品格,也影响了高职高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尝试引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表演的体验与实践,既可以激活古代戏曲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起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地图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形象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恰当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正确识图、读图和绘图,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进行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教师素质要提高,既要有传统功力,又必须与时俱进,兼备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使用;其次,除了要提高自身素质外,教师在教学中亦须转变教学理念,要在教学中探索和实施研究性教学,这种研究性教学应从两方面变革和突破,即教师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
言子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言子为儒家学派的创立、孔子思想的传承发挥过积极作用,子游、子思、孟子一脉相承,是早期儒学的嫡系和中坚.言子传承孔子的礼乐文化,在彰显人文的教化功能、开启文学的审美源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言子佩道南归,传播儒家思想和文化,文开吴会,道启东南,成为江南文化具有创辟之功的始祖,其深远影响关系中华文化基本格局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尽可能真正再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原生态和民族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正确认识并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是编撰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前提.应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为指导,从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及其流程,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口头创作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研究和各民族文学专史的编写是综合性的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作为根本性的哲学观念,渗透在文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与诗歌创作中。天人和谐,人人和谐,身心和谐与心理和谐是诗人由外及内,由身到心的提升过程,表现为能超越任何一种生命存在的境遇作自己的主宰,从而修炼一个完善完美的心灵。在诗歌的创作中,则表现为由内及外,由心到身的外显过程。诗人在物我情意融通,寓意于物,以物比德的创作过程中与自然客体达成情意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化史研究再度兴起,它打破了此前公式化、概念化通史一家独盛的局面,使史学研究内容多元丰富起来.继则因国学及儒学研究的再兴,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关于文化史的概念、体例、分期、中外比较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诸方面,仍存在一些理论上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院校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文化基础课.其目的是继承悠久的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修养.通行的多数教材都以古文为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职官制度、科举制度、历法、称谓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古代文化史知识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低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文选是古代典籍的精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中,让优秀的道德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